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墅村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下辖村
马墅村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东部,西距县城约6.5公里,地处浦阳镇、七里乡和岩头镇的边境地区。马墅村现有耕地832亩,其中旱地235亩,人均耕地0.7亩;山林634亩。1992年,马墅村388户,1256人。现建有机耕路三条:南至大许村与蒋义省道(桐庐蒋家埠至义乌)交接;北到十里亭附近和浦江至后芦金公路相连;东北到王店村可通岩头镇。村人素爱文娱活动,尤其爱好戏剧。1949年前即已有高腔、乱弹、滩黄、徽戏等戏班组织,服装道具齐全,名盛一时。另有大头戏,戴用7个面具表演,别有情趣,为他处所无。
人口
村中居民有徐、张、高、金、方、黄诸姓,其中以徐、高、张三姓人数最多。据父老相传,最早卜居马墅 者为金姓,至今尚有数户;其后又有马姓迁此,现已无传;再次则为徐姓、高姓、张姓,其建村时间当在宋代。徐姓始迁于宋元之际,其先原住睦州大塘,传至宋吏部尚书徐立之幼子、萧山县令徐孝辂,解职后迁居马墅。高姓则始迁于明代中叶以后,明正德间(1506~1521),高天宝自永康清渭街迁浦江之蒙山,其子高洪华又迁马墅。张姓属浦江龙溪派。其始祖名祚,字叔元,东阳白鹿山人,宋淳?二年(1242),以承信郎任浙江安抚使提镇督兵镇守浦江,乐其风土淳厚,遂卜居龙溪。其子又分迁前宅、后宅。传八世,裔孙叔悬迁七里,其子孟闻复迁马墅,其时间应在明末。建筑原略呈圆形,徐、高、张三姓大致分片聚居,惟现已向四郊扩展,楼房错落,气象日新。
发展历史
马墅村,清代属灵泉乡十七都。民国后期属古城乡。50年代初为马墅乡。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建立马墅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大许乡。1961年为大许人民公社马墅大队。1983年为大许乡马墅村。1992年,属浦阳镇大许办事处。
地形地貌
村境地处浦阳江北侧丘陵岗地区。村之四围,岗丘纵横,地形复杂;村落所在则为平地,从北部高处下瞰,犹如处于盆底。地表多为黄红色粘土覆盖,土层较厚,呈酸性,现多辟为旱地,种植棉花,果木之属。源自北部猪头岩东之曲折源、田坞源,俗称前溪、后溪,流经村境,汇合后称岳塘溪,东南向注入浦阳江
经济发展
农业
村民素业农。旧时以地形复杂,距浦阳江较远,农田灌溉全赖腊八塘、井塘、大头堰、黄西垄、东北堰等
一些水塘堰坝,抗旱能力极低,生产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粮食亩产不足200公斤,村民生活艰困。1949年后,水利条件逐步改善,特别是通济桥水库北干渠建成以后,受益更大。北干渠虽不经过村境范围,然距北部村境甚近,现已成为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并形成了一个自流灌溉网络。村人不仅承担了干支渠道的开挖任务,而且于1990年,投资34000元如期完成县下达的整修加固任务。
随着生产关系和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变,农业生产日益发展。1978年,粮食平均亩产400公斤。1984年和1985年则达800公斤以上。1992年马墅村粮食总产量574吨,平均亩产868公斤,人均粮食457公斤,五谷丰登,生活安定。经济作物种植不多,较有规模的为桃形李的栽植,面积达100余亩,然因垦植未久,至今尚无收入。家庭饲养业以猪为主。1992年共饲养母猪、生猪905头,年产值约50万元。
工业
工业生产,现在马墅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个体私营为主,其中驼毛加工和服装加工业尤盛。此外尚有丝绸厂和纺织厂等;在浦阳镇还开办有电脑绣花厂。马墅村持有正式营业执照的厂家40余家。村人还走出家门办企业。在石家庄、西安、兰州、郑州、洛阳、常熟以及东北与山东等地创办服装厂,共有60余户在外地从事服装生产。家庭副业主要是花边缝制刺绣和绞驼毛,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
商业
商业方面,在清代时即已有集市贸易,农历三、六、九为集市日,以交易粮食蔬菜等农副产品为主,至今未变。商店大都分布在市场周围,除供销社外均属私营,现有副食、杂货、粮食店7家,饮食店2家,理发店3家,中药店1家;此外尚有不少饮食摊。
村民中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者颇不乏人。马墅村经济总收入年达2000万元以上,人均年收入超过1200元,人民生活较为富裕。
村庄状况
