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
香港中文大学二级学院
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Faculty of Scienc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有超过400位教学及科研老师和3600位同学,提供共14个学位课程。
学院概况
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自1963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培训本地专上教育人才,并参与管理多个研究中心和研究所,为跨学科合作研究提供平台,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及为社会作出贡献。
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的本科毕业生多从事工商业、教育、政府或公共社会服务工作;亦有不少选择继续研究进修,平均每年约有两成毕业生在本地或外国攻读研究课程,探索更广阔的知识领域。
师资力量
麦松威:香港中文大学伟伦研究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辛世文: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学荣休讲座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乃正: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奇: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院士
谢作伟:香港中文大学卓敏化学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振宁: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
丘成桐: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
课程设置
课程简介
理学院课程以大类招生,以学生为本并以其兴趣为主导,第一学年的课程设计充满弹性,让学生扩阔理学视野及学会以更全面和综合的方式解决问题。
「理学」大类包括以下十一个主修课程:
- 生物化学
- 生物学
- 细胞及分子生物学
- 化学
- 环境科学
- 食品及营养科学
- 数学
- 分子生物技术学
- 物理
- 统计学
学生入学后,将会于第一个学年修读「学院课程」的科目,包括五大组别: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统计学
学生可于「学院课程」的科目中选读最少三个三学分科目,包括:一个学生理想主修组别科目、一个与理想主修组别相关的科目、一个从其余的组别选修的科目。只要有策略地选读第一学年「学院课程」,学生在升读第二学年时便能有多个主修课程的选择。
专业介绍
(1)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层面上研究和揭示生命现象的科学。课程范围广泛,内容包括生物分子代谢及调控、生命程序、分子生物学、蛋白质与酶、运动生化学、鉴证科学、肿瘤学、临床生物化学、内分泌学、免疫学、神经科学及生化实验室管理与认证。这些研究所累积的知识,已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科技、工业和日常生活之中。课程和实验课旨在加强同学研究和实验技巧之训练;同学亦可参与本地及海外的暑期研究或实习工作,与小组研究项目,并须在毕业前选择专题实验研究。
(2)生物学
生物学是廿一世纪经济及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课程的使命是为社会创造及传授知识,培育明日科学之星,以及训练眼界开阔且博识的公民。课程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科项目,涉及生物学主要领域,包括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海洋生物学进化生物学、生理学及生物技术。学生会从分子、细胞、组织水平到整个生物体或生态系统水平学习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生命过程,也鼓励在老师指导下参与研究课题或参加实习野外考察。
(3)细胞及分子生物学
随着人类及多种不同生物基因组计划的相继完成,现代生物学的重点正迅速转移至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在于透过分子、细胞及个体的层面去认识基因的功能。因此,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迅速成为了现代生命科学及生物医学的两大关键基础领域。作为香港唯一专注于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课程,香港中文大学细胞及分子生物学课程自成立开始就立志发展成为一个得到国际认可的教育和研究中心。课程十分重视当今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领域中最活跃的前沿学科,包括细胞结构及功能、干细胞生物学、癌细胞生物学、神经细胞生物学、植物细胞生物学、细胞信号传导、发育生物学以及生物信息学等。
课程的毕业生不仅具备坚实和全面的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的知识,而且具有丰富的实验研究经验和各种沟通交流技巧,从而可以胜任现代生命科学的各种相关职业。课程在设计过程中,以大学提出的新教育方针为准绳,采用有别于传统学科知识传授,以学习成果为本位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改革使得毕业生除了拥有与学科有关的专业知识,同时具备各种综合能力及技巧,从而有助于毕业后在不同领域的工作发展。
(4)化学
化学是一门「中心科学」,它一边有物理、数学和地球科学,而另一边则是生命科学和医学。传统上化学分为五个主要部份: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理论化学。各范畴相互配合又可产生更专门的学科,如生物无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及高分子化学等。
