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渔船种类,木质结构,多为香港制造。
重要因素
南海主要的渔船,无论是香港还是广东的沿海地区的渔船,大多是香港造的,这里面有几个重要原因;
一、资金投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早期 ,内地刚开放,还没有大批香港的资金投入内地建厂,当时,香港的经济得益于内地的开放政策,普遍市民都有余款,而那时候渔船有利可图,大批资金投入南海生产渔船的建造。
二、天时、地利、人和;香港地区地处南海的海上交通要道,香港的渔民多数属
广府民系,不少人家乡就在广东沿海地区,对南海近海各渔场、各种鱼类品种习性、沿海各地港口、民系风俗、
避风塘、渔网技术等等了如指掌,如数家珍。
三、优质渔船;沿海各地都有建造渔船,但最好的是香港造的渔船,包括台湾渔船。香港渔船只要是从事拖网生产,是用上等木材建造的,船体大,船身沉重,这样渔船在浪涛翻滚的大海之中,能起到船身稳定的作用,从事拖网作业时更具拖拉力。再配备先进西方国家的机器、雷达仪器、
探鱼仪、
卫星定位仪、海图机、
自动导航仪等先进仪器,优势很明显。稍为旧点的渔船还可以转让到广东各沿海地区,这样可以造更多的新渔船。
发展历程
早期的香港渔船是由风帆船发展起来,风帆渔船,顾名思义就是利用风力作为动力;在船体中心位置树立桅杆,再用竹和帆布做的风帆挂在桅上,风吹到帆上,产生动力,使船只可以前进,也就是我们在画上看到的“一帆风顺”图。但现实的风帆船并不是那么好玩,而且还挺危险的。
风帆渔船不只是要船体前进就可以的,还要拉动渔网具从事生产,后来便发展机、帆船。机帆船是机器与风帆并用的渔船,当时的民用机器马力不大,但总比单靠风力来得好。
到了七十年代晚期,香港的渔业,造渔船业迅速崛起,国家改革开放之后,广东各地为香港提供了大量的外劳渔工,更使香港的渔业和渔船制造业发展一日千里,并将稍旧的渔船引入广东沿海各地,而香港又大量的制造渔船,这样,也同时带动了整个广东的渔业和经济发展。
香港渔船包括有双拖渔船、单拖渔船、虾艇渔船、刺钓渔船、围网渔船、照灯渔船等。
双拖渔船
双拖渔船是两艘渔船合拖一张网的较大型渔船,多数是远洋生产渔船,也是香港渔船的“主力部队”,停泊香港时主要聚集在港岛南区的“
香港仔”避风塘鱼类市场附近、港岛东区的“筲箕湾”避风塘鱼类市场,九龙尖沙咀西北方向的“
长沙湾”鱼类市场。生产渔场范围东到浙江海域,西到接近越南的南海海域。这种渔船机械马力大,仪器先进,造价、生产成本高,一次出海往往就是二、三个月的时间才回一次香港,捕捞的是高价值鱼类,而且生产渔场是有季节性的,春、夏季较多在海南岛附近捕捞带鱼、黄花鱼等,每年的晚夏、秋季会到台湾和福建附近的海域捕捞鱿鱼、这个季节是香港双拖渔船的黄金季节,也是双拖渔船获利的最佳时机。
以前,香港的渔船是不能太靠近台湾的港口和岛屿的,特别是有军事设施的地方,但也有特别的情况;比如是船上有人得了重病,或者是台风来临,这种情况可以获准在台湾停泊,但病人脱离危险或者是台风过后就要马上离开台湾。
改革开放早期,这类香港的双拖渔船,冬季时经常到浙江、四厢一带的海域捕捞黄花鱼。
广东沿海地区也有类似的双拖渔船,但都是使用粤语的广府民系渔民才具备这种技术和能力,而且渔场和渔获与香港的双拖渔船不同。只要有汕尾地区使用粤语的市区原红卫大队和马宫街道的原深渔大队,珠海香洲的原渔业大队,海陵岛的阳江和闸坡原渔业大队等。
渔船网具;
香港渔民对双拖渔网具的发挥,可谓是“天才”。理论上来讲,底拖的双拖作业,只能在“海底平原”进行生产,拖捞过程不能碰上如沉没在海底的旧货轮船、海底礁石等障碍物,大范围的海底烂泥、沼泽地带,以及
