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佳氏以地为名。原氏族起源地“嘉里库马佳”。《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七记有:“马佳,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散处于绥芬、马佳及各地方”。位于今黑龙江
牡丹江一带。该氏族随军入关后少部分为官,大部分经商。本氏族起先多为
镶黄旗和
正红旗,入关后部分分支被封为
正黄旗。
据《马佳氏谱书》族源记述:“原夫我远祖,所自出实与费莫氏之先,同属一源。会遭家难,播迁于嘉理库马佳地方,因以为氏”。从上述记载中可以看出,历史上女真人马佳氏这一姓氏的出现,是由宗族遭受灾难而拨出一支择地另居后产生的。
入关后满族同化了部分马姓氏汉人,并授予其
旗人身份。此类
满族姓氏非原马佳姓氏,可以根据该氏族祖上属于哪一旗下来区分。
马穆敦之次孙,三世二祖穆克善曾孙赫东额位下的部分后裔。《通谱》卷之七载:“赫东额镶黄旗人,世居马佳地方,国初同亲弟尼玛禅率满洲五十五户来归,赫东额授为扎尔固齐,尼玛禅授为备御……赫东额之子雅希禅以来归功,授骑都尉,寻掘扎尔固齐,编佐领,令其子恭兖统之”。在萨尔浒之战中,雅希禅“鼓勇当先,遂获全胜”。②《满洲名臣传》卷六雅希禅列传:“从征明,战于界凡,先泉克敌,复击明总兵马林于尚间崖,破其中坚”。《盛京通志》也有类似记载。《清史稿》列传十四雅希禅传:“(雅希禅)天命八年(1622年)从贝勒阿巴泰等伐扎鲁特部,……寻卒”。当时太祖尚未迁都沈阳。但据《清史稿》列传二十四孟乔芳传附载:“张文衡,辽东开平卫人,明诸生。天聪八年闰八月,太宗自将伐明,入宣府,文衡自大同诣军前求见……九年正月,复疏策进取。……上授文衡秘书院副理事官,赐田宅、银币,以大臣雅希禅女妻焉,隶镶黄旗汉军”。《盛京通志》载:“雅希禅慕在盛京(沈阳)东北曾家屯。可知其后裔当时居住在沈阳。参照史志,寻询族人,得知在顺治初年,这支族人除承袭雅希禅世职的嫡系子孙,和部分族人“从龙入关”之外,还有一部分族人,如雅希禅二弟硕色、三弟吾泰的后裔,仍留居在沈阳城及城北小羊河附近。后来硕色的长孙依泰的后裔,迁居到辽中县内马家窝棚、朱家岗子,黄旗堡等村屯,务农牧马。现在这几个村里还有几百名族人,大部是务农。硕色之孙那海一支则迁移到本溪市郊区姚家湾子(今姚家村),现多数务农从工,约有二百人左右,少数在本溪市内工作和迁往外地。
马穆敦之三孙三世三祖奇普图曾孙珂库噶哈位下的部分后裔,珂库噶哈有七子,以战时作,与其第四子农岱留守沈阳,殁后赐祭田一百五十亩,葬于怀远门外。在《沈阳县志》的地图上为大西边门外南孤家子“马氏坟园”。农岱殁后亦葬于墓侧。珂祖虽有七子,但其后裔有的分入外旗,有的至十一世以后末续载而失考,只有农岱一支后裔留居沈阳,农岱有二子十五孙,长子查桑阿任协领有三子。其长子奇充额任防守御,无嗣;次子哈什泰任金州佐领,三子和尔敦后裔在新民县。哈什泰次孙罗多礼之四子升寅。以考中七品小京官由旗籍沈阳进京,官至礼部尚书谥勤直,家属于乾隆年闻迁京。韬髑簪缨相继。罗多礼孙宝元位下的子孙,有的出任兴京、辽阳等地防御,多为外任官,因此俗称“外三门”,实际只余二支(两门)族人,哈什泰后裔的茔墓在沈阳城西北小转湾桥。和尔敦一支后裔在新民县。农岱的次子常署,有十二子,俗称“十二门”。十二子中的苏拉臣、锡臣、都勒都、锡钦四支无嗣,另外德钦、哲饮、托锦三支后裔几代之后未续载,实际上只余衣力布、成格、博尔敦、关寿、七星保五支后裔在沈阳。所以农岱位下的十五孙枝中,存续的只有七支人。其中除和尔敦一支在新民县之外,其余大部分居住在沈阳城内及近郊,随着康乾盛世,偃武修文,马佳氏先人们离开了戎马生涯,又以吏治文章有名于时,在盛京服官者甚多,少数族人在城东、城南、城西、北郊区务农,相互往来,第十四世绍字辈堂兄弟七八人,家道殷实,戚友贵显,本身也袭职出仕。据说每家都养菊花青大骡子拉的大鞍车,住在大小南关一带,联辔出门就占半趟街,清代的《沈阳百咏》中载当年沈阳旗人大办丧事的场面:刍灵铙鼓的婆娑,压路幡随开道锣,待数红牌认金字,官衔还属马家多。原注:俗尚体面,城居故多旗人,丧事家每树压路幡,殡期刍灵铙鼓竟送。又好用官衔红牌书族中及先辈历仕官阶科第,惟马佳氏为盛,他族不能及也”。于此可见当时马佳氏门第之盛。在大小南关,东关的旧宅已所剩无几。常署后裔茔墓在城东赵家沟,距福陵不远,清初多为勋臣葬地。
同族异祖斯玛祖位下郎塞一支的后裔,郎塞老谱作郎色,也是第六世。同载于《通谱》卷之七马佳氏卷:“郎塞。镶蓝旗人,世居马佳地方。国初同亲弟郎吉达来归,郎塞授为骑都尉,郎吉达授为佐领”。据《斯玛谱单》“朗色巴图鲁公一等候,祖坟在盛京西喜台”。朗色有十四子,三子“新察,盛京副都统,祖茔在盛京西喜台”。新泰有八子,五子“印图,随毕王至盛京,又率其子至凤凰城任城守尉,印图长子托色仍留在盛京任户部员外部,驻防北大涯祖茔在盛京西喜台”,西喜台即现在沈阳市西北于洪区的红旗台。现在红旗台村中还有一通仆卧无座的石碑,有人用它拌水距,字迹已经不清。这道碑是康熙六年三月辛豢(却新泰)为其父朗色树立的诰封碑,碑阴还有辛泰(邸新泰)和银兔(即印图)等字样。此变族人除了朗色之三子阿音布后裔霍勒浑一支进京袭职,以及一部分族人入关之外,其中印图位下大部分后裔居柱在风凰城(今凤城满族自治县)及夫东沟(今东沟县)境内,有几百人。通过访问和核对各支《谱单》得知:居住在红旗台的族人,是新鬃的第五子印图之孙武勒德、福增额两支,和新泰的第六子玛主图之孙七十六一支,这三支人现约二百人左右,大部分从工务农,小部分在市内和外埠,祖茔原在红旗台村外,已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