文教卫生设施亦较良好。现有幼儿园1所,完全小学1所,大许卫生院马墅分院1所。完全小学校舍原借祠堂,陈旧破烂,被县教育部门列为危房。村人因于90年代初集资另行新建。新校舍共三层10间,有教室6个,宿舍、厨房、厕所等用房配套齐全;操场面积3600平方米;课桌凳及办公桌椅等全部新置,宽敞、明亮、整齐,在浦江县农村小学中堪称上乘。工程总投资25万元,除部分为地方自筹外,多数均为台胞捐助。在台湾的村人有13人,共捐助美金10400元,人民币8万元。其中高美理捐助美金5000元,人民币8万元,兴学助教,造福桑梓,村人咸颂其德。在台同胞已有12人曾返里探亲。他们除经常资助亲属外,尤十分关注家乡的公共福利事业。认为要发展经济,创办较大规模的工业,则必先改善交通条件,爰建议新建一条大许村至马墅的公路,使与蒋义省道相接。高美理表示:不论公路的等级高低,需款多寡,他个人都愿承担全部建筑费用的半数。此事现正在筹划中。1987年,村中安装了电话总机,现已有分机20余部,邮电通讯颇为方便。电力设备亦较完好,现有变压器2台,可保证工农业生产和照明用电之需。饮水均系井水,用水泵打上,水质甚好。
文娱活动
村人素爱文娱活动,尤其爱好戏剧。1949年前即已有高腔、乱弹、滩黄、徽戏等戏班组织,服装道具齐全,名盛一时。另有大头戏,戴用7个面具表演,别有情趣,为他处所无。1955年曾进城演出,受到城乡群众的赞赏。1950年至1983年间,曾组建马墅剧团(滩黄),颇有名。著名的戏剧演员,1949年前有徐绍配、徐长根兄弟(小花)及徐长根(大花)等,1949年后有徐家立,技艺精湛,负誉浦江县。春节时的主要文娱活动是灯会。除长灯外,所缚制的马灯有、虎等8种动物,造型别致,独具风格。农历年三十夜,村人有在旧厅世德堂烧火取暖,直到天明之俗。烧火必用木关树,不能用其他薪木代替。相传明太祖朱元璋经略浙东时,戎马曾过马墅,于是夜在厅堂内烧火御寒,是故相沿成习。
较著名的人物除前述之戏剧演员外,清代有徐时雨,光绪二十三年(1897)拔贡,工书法,有文名,今潘宅桥头尚存其手书通彳复堂匾额一方。在台湾的村人中以高美璧声望较著。美璧为高美理之兄,系陆军中将。村中现有大专院校学生40余人,留学日本1人。高甘棠为高级工程师,在南京工作。
村中古建筑有保和殿,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现已整修一新。1990~1992年,马墅村党支部连续三年被评为浦江县红旗党支部,支部书记徐绍旺被评为县优秀党支部书记,被选为县九届人代会代表和八届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村民高美琏(台属)被选为金华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和县第八届人民代表,系高美璧、高美理之胞兄。
村中居民有徐、张、高、金、方、黄诸姓,其中以徐、高、张三姓人数最多。据父老相传,最早卜居马墅者为金姓,至今尚有数户;其后又有马姓迁此,现已无传;再次则为徐姓、高姓、张姓,其建村时间当在宋代。徐姓始迁于宋元之际,其先原住睦州大塘,传至宋吏部尚书徐立之幼子、萧山县令徐孝辂,解职后迁居马墅。高姓则始迁于明代中叶以后,明正德间(1506~1521),高天宝自永康清渭街迁浦江之蒙山,其子高洪华又迁马墅。张姓属浦江龙溪派。其始祖名祚,字叔元,东阳白鹿山人,宋淳?二年(1242),以承信郎任浙江安抚使提镇督兵镇守浦江,乐其风土淳厚,遂卜居龙溪。其子又分迁前宅、后宅。传八世,裔孙叔悬迁七里,其子孟闻复迁马墅,其时间应在明末。建筑原略呈圆形,徐、高、张三姓大致分片聚居,惟现已向四郊扩展,楼房错落,气象日新。
马墅村,清代属灵泉乡十七都。民国后期属古城乡。50年代初为马墅乡。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建立马墅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大许乡。1961年为大许人民公社马墅大队。1983年为大许乡马墅村。1992年,属浦阳镇大许办事处。
村境地处浦阳江北侧丘陵岗地区。村之四围,岗丘纵横,地形复杂;村落所在则为平地,从北部高处下瞰,犹如处于盆底。地表多为黄红色粘土覆盖,土层较厚,呈酸性,现多辟为旱地,种植棉花,果木之属。源自北部猪头岩东之曲折源、田坞源,俗称前溪、后溪,流经村境,汇合后称岳塘溪,东南向注入浦阳江。
所获荣誉
2023年3月,入选第六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
2023年12月,入选第七批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名单。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7 09:40
目录
概述
人口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