海底珊瑚林、珊瑚石、大面积海藻、海带地带,不然的话轻则渔网具受破坏而影响生产,严重的而再加上风浪大的时候还可能导致危险。
但香港渔船在渔获淡季时,在网具沉重的底纲上装上木质或者是胶质滚轮,使渔网具可以在较为平坦的礁石林、珊瑚林、烂泥地带作业,而这些地方又是鱼类喜欢凄身的地方。
在沙质海底的渔场,价格较高的鱼类喜欢藏身在沙底,香港的双拖渔船便在海底的渔网前面再加上一条沉重的铁链,刮着沙地面,先把鱼类从沙底赶出来之后,后面的渔网刚好就把鱼拉进网里了。
当然,双拖渔船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渔场和需要,利用对网具、拖鱼绳缆、浮球等的调整进行浮水拖网、半浮沉拖网,不过,这两种技术在汕尾地区的红卫管区和马宫深渔管区较常用。
下网方式;
双拖渔船分“网公”和“网母”,“网母”负责下网和起网,处理渔获,“网公”则配合“网母”作业。下网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坠爪网”方式下网的,方法是先把渔网“打理好”放在船尾,落网时先把网爪固定在船两边,然后把网下到海里,慢慢的前进着,提防渔网卷进船尾底下的螺旋桨推进器。一边的网爪接上本船的拖渔缆,另一边网爪则锁上“网公”送过来的拖渔缆,然后平均的把渔网放下水底,保持一定平线的距离进行拖拉,渔网拖动时就会就把鱼获拖进网里了。
另一种是采用“飞爪网”的下网方式,方法是先把渔网“打理好”放在船的中段右则船边,下网时也是先把一边的网爪接上本船的拖渔缆,另一边的网爪接上“网公”送过来的拖渔缆之后,让“网公”拖动船上的渔网,渔网就会有序的被拖到海里,从事作业了,两种下网方法是因船只的造型不同而设计的,但无论是那一种的下网方法,都是有危险性的,在下网的时候,操作人员必须注意安全,最重要的是在下网时不要给网眼套住。
单拖渔船
单拖渔船是单独一艘船拖一张鱼网的生产渔船;七十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早期的广东海洋渔业公司,广州、汕头、堪江、海南岛白马井四个南海渔业生产基地都是这种渔船,不过,海洋渔业公司是铁质渔轮,而香港的单拖渔船是木质渔船。
单拖渔船大马力的不多,活动范围也没有双拖渔船那么广阔,只要是南海的沙尾底、泥口头附近等渔场,单拖渔船的网具特点是,船尾人字架下边的两边,平时吊着两块铁制边板,两块边板的作用是在海里把渔网口张开,因为单拖渔船是单独一艘船作业的,船尾窄,渔网放在海里需要很长的拖鱼缆,到了海底网口就很少了,而这两块铁制边板的作用就是把网口张开,网底纲用沉重的铅坠下,而网的上纲则用又大又圆的浮球使网口升高,渔船拖动时,整张网就象一个活动的包围圈,把海里的鱼都装进网里。
大单拖船的好处是可以减少生产人员,一般来就有六到七个人就可以了,而且还节省双拖渔船另一艘昂贵造船资金。但单拖船的渔获明显的比不上双拖渔船,所以大的单拖船数量不多,而且后来这种大的单拖渔船都改成双拖渔船了。
中小型的单拖渔船,在香港是家庭式的作业渔船,马力是二部动力机械和一部发电机,大约是二百到四百匹马力不等,配备雷达等仪器,一般有四到五个人就可以了,只要是两公婆带着二三个人,不够人的话就在内地请工人,活动范围主要是在香港附近的担杆头一带水域,鱼获有墨鱼、蓝枪鱼等等,下午出海,到第二天的天亮回到香港卖鱼。
虾艇渔船
虾艇渔船是一种底拖的生产渔船,作业时一艘船拖着多个小网生产,主要渔获是生存在水底地面的
九节虾、
大白虾、
红虾、厚壳虾、龙虾、赖尿虾、大红蟹、大花蟹、青蟹、三点蟹、硬壳鱼等等底下层的各种鱼类。
