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街(Temple Street)位于中国香港九龙
油麻地,是
香港一条富有特色的街道,同时也是香港最负盛名的
夜市。很多电影都曾以该条街道取景。庙街以售卖平价货的夜市而闻名,被喻为香港的
平民夜总会。
清朝时期,庙街的中段建有一座
天后庙,即
油麻地天后庙,庙街因而得名。另一方面,由于庙街的性质与旺角的
女人街相似,而到访的人则以男性为主,故亦有“男人街”的称号。香港年轻一辈,多以“老庙”作为庙街的俗称。
庙街早于1887年的九龙地图上已有纪录。当时庙街分为两段,以油麻地天后庙为界,以北一段被称为“庙北街”,以南一段则称为“庙南街”。由1920年代开始,天后庙对出的广场(俗称“榕树头”),开始发展成
大笪地式的休憩场地,带动了庙街附近不少贩卖杂物及小食摊档的存在。广场对出一带的街道
众坊街(英文为PUBLIC SQUARE,以前曾译为“公众四方街”),也是由这个广场得名的。
1968年,香港政府拟在天后庙的广场的附近兴建
梁显利社区服务中心,引起该处经营的200多个流动小贩对搬迁安排的不满。在油麻地街坊会及香港警方协调后,政府决定在庙街及
上海街近榕树头一带划出摊位作安置之用,但须经过抽签分配。
1975年3月,当时的香港市政局在庙街划出“小贩认可区”,使庙街原有的小贩得到有系统的管理。庙街的小贩认可区包括
文明里至众坊街一段,以及甘肃街至南京街一段,共有近600多个划定位置供小贩摆卖。摊位本来在傍晚开始营业,1998年中部分的营业时间更改由中午开始。
每日的傍晚时份开始,庙街路边的摊档便会开始营业。那些摊档售卖的物品相当多元化,包括男性服装、手工艺品、茶具、玉器、古董,甚至廉价电子产品都有。而在天后庙附近亦有不少算命和睇相的摊档,更会有粤剧表演。早年又有一些武师在此表演卖艺及卖药。
庙街不算长,不过假日时人挤人的,也够你走上好一阵。走累了,不妨进一家甜品店,喝上一碗绿豆沙,驱一驱暑气。在庙街的尽头,有数家
大排档,可以坐下来吃海鲜,也可以尝尝印度风味,或者干脆站在路边,嚼上几串牛丸、鱼蛋什么的。
天后庙坐落于油麻地的榕树头,把一条庙街生生地一分为二。靠着庙的南墙,比较寂静,一溜儿都是看相、算命的摊子。摊主们一个个摆出一副半仙的模样,还真有人坐下来问前程,也有青年男女来问姻缘。倘若来得早,你不妨向东边走走,那儿有一帮粤曲迷,又弹又唱,为你奉上一首首原汁原味的粤曲。
造价达300万港元的庙街
牌坊于2010年12月18日晚上6时30分揭幕,两座牌坊分别位于甘肃街及
佐敦道交界,它们高10.5公尺、阔8.9公尺,是香港第一座地标牌坊,剪彩仪式由
民政事务总署署长陈甘美华主持从佐敦道向南望入庙街的牌楼
对联:“庙宇辉煌
四海昇平千业盛;街衢熙攘九州物阜万邦通。”从庙街向北望的牌楼对联:“庙显中华传统文化;街现香港创新精神。”
庙街在不少香港电影和一些有香港作为场景的外地电影均会出现,通常被描写成为一个龙蛇混杂、充满罪案的地方。此外,无线电视的电视剧集《
庙街妈兄弟》,也以该条街道作为故事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