化学主修课程组织严谨,理论及实验并重,强调逻辑思维,旨在提供完整的现代化学基本训练。课程不仅为学生在各个现代化学范畴上提供全面的教导,毕业班学生更可以根据个人兴趣,修读各种进阶及专题科目,并参与专题研究,以增加对当今主流化学的理解,并需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实验、口头报告及撰写研究报告或学士论文,以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为攻读高等学位打下稳固的基础。
(5)地球系统科学
地球系统包括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和水圈,以及人类活动对各个圈层的影响。这不仅需要借助于传统学科例如地质学,气象学和海洋学的综合科学研究;同时亦需要在「地球系统科学」的跨学科框架中开发新的课程去教育和培训年青一代的学生。
课程将为学生提供必需的地球系统科学知识,定性与定量分析技能,以及相关研究经验,从而令他们可以应对二十一世纪的一个重大挑战,即通过对环境和资源的合理有效和平衡管理来确保人类在我们的星球上可持续性发展。校外的实习和本地及海外实地考察亦是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增强学生多方面的实践经验。
(6)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内容主要涉及应用生物化学、生物学及化学的知识及技能,用以理解、测量、评估及改善各种环境问题。课程的基础科目包括环境科学所需的生物化学、生物学及化学基本知识。此外,课程亦提供环境化学及仪器分析技术、环境影响评估、污染监测、毒理及环境健康和生物保育等课题,以增进同学们对环境科学各方面的认识,进而在专门项目上,如污染监测防治、毒理学、环境保育、资源运用及废物处理等,作更深入的钻研。毕业前,学生亦可以在导师指导下,选择进行环境科学各专题的研究,包括再生能源、污染控制和监测等,以加强他们在环境科学研究上的经验和发表科研报告的能力。此外,课程亦提供暑期实习和很多不同形式的野外考察,以加强同学在课室以外的学习经历。
(7)食品及营养科学
食品及营养科学课程研读范围广泛,包括食品与人类营养及健康之关系、食品安全、食品微生物学、食品保存、研发、成份分析及品质管理等。
课程之内容可概分为食品科学及营养学两部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介绍食品科学和营养学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术。学生先修读食品及营养的导论科目及基础科目如人体生理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学、生物化学等课程,以增强修读食品科学及营养学专修科的能力及兴趣;其后,学生选读与食品科学及营养学有关之专门科目,并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有关之「专题研究」,以进一步加强对食品科学及营养学的专业知识。
(8)数学
在纯数学的范畴,可供选读的科目包括数论、抽象代数、实和复分析、泛涵分析、微分几何、拓朴学及不同的方程式等。在应用数学的范畴,则有概率论、金融数学、运筹学与物流学、优选学、搏奕论、编码和密码学、数值分析等科目。由于不设主修学科人数上限,所以同学的选择可有很高的自由度。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跨学科知识,使学生掌握更多不同学科的关系及相互应用。
这种富弹性的课程设计可让同学更自由选择副修科目。此外,数学系同学亦可透过研究实习、交换生计划及工作实习等,取得多元化的学习经验。
(9)分子生物技术学
分子生物技术学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在医疗、农业、环境和能源等世界重大的问题上,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分子生物技术学课程的目标是装备及培育学生获得这领域的基础知识,拓阔他们的视野,明白基础科学的发现如何能转化为重要的应用。
课程是建基于生物化学、细胞学、遗传学和遗传工程学的坚实基础上。学生通过两门特定的实验课,获得基因和蛋白质技术的操作经验。核心课程要求学生对动物生物技术学、植物生物技术学和微生物生物技术学有整体的认识,并会讨论分子生物技术学在社会及经济方面的课题。此外,又为学生提供大量选修课,让他们可以选择一些特别的课题作深入探讨。符合资格的学生会有交流和实习的机会。
(10)物理
物理的范畴极其广阔,不论小如质子内的夸克,还是大如无边的宇宙,当中的现象都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可归纳为一些普遍性的原理和定律。建基于优秀的教学及科研传统,课程能让同学充份掌握基本物理知识,并学习分析、实验、数值计算、研究、沟通等专业和通用技能。同学在课程中还会明白及学懂如何欣赏物理在现代社会中的各种重要应用。
物理主修课程旨在让同学扎下坚实的物理根基,除一系列须应用微积分的物理学入门科目外,核心科目还包括经典力学、电磁学理论、热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及其应用、定量方法、实验物理、学生为本学习、学术报告、固态物理学、物理专题研究等。还设有多门选修科目,包括计算物理及模拟、天文物理、气象学、光学、纳米科学及技术、仪器学、相对论、核物理与粒子物理、高阶核心科目、专题研究、研究院程度科目等,同学可依自己的兴趣及计划选读。
(11)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专注于数据收集、分析和解读的科学。因此统计学在自然科学、医学、社会科学、商科及工程学等需要对资料数据作出数量分析的学科中都极为重要。为了迎合现今资讯年代对全方位统计毕业生的上升需求,统计课程涵盖了学科的核心部份,并就理论与实践两者作出了适当的平衡。统计科目广涉基础统计、计算与数据管理、统计学理论与方法,以及统计学于商业、金融、医学、精算、品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应用。此外,学生可因应他们的兴趣及就业计划选择加入「数据科学及商业统计组」、「统计科学组」或「数据分析组」。
为了扩阔学生的统计知识,磨练他们的实用分析技巧,以及获取处理真实问题的经验,主修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工作坊,进行事例研究和制作统计研究计划。
地球系统科学(大气科学/地球物理)
