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宗颐
中国学界泰斗、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法兰西学院外籍院士
饶宗颐(1917年8月9日—2018年2月6日),生于广东潮安,祖籍广东梅县 ,字固庵、伯濂、伯子,号选堂,汉学家、经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翻译家文学家书画家敦煌学及文化史学家,法国远东学院院士、法兰西学院铭文与美文学院外籍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生前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暨艺术系荣誉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荣誉讲座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西泠印社社长。
人物生平
1917年8月9日(农历六月二十二日),饶宗颐生于广东潮安(今潮州市湘桥区)。
1927年,11岁时撰写《后封神榜》。
1929年,从金陵杨栻习书画,攻山水及宋人行草。
1930年,考入潮州金山中学学堂。
1932年,16岁编撰他父亲未完成的《潮州艺文志》。18岁完成该志的续写。
1935年,代授国文课于韩山师范学校,被聘为中山大学广东通志馆纂修,同年加入“禹贡学会”。
1935年—1937年,应中山大学之聘任广东通志馆专任纂修。
1937年,整理其父遗著“潮州艺文志”,刊登“岭南学报”,以此知名。
1938年—1939年,受聘为中山大学研究员。
1940年,完成《楚辞地理考》。
1943年—1945年,赴广西任无锡国专教授,成《瑶山诗草》。
1946年,30岁时任华南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
1947年—1948年,任广东文理学院教授,复任汕头华南大学文史系教授、系主任,兼《潮州志》总纂。
1948年,32岁时被聘为广东省文献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
1949年10月,移居香港。
1952年,于新亚书院任教。
1952年—1968年,历任香港大学中文系讲师、高级讲师、教授。
1962年,获法兰西学院颁发被誉为汉学界诺贝尔奖的“儒莲奖”。
1968—1973年,获新加坡大学聘为中文系首任讲座教授兼系主任。
1970年—1971年,任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客座教授。
1972年,任法国远东学院(EFEO)院士。
1972年—1973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教授。
1973年—1978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讲座教授兼系主任至退休。
2000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发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
2001年,获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2003年,捐出大部分藏书,在香港大学建成饶宗颐学术馆。
2009年1月,获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2011年12月13日,被推选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
2012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铭文与美文学院外籍院士,为亚洲首位获此殊荣的汉学家。
2013年9月19日,饶宗颐教授荣任法兰西学院铭文与美文学院外籍院士授职典礼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同年,经西泠印社理事会选举,连任社长。
2018年2月6日凌晨,在香港逝世,享年101岁;2月28日,葬礼在香港殡仪馆举行,来自香港、内地及海外的政商界、教育界、文化界及宗教界数百人士参加。
主要成就
学术成就
饶宗颐早年以治地方史志为主;中年以后兼治四裔交通及出土文献;壮年由中国史扩大到印度、西亚以至人类文明史的研究;晚近则致力于中国精神史的探求。他的治学领域涵盖上古史、考古学、史学、中外关系史、古文字学、甲骨学、简帛学、悉昙学、经术、文学、词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在传统文史研究和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近东文明以及艺术、文献等多个领域均有精深研究,精通琴、诗、书、画,擅山水、人物,书法植根于金石文字,行草书融入明末诸家豪纵韵趣,篆隶兼采金农、邓石如之长,自成一格。
从香港中文大学荣休后,饶宗颐驰骋于崭新的考古发现和传世的古代文献之间,创获良多;又于香港中文大学主持竹简、帛书出土文献数据库和甲骨文、金文数据库的研究计划,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取得重大成绩。1993年,他在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建立敦煌吐鲁番研究中心,并创办《香港敦煌吐鲁番研究丛刊》。
截至2018年2月,饶宗颐共出版100余种学术及艺术著作、1000余篇学术论文。饶宗颐将自己的著述分为敦煌学、甲骨学、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书画等八大门类。其中《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20卷、《饶宗颐艺术创作汇集》12卷《饶宗颐书道创作汇集》12卷。
人才培养
1952年—1968年,饶宗颐在香港大学主讲诗经、楚辞和六朝诗赋、古代文论及老庄哲学。港大授课之余,他还前往钱穆先生所办的新亚书院讲授“老子”等课程。1954年,饶宗颐在日本东京大学教养学部讲授甲骨文。
1975至1977年,饶宗颐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教席,当时于中文系开授的“中国文学与艺术之关系”,是艺术系的选修科。1978年,受邀担任法国高等研究院宗教学部客座教授,主讲“中国古代宗教”。
1982年,饶宗颐特别为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本科课程讲授书画,史术并重,既讲述书画源流,又示范笔墨技法。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的中国艺术史哲学硕士与哲学博士课程,分别于1981年及1992年开设,饶宗颐负责讲授“目录学”与“专题研讨”,并指导研究生撰写论文。
饶宗颐1978年在香港中文大学荣休后,在法国、日本、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及中国澳门周游讲学。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饶宗颐生前为香港中文大学伟伦荣誉艺术讲座教授、中国语言及文学系荣休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名誉顾问、崇基学院荣誉院务委员、新亚书院荣誉院务委员,曾任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客座教授以及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校名誉教授。
个人生活
饶宗颐家以前开有四家钱庄,在潮州是首富。他的父亲是饶宝璇,又名饶锷,早年毕业于上海法政学院,曾任《南粤报》主笔,也是南社4成员之一。
父亲为他取名“宗颐”,是期望他师法宋五子之首周敦颐。
饶宗颐有五个基础来自家学:一是家里训练写诗、填词,还有写骈文、散文;二是写字画画;三是目录学;四是儒、释、道;五是乾嘉学派的治学方法。少年时对他影响很深的还有两个人:一是孙诒让,另一个是顾炎武。他治甲骨文的动机来自孙诒让,肯走学术之路是因为顾炎武。
人物评价
饶宗颐是享誉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和书画大师。他在传统经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学、艺术、文献以及近东文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均有重要贡献,在当代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声望 。(人民网-书画频道评)
