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南昌大学)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原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安全和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两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内食品科学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年3月通过科技部组织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实验室现拥有7000多万的仪器和设备。
科研领域
实验室围绕食品科学与技术领域基础和应用基础性的国际研究前沿,根据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需要,遵照“有限目标”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精神,确定在四个方面展开研究,立足食品与人体健康的相关性研究,逐步构建食品加工过程控制新理论与新方法体系,从而达到控制食品及配料的品质,消除不安全因素,增进人体健康。实验室以下述四个方面为主要研究内容:
(1)食品加工与组分变化:围绕食品加工过程中食品组分及功能因子的变化、变化对于加工性能、食品品质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方面展开研究。
(2)食品安全性检测与控制:围绕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理、食品中各类生物以及化学污染物的产生及控制机制、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与新方法等展开研究。
(3)食品配料与添加剂的生物制造:围绕食品配料与添加剂生物制造过程特点,研究菌种筛选与构建技术、发酵过程优化与控制技术、以及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技术。
(4)食品加工新技术原理及应用:着重进行食品加工新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应用研究,重点对新技术对组分的影响、营养素与功能因子的保持和增效、中国传统食品现代化、新资源新技术利用以及新型食品的制造技术展开研究。
项目成果
实验室筹建以来,根据自身学科发展的优势和特色,积极投身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战场,参加和承担了一大批基础、应用基础和关键技术攻关项目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型项目。2007年至2020年,共获得国家、部省下达的重大科研任务14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8项,国家863项目29项,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27项等,科研总经费达到7332.3万元。在研究过程中,实验室以突破工程技术关键为目标,取得了一批有较高水平和影响的科研成果。在基础研究领域,注重知识创新,力争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应用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紧密结合国家目标,注重技术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为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创造了一批具有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成果。两年来共获得各类奖4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发表SCI(E)论文300余篇,专著和教材20余部。
科研团队
实验室在集中江南大学相关学科最优势人才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向海内外招聘人才,形成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青”获得者、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以及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为学术方向带头人、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年青的海外留学归国博士为中坚力量的研究队伍。重点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70人(研究人员60人、技术人员6名、管理人员4名),流动研究人员33人。固定研究人员中,教授50人,博士生导师4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5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
固定研究人员
交流合作
重点实验室十分重视并广泛开展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外的大学和研究所保持有密切的学术交流和联系,通过组织各种类型的学术会议、国内外交流互访、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等方式,加速实验室的人才培养,提高实验室的科研水平。2007年至2020年重点实验室共接待国内外包括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Ferid Murad教授在内的来访、参观400余人次;国内外专家、学者来重点实验室做学术报告49次(其中国内22次、国外27次)。同时,本室也有30余人次在国内外访问讲学、参加国际会议或合作研究。 35人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做大会或特邀学术报告。两年来重点实验室共主办3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协办6次国际性学术会议。
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按照“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原则,以“优势学科联合、人才集中、包容整合”的建室思想,实施边建设、边开放的管理运行模式。实验室的目标是经过几年的运行,建成一个与国际接轨的、体现国内最高水平的食品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和开放性平台,成为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3 11:42
目录
概述
科研领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