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区伙伴
香港嘉道理基金会创办的社区伙伴
香港社区伙伴是由香港嘉道理基金会于2001年5月创办的。社区伙伴认为救济往往会造成依赖,每个人不管物质如何匮乏,都有权与别人、大自然以至整个世界和谐共存,过着有尊严而可持续的生活。
基本信息
香港社区伙伴在2001年5月,由香港嘉道理基金会创办。嘉道理基金会建基香港,在1970年成立,创办人贺礼士嘉道理爵士一直抱持「助人自助」的座右铭。社区伙伴认为救济往往会造成依赖,每个人不管物质如何匮乏,都有权与别人、大自然以至整个世界和谐共存,过着有尊严而可持续的生活。
过去十年,无论是在城市和农村,或是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由于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方面的结构性不平等,都出现了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现象。贫穷人不但物质匮乏,更遭受歧视和排斥。全球消费主义支配着人们的生活,他们不仅丧失了自我价值,就连曾深深植根于他们文化、社群、大自然的身份也给剥夺。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过去二十多年,尽管在灭贫方面已见成效,但仍然有为数不少的人生活苦困,而且很多曾经脱贫的人,因不同原因又再度陷落穷网。刻下,中国面对的另一问题,就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自然生态环境经常遭受破坏,贫富及城乡的两极差距不断扩大。种种迹象显示,随着中国在2002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偏远地区的农民和城市的弱势社群,将会在新的全球化市场体系中,更趋脆弱。
面对以上种种值得关注的问题,社区伙伴深信,反思主流发展模式实在是刻不容缓。理想的可持续社区发展模式,应该要以人为本,以社区为基,顾及环境生态,并尊重地方文化。
愿景使命及原则
愿景
人与人、人与大自然能和谐共处。
使命
社区伙伴与社区和相关人群一起努力,恢复人们内心与大自然的联结,探索实现可持续生活的道路和方法。
可持续生活
说社区的可持续生活,是人对身心灵状态感到愉快丶乐观。这背後,是人们的生计得以可持续,生态环境良好,配合负担得来和符合文化的社会服务,还有一个互相支援的社区,人们怀有相同的价值观
过去数十年,全球市场化和经济导向的发展模式成为了主流,加深了不管是发展或发展中国家贫富的鸿沟。中国并没有幸免,经济增长的代价往往是自然环境的恶化,多元文化的破坏,社会两极化的日趋严重。
社会一部分人的进步富裕,却没有像预期般惠及弱势和边缘的社区,事实上,这些社区面对比从前更严峻的考验丶更艰辛的生活。在中国许多农村,年轻力壮的人才不断涌向城市谋生,只偶然在农忙或春节回家团聚。农民生计所凭藉的不再是农田的产出。自然环境急剧耗损与破坏。而同时传统农村文化中的互助精神以及人与人,人与大自然间的和谐关系也渐渐失落。
即使政府采用不同方法如豁免农税来改善农村社区的生活,可惜经济主导的发展模式只能带来短暂的改变。幸福生活的定义其实不光是经济繁荣,还有其他更多的层面。从社区伙伴的项目经验看来,理想的生活涵盖许多不同的领域。以贵州一些农民为例,他们在2004年转向生态耕种,最初农活变得更辛苦,收成也减少了。但是他们却尝到更大的快乐,因为种出来的食物更可口丶更健康,自然环境也改善了。在云南省参加传统苗草药班的农民,愈来愈积极,他们享受在社区内探索有关健康的课题,也享受当中的学习。他们在这方面的合作,加强了社区的团结和自豪感。
社区伙伴相信贫穷和不公义的问题要通过可持续生活的志向和实践来解决——社区中人与人,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认同互助丶包容和公平的价值,对自己的文化和身分感到自豪,也能自力更生。
过去多年,社区伙伴致力协助社区以整全的观念思考农业丶生计丶人与人和人与大自然间的联系。我们与当地团体和社区共同努力,反思结合行动,把大家的共同理念在日常生活中付诸实践。例如在城市社区提倡社区支援农业网路,以更关注环境和农民,也作为思考和实践可持续生活的平台。我们也尝试协助成立农民合作社,农民在开发本地市场时能发挥互助精神,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我们社区为本的健康项目,帮助提高人们对生态健康和生态废物管理的意识和关注。
好些社区经历了互动和参与式的认同过程,回到他们丰厚富多姿的文化传统。我们相信,项目的手法应该是综合的丶整全的,能顾全生活各层面,为社区提供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基本项目手法