饶宗颐不仅书、画、诗三绝,还学富五车,是享誉海内外的汉学大师。(《新快报》评)
饶宗颐先生是海内外公认的学术泰斗和书画大师,也是蜚声国际的百科全书式大学者,在敦煌学、甲骨学、古文字学、词学均有研究,并且精通梵文,与季羡林先生并称“南饶北季”。(华侨大学香港办事处评)
饶宗颐教授博古通今、学艺双携,超过80年的学术和艺术成就非凡,对传扬中国传统文化贡献良多。饶公治学数十年,在历史、文学、语言文字、宗教、哲学、艺术、中外文化关系方面钻研极深,成就超卓,驰誉国际。饶公刻苦精勤,不到30岁已经成一家之言,80年来述作不绝,以大智慧启迪世人,是名副其实的著作等身,是学术和艺术界的瑰宝。(时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评)
饶宗颐先生的逝世,是中华文化界的重大损失,也是香港、国家的重大损失。饶宗颐先生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教书育人,成就非凡;致力于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中外文化交流,贡献卓著;致力于贡献国家和民族,品行高洁,饶宗颐先生的一生是爱国爱港的一生。(时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黄兰发评)
饶宗颐教授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人,博古通今、中西融贯。(《南方日报》评)
茹古涵今之学,上及夏商,下至明清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书画金石,无一不精;贯通中西之学,甲骨敦煌、梵文巴利、希腊楔形、楚汉简帛,无一不晓。(《新京报》评)
饶宗颐在中华文化乃至域外文化诸多领域均卓有建树,为中国国内外学界所共仰。(《当代中国史研究》评)
饶教授(饶宗颐)是当代中国百科全书式的古典学者,是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他兼通学术与艺术,在敦煌学、甲骨学、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与金石学、书画等中国传统学科,以及梵文、巴利文、希腊文、楔形文字等国际重要学术研究方面有重要贡献,自始至终置身于20世纪学术潮流的前列,在中国、亚洲乃至国际学术界享有崇高声望。饶教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富有远见卓识,为弘扬文化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以一人之力,勾勒并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轮廓。(香港饶宗颐先生治丧委员会讣告)
“辛苦待舂锄”是国学大师饶宗颐生前的谦虚自比,也是他的行为准则。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饶宗颐淳厚博雅,治学严谨,心系国家,倾心育人,于精深处做学问,在笔墨中见精神。(新华网评)
饶宗颐是海内外著名学者、书画家,被学术界誉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他是一位集荣誉、学问、艺术于一身的当代儒学名家。(中国政府网评)
“他出身书香名门,自学而成一代宗师。其茹古涵今之学,上及夏商,下至明清,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书画金石,无一不精;其贯通中西之学,则甲骨敦煌,梵文巴利,希腊楔形,楚汉简帛无一不晓。人谓‘业精六学,才备九能,已臻化境’……”(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颁奖词)
饶教授(饶宗颐)乃当今世上罕见的通儒,集学问大家与艺术大师于一身,除博古通今之外,诗、琴、书、画、无一不精。(香港中文大学评)
饶宗颐为弘扬敦煌学和中国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是最早提出“海上丝绸之路”的学者,最早探究和考证了中国在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方面的成就和贡献,是研究中国海上交通史、进出口贸易史、海外移民史、文化交流史诸多领域的翘楚。(《解放日报》评)
饶宗颐是“旷世奇才”。(钱锺书评)
“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季羡林评)
“有了饶宗颐,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金庸评)
人物影响
2003年,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落成。
2013年6月,“饶宗颐学艺研究中心”在广州增城奠基。
2015年,中山大学饶宗颐研究院正式成立,旨在整合海内外各种积极因素,打造一个兼具国际性、权威性的饶宗颐学艺研究中心,鼓励海内外学者投身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学术研究,深入钻研饶宗颐的论著和艺术作品。
2011年4月,“饶宗颐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饶宗颐研究所成立大会”在韩师举办,饶宗颐亲自为“饶宗颐研究所”揭牌。该所是专门从事饶宗颐及其相关学术研究的常设性科研机构,“饶宗颐研究所”更名为“饶学研究所”,刊物《饶宗颐研究》更名为“饶学研究”。
2016年12月,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成立,是深圳大学相对独立的实体性科研机构。创立之初,是为了纪念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而命名。饶宗颐文化研究院是一所融文化、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区域研究等跨学科的科研机构。
2011年10月19日, 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一颗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编号为10017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饶宗颐星”。
2015年4月28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教育科技部、香港特别行政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饶宗颐学术馆之友协办的“学艺融通——饶宗颐百岁艺术展”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2017年6月,饶宗颐以期颐之年重返法国,在巴黎举办“莲莲吉庆——饶宗颐教授荷花书画展”。
人物纪念
饶宗颐先生逝世后,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张高丽汪洋、刘延东、李源潮、杨洁篪、陈希、胡锦涛、刘云山、王岐山等中央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悼念,并向其家属表示慰问。
2018年2月8日晚,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王志民专程前往饶宗颐先生家中,转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饶宗颐先生逝世的悼念及对家属的慰问。
2018年2月22日,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纪念会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行。中法学者齐聚一堂,哀悼逝世的饶宗颐先生,缅怀他对中国文化研究、中法文化交流以及世界文化研究作出的杰出贡献。
参考资料
习近平总书记对饶宗颐先生逝世表示悼念.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18 11:5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