一般的虾艇是在驾驶楼后面有一支桅,这支桅的作用是在生产时桅顶可以吊着虾艇两支张开的虾臂,而这两条张开的虾臂,每隔二米左、右就可以栓上一条绳,一条绳就可以拉一张网了,图《虾艇样品(内地造虾艇)》中是内地造的小虾艇,只能拉十张小网以下,而最大的虾艇无论在船体和马力都要比它大上十倍以上,可以拉上三十多张网。
香港有不少家庭式的生产虾艇,分布在全港各个避风塘、渔港、渔村,生产渔场只要香港附近水域,香港无线电视
翡翠台曾多次播放过著名歌星、影星阿Sa蔡卓妍跟随虾艇渔船出海作业的精彩采访片段。
影视片段中,阿Sa蔡卓妍身穿连衣带裤包水靴的“一件头”全副武装,一会儿操作起网机,一会儿还亲手操作套网尾绳,看得我直冒汗,真的替她的安全担心,那可不是开玩笑的工作。
刺钓渔船
刺钓渔船就是钓鱼船,但不是我们常见的那种钓鱼方法,刺钓渔船主要是香港的钓艇和汕尾市区的疍人渔民比较有名,方法是用一条纲绳系上众多有鱼钓的渔绳,搭下鱼诱饵,坠下海底等鱼上钩。
香港的刺钓渔船是一艘大船装上众多的胶质麾打小艇,一般的生产渔场是在双拖渔船、单拖渔船都不能生产的沙尾底、泥口头渔场,由小艇排放钓纲,也是由小艇收获渔获,主要是红杉鱼等价值够高的鱼类,大船是大本营。
香港的刺钓渔船常常会去到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的珊瑚礁林上布钓,这些海域的渔获是最为昂贵的大石斑鱼、珊瑚鱼类。
香港有许多的钓鱼船会去到东南亚海域和非洲海域从事刺钓生产。
汕尾市区的疍人渔民有着别人没有的独门秘技,渔场不明,渔获是价钱很高的巨型海鳗鱼,他们用的鱼纲、鱼绳都是不锈钢做的,而鱼钩更是质量上好的鱼钩了。
围网渔船
网艇分为好几种,这里说的是“围网渔船”,它的生产是有季节性的,主要是在夏季;生产活动区域主要是在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不出水、和半出水的珊瑚礁林上作业,它跟钓鱼渔船一样,航行时船上堆满胶质麾打机动小艇,生产时放下这些胶质麾打机动小艇,让这些小艇在珊瑚礁林的海面围下渔网,并在附近发出燥音,惊动珊瑚礁林里的鱼类,让这些鱼跑进网里。
照灯渔船
照灯渔船是专门在夜间作业的渔船,香港这类渔船不多,这种渔船作业也不是香港船民的专长。它的渔获主要是鱿鱼、卷尖鱼等等,和喜欢浮上水面游近灯光的鱼类,方法是靠夜里船上高强度的灯光,吸引海里浮在水面的鱼类,然后一网打尽。
这类渔船比较有专长和设备的是日本渔船和台湾渔船,这是因为日本和台湾的海域和渔场适合这类渔船。
船用仪器
在茫茫无际的大海之中,现代的香港渔船是靠仪器辅助,来进行生产、航行的,特别是远洋渔船,不要说是黑夜、下大雾、下大雨的时候,就算是晴空万里,在四边无际的大海里,没有仪器,也只能是瞎子一个。虽然,过去的老渔民白天可以靠太阳、季节风向、夜里的北斗星什么星的来判断方向,用绳子系上铅坠来测量水深,结合渔船的航行、生产时间、方向等加以运算,以此来辨别渔船的大概位置,以及生产渔场等。
就算是在靠近海岸线航行时,也必须要熟悉怎样去确定航向,比如是要从东岛驶向肉眼看不到的西岛,那就必须要有经验,掌握应该从东岛的大概位置开始确定方向,还要根据风向、流向流速,来计算航速、距离的。
这样子;不但是准确性不大,而且,技术人员还需要长期的实际经验去应用和灵活的运用。所以说,船上仪器是渔船操作人员的眼睛和灵魂。
雷达仪
香港渔船用的雷达只要是应用在夜里、下大雾、下大雨时分辨渔船在沿岸线的航向、生产等,也应用在夜里航行时及早发现迎面驶来的船只、渔船附近的岛屿、较大的海礁等,避免相碰或碰撞,从而提供航行安全。
香港渔船用的雷达只能接收到海平面上的信号,如超出海平面线的船只、岛屿、海礁石、建筑物等,不能接收到海底、空中,如飞机、潜艇、海底障碍物等物体,广东、香港、澳门的渔船主要是用OKI、蓝带、等多种牌子的渔船用雷达,一般来说是在驾驶窒顶上装上雷达天线,而雷达天线只要是长条型和圆型两种,长型的雷达天线在运作时会不停的旋转,而圆型天线则把这些东西都包装上了,看不见怎么动。