全球环境变化、空气与水污染、自然灾害、能源与核废料处置均是社会及公众所关注的重大问题。近几十年来科学界已经意识到,要解决这些复杂疑难的科学问题,先要视地球为一个内部间各部分有相互作用的统一系统,并了解此系统的动力学过程。地球系统包括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和水圈,以及人类活动对各个圈层的影响。研习地球系统不仅需要借助于传统学科例如地质学,气象学和海洋学的综合科学研究;同时亦需要在「地球系统科学」的跨学科框架中开发新的课程去教育和培训年青一代的学生。
课程特别为追求深入研究大气科学或地球物理的学生而设,于科目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定量工具上为他们提供培训,并预备学生投身这些领域的专业,以及进行相关的学术或应用研究。在这个课程当中,学生将有机会及早接触大气科学或地球物理的科学理论基础,包括最前沿的研究课题,并提供机会让学生获得宝贵的定量和分析能力,通过如实验室工作、数值模拟和编程经验、研讨会和研究项目等活动,来建立属于自己的研究和职业技能。学生能进一步在海外大学进行交流,并在香港天文台和各岩土工程公司等作暑期或一年实习。课程亦提供数值计算方法、统计、地球物理学、大气动力学和化学等科目的高级本科和研究生课程。毕业后,学生可以继续进修大气科学或地球物理学的研究生课程,毕业生亦具备足够的基础以投身政府或各相关行业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岩土工程勘察和工程、气象服务,以及气候、能源和环境咨询等。
数学精研
创新设计的数学精研课程是为希望学习较深入数学理论或有兴趣从事数学研究的学生而设,课程让同学较早完成必修的基础科目,日后有充裕时间修读高等科目,亦可修读部份研究院科目。在纯数学的范畴,可供选读的科目包括数论、抽象代数、实和复分析、泛涵分析、微分几何、拓朴学及不同的方程式等。在应用数学的范畴,则有概率论、金融数学、运筹学与物流学、优选学、搏奕论、编码和密码学、数值分析等科目。同学毕业时拥有广阔而深入的数学知识,能胜任对数学知识及能力要求较强的工作。此课程亦特别适合计划升学深造的同学,为将来从事学术研究建立稳固根基。
富弹性的课程设计让同学自由选择副修科目。学系设有暑假课程和暑假实习计划,为学生应付未来的挑战作好装备。学生如成绩良好,可于升读第二学年时转修数学及信息工程课程。
理论物理精研
课程旨在训练学生掌握物理的基础概念,获得分析、数值、电算、实验及研究等技巧,并培养学生欣赏和了解物理在现代世界的重要应用。学习活动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习题班、实验、研讨会、专题研习及研究等。除必修科外,课程同时安排一篮子专门的数学及理论物理的选修科目,特别强调专题研习及研究等元素,是为有志进修硕士及博士课程的同学设计的专科课程。
另外,理论物理精研课程亦提供各类学术和课外活动,包括:师友计划、系内暑期研究训练、海外/国内研究交流、本地实习计划。亦设有深造课程:物理学理学硕士、哲学硕士及博士课程。
计量金融学及风险管理科学
计量金融学及风险管理科学跨学科课程由工商管理学院及理学院携手合办。课程糅合了金融及风险管理的精萃,旨在提供有关金融、风险管理、统计及商业的专业知识。香港为重要的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市场对具备金融及风险管理知识的专业人士趋之若鹜。课程能装备学生有关方面的知识,让他们了解当前发展,为日后就业打好稳健的基础。为培育学生的全面技能,课程亦设定了一套活动体验学习方案,当中包括如实习科目为学生提供了课堂知识与金融市场实务结合的机会。课程更设有嘉宾讲者系列,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和行内专家讨论金融时事。
课程亦透过专门培训项目令学生能实践参与不同的海外交换生及实习等计划。一方面让学生增广见闻,开阔视野;另一方面可实践所学,吸收实际工作经验。多年来,课程与业界保持良好关系,学生的质素深得认同。毕业生亦成为雇主渴求的招聘对象。此外,毕业生亦可在经济、金融、精算及保险、数学、统计和风险管理科学得到扎实的知识根基以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课程。
风险管理科学
过往的国际性金融风暴不单唤起了公众对风险的警觉,更让工商界体会到准确评估风险,进而有效地管理风险对行业生存的重要性。对于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而言,风险管理的地位就更为明显。风险管理科学是一门高度量化的科学方法科目,课程是因应社会对这方面人才的渴求而设。
课程由统计学系开设,适合对理科有浓厚兴趣而希望投身金融或保险业发展的同学。统计学为风险管理科学提供理论及应用的依据,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亦因风险管理是一门跨领域的学科,修读此课程之同学不仅需要接受严谨的统计学训练,还要广泛接触其他学科,例如金融、经济、会计、数学和电脑科学。核心课程亦包括其他学系的科目,如数值方法、组合管理、金融经济、数据结构和会计原理等实用科目,有助学生掌握金融行业量化分析工作所必备之技术。
现任领导
院长:宋春山教授
副院长(研究):姜里文教授
副院长(教育):关健明教授
副院长(学生事务):王海婴教授
助理院长(学生事务):区詠娥教授
助理院长(研究):魏涛教授
助理院长(教育):任尚智教授
杰出校友
2023年,为庆祝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成立60周年,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设立杰出校友奖,首届得奖人如下:
陈小明教授(中山大学化学学院)
谢硕教授(Department of Physics and Engineering Physics, 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 Canada)
丘成栋教授(北京应用数学研究院)
余振强先生(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处长)
参考资料
理学院.香港中文大学.
院長團隊.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
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3 18:21
目录
概述
学院概况
师资力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