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
馀(读音:yú)是一个汉语汉字,为繁体字“餘”的曾用简化字(现为不规范简化字,“餘”作姓氏时可酌情保留使用。)。字义只用于表姓氏。(“餘”其他字义都用“余”)
字源演变
繁体中文作“餘”,为一个形声字。《说文》:“餘,饶也。从飠,余声。”目前所见“餘”字的最早形式是小篆和秦隶。自汉代以来,历代都有以同音代替方式用“余”写“餘”之例。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正式把“馀”简化作“余”,但后来的《简化字总表》又作出补充说明:“在‘余’和‘馀’的意义可能混淆时,仍用‘馀’。”如“余年无多”,意思是“剩余下的日子不多”还是“我的日子不多”?可能有不同的理解。(请注意,在这里原来的“餘”已经换成了“馀”。这个改动隐含的意思是:“余”是“餘”的简化字,在“余”和“餘”意义可能混淆时仍用“餘”,但要类推简化成“馀”。)
到了2013年6月国务院正式发布《通用规范汉字表》。该表是在整合《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55年)、《简化字总表》(1986年)、《现代汉语常用字表》(1988年)、《现代汉语通用字表》(1988年)的基础上制定而成。《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布后,社会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准,原有相关字表停止使用。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只有“余”,既无“餘”也无“馀”。可见,“餘”已经简化成了“余”,“馀”也已经停止使用。
虽然“馀”已为不规范汉字。,但是原繁体字“餘”和“余”是两个不同源流的姓氏,在这一特殊的情况下可以酌情保留使用。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
古籍释义
唐韵》以诸切《集韵》《韵会》羊诸切《正韵》云居切,音馀。《说文》语之舒也。《尔雅·释诂》也。
又四月为余月
又接余,荇菜也。
又《前汉·匈奴传》单于衣绣,褡绮锦袷被各一,比余。《注》比余,发之饰也。
又姓由余之後。
又《集韵》详於切,音徐。余吾,水名。在朔方。
又《集韵》同都切,音徒。史记檮余,匈奴山名。
又于遮切,音邪。褒余,蜀地名。一作褒斜。《汉阳厥》褒斜作褒余。
又叶演女切,音与。《楚辞·九思》鷃雀列兮讙哗,雊鸣兮聒余。抱昭华兮宝车,欲炫鬻兮莫取。
又与馀同。《周礼·地官》委人,凡其余聚以待颁赐。《注》余同馀。
考证:〔《集韵》羊茹切,《韵会》羊诸切,〕 谨按集韵余字音羊诸切,不音羊茹切。羊茹切三字谨省。
参考资料
康熙字典.汉典.
.萌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5-02-05 13:38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