海图机
香港渔船用的海图机一般都是多功能的,主要包括有测深功能、海图功能和探察大鱼群的功能,而小或者是零散的鱼群是探测不到的。
测深功能必须在船底的位置装上一个探头,向海底发出电波,电波到达海底地面时向上回传,被船底的探头所接收,信息就送到船上的测深仪了。
海图功能其实就是卫星接收系统,一般也是在驾驶室顶上装上专用天线,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向仪器发出指令,仪器就会依照指令显示不同的内容,比如;用户的渔船在香港水域。要驶向台湾,用户只要向仪器输入台湾的东径、北纬度、分,和正确的操作,海图机就会自动的显示航向度数、航速、目标距离。另外,用户还可以向仪器输入海底障碍物的记忆位置等等。
探鱼功能其实本身就是测深功能,用户可以从仪器显示的颜色,根据经验来判断,鱼群的颜色是萤蓝色、萤青色、萤黄色的,而礁石的颜色是碣红色的,而海草、海藻的颜色也是不同的。只是,已经没什么大鱼群在渔场区域让探鱼仪测出来了,探鱼仪的作用还是用来测深度为主。
导航仪
导航仪的主要功能是操控船舵,它是链接卫星定位系统一起用的,简单的来说就是好像多媒体功能一样,用户只要把它链接上有自动导航功能的卫星自动系统的定位仪、海图机等仪器上,向仪器发出正确的指令,仪器就会根据指令自动导航。也就是说不用人来操作船舵了。
卫星自动导航的好处是渔船航向正确,可以缩短时间,减少人的疲劳操作。但在茫茫的大海之中,会有不少各种各类的船在航行的,香港的远洋渔船不少都配备卫星
自动导航仪,但却没听说过配有自动避碰系统的,这在大海航行是有危险性的,特别是对生手的操作人员来说是更危险的。
渔船动力
香港渔船的动力机器一般来说是二到三部,大部分都是三部动力机器,发电的是另外的。香港的渔船动力机器全部是使用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发动机,每一部动力机器都必须配套一台推进器,推进器连接用料上乘“尾轴”,穿过船尾底部的“木轴承”伸出海里,在“尾轴”的后端锁上金属制的螺旋桨,通过对机器的操作使螺旋桨不断的转动从而使船体前进或者是后退。
鼎盛时期
香港渔船的鼎盛时期是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至上世纪末,这段时期,香港的渔船和香港造的渔船,遍布整个南海,生产渔场东至东海、浙江、福建、台湾附近海域。西到广西、北海、南海的越南附近海域,钓艇渔船还去到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东南亚海域、非洲海域。
逐渐衰落
由于近年南海渔船的不断增加,过度的捕捞和人为的破坏(渔船用电捕鱼),加上海水和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海洋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保护,国际油价的不断上升,以上种种问题,不但是给香港的渔业、渔船造成冲击,同样也是给整个国家海洋渔业带来很多问题,踏入2000年以后,南海渔获大幅减产,虽然国家也出台了种种包刮实施南海休渔等利民政策,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首要的是解决环境污染、过度捕捞和消除渔船用电捕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