培育社区协作者(CF)是PCD项目的基本手法。社区协作者包括本地社区内外的个人、公民团体和以社区为本的团体。项目基本手法融合了三个部分的内容:
1. 技能和知识培训;
2. 文化和可持续生活反思;
3. 培养发自内心的力量。
社区协作者能够为激发本土动力和培育基层社区的能力作出项献,让基层社区透过集体的力量带来改变。
发展
社区伙伴除拨款资助社区项目外,也以培训、交流资讯、建立网络等手法,回应公义、公正、可持续发展及多元文化等议题。社区伙伴在社区内及社区间,致力推展整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加强社区自重、参与和合作精神。
组织
社区伙伴的团队由总干事、项目统筹、项目经理、项目官员和行政职员组成。团队成员都是热诚的社区发展工作者,曾经在中国大陆、香港及邻近地区从事不同的社区发展工作,各有专长和前线工作经验。
为发挥及尊重各同事的经验,社区伙伴团队采用共同决策模式,每个人都有同等机会参与决策,各人的意见都会得到考虑和讨论。团队共同商议和决策项目的目标和计画丶机构发展丶政策及分担的责任。
项目团队与项目社区的社群合作,共同发展及执行项目,有需要的时候,会以合约方式邀请协作者承担部分调查研究丶资讯搜集丶培训丶协作和资料纪录等工作。
社区伙伴的总干事代表整个团队,透过管理委员会向嘉道理基金会的董事局负责。管理委员会的主席监察机构的政策丶策略丶活动,并参与共同决策。
社区伙伴以互相信任和尊重的精神,与其他社区团体结为伙伴,彼此的理念和手法相类,并与中国内地与香港两地的民间发展组织丶政府机构丶研究员和协作者联成广大网路,把理想付诸实行,共同面对考验,承担责任。
主要事件
2001年 社区伙伴首个项目,是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合办的夏季交流会,成绩令人鼓舞。社区伙伴藉此明晰机构在中国社区发展中的角色,策划未来,同时加强了中国大陆香港前线发展工作人员的联系。
2002年 自2001年末到2002年初,社区伙伴广泛谘询利益相关伙伴的意见,奠 下了2002至2005策略规划的基础。规划制定了社区伙伴三年内的策略重点以及项目省区,在2002年6月正式通过及落实。发展项目省区为中国西南的云 南丶广西丶四川丶贵州和广东。而全国及地区 的,则主要在北京丶上海丶和广州等城市地区。
2003年 社区伙伴开始支持更广泛的项目,如为农民工提供离乡前後的支援,举办维系传统作业和价值的工作坊,作为有效的生计策略;举办“社区支持农业”的培训,作为可持续生活的反思平台。
2004年 至2004年3月,社区伙伴已在云南丶贵州丶四川丶广西丶广东及上海丶北 京丶广州等省市开展了共50个发展项目。项目内容广泛,包括增强参与及调查研究的技能丶学习本土文化知识丶农村的善治管理丶生态农业丶社区支持农业丶志愿 工作推广丶民间组织及社区小组的能力建设等。7月,社区伙伴在四川成立了首个省项目办公室。
2005年 2005年初,社区伙伴采用了新的策略计画,为期三年,着重文化反思丶生态健康及可持续生活等概念,并融会於2005至2008年的项目,并强调这些概念间的跨项目学习,探索出一套有效而适切的项目手法。同时,社区伙伴继续把农 村工作的重点放在云南丶贵州丶四川丶广西丶广东五个省区。10月,社区伙伴在广西召开了“文化反思和农村建设”的研讨会,有近100人参与。之後社区伙伴 把这次研讨会中分享的社区文化反思和恢复行动的经验整理出版了文集“土地在沈思”。
2006年 招募更多国内的项目官员 ,并在贵州的贵阳市设立项目办公室,加强统筹及管理省内扩展的项目。
2007年 城乡流动项目在年底结束,并把人口外流这个议题归并于现存的农村项目。社区伙伴对项目作了一次全面检讨,并订定长远的计画。2005-2008的策略计画将延伸两年至2010年,加强文化反思的视角,作为社区伙伴的项目基调。
2008年 到9月为止,社区伙伴已推行的项目有200个,分布在农村和城市,回应不 同的议题,加强融合适切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及作业方式,以建立可持续生活。培训协作者依然是优先的手法,同时增加了专门负责生态农业的人员,并取经于其他国家 富有经验的人,以加强机构的能力。在云南的昆明设立省项目办公室。四川发生8级地震,社区伙伴回应受灾社区的需要,特别是生产生活及文化的重建。
参考资料
关于我们.社区伙伴.
愿景使命及原则.社区伙伴.
可持续生活.社区伙伴.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03 16:38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