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是由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自编自导,
埃里克·伊拉奥基、玛格瑞塔·卡鲁索等主演的剧情电影。该片于1964年9月4日在意大利上映。
当人民的苦难不断加深之时,上帝将他的儿子耶稣(Enrique Irazoqui 饰)送到人间。受到感召,少女玛丽亚(Margherita Caruso 饰)以处子之身生下耶稣,并与未婚夫
约瑟(
Marcello Morante 饰)一同将其养大。耶稣如此钟爱世人,他通过各种神迹引导人们诚心向善,他的信徒和追随者越来越多。然而世界已然腐朽,贪婪残暴占据统治地位。那些忘掉廉耻的统治者决定除掉这个来自天堂的圣子……
意大利
Italy 1964年9月4日......(Venice Film Festival)
新加坡 Singapore 2003年4月18日......(Singapor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帕索里尼最伟大的作品,他用自己的天主教背景和马克思主义信念,将耶稣诠释为一个政治
革命家,而不是一个圣人。童贞女玛丽娅许配给约瑟,没有迎娶就怀孕了。
耶稣降生,被圣灵引到旷野,受魔鬼的试探。他禁食40昼夜,撒旦让他变石头为食,耶稣说:“经上记着说'
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
在
天主教国家意大利,绝少人真正读过圣经。民众多半是透过
神职人员的解说来认识耶稣。这也就是为什么这部「忠于原著」的影片拍出来后,会引起那么大的震惊──因为片中体现了一个全新又原始的耶稣。
帕索里尼,被贴上「败德」标签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此片一出却获得不同立场人士的一致赞誉。他把耶稣「还原」为在贫瘠的焦土上,一个和平民百姓站在一起的革命家。片中大量
非职业演员的真实面孔,包括从头到尾无言的约瑟和玛丽亚(年老的玛丽亚转由导演自己的母亲饰演),质朴得令人动容。耶稣大段大段的宣讲,配合演员狂烈而疏离的眼神,极具说服力。帕索里尼不以写实的观点去掉耶稣的神圣及
神秘性,而是著重在与种种神迹并存的、耶稣淑世的感性面,成为一部拯救赤贫阶级的理想化诗篇,也印证了帕索里尼所体认的:在最深邃的层次上,马克斯主义与基督神性实有内在的共通关系。
马可福音过于粗鲁,约翰福音过于神秘,
路加福音则过于感伤、过于布尔乔亚。在帕索里尼眼中,马太福音是唯一拥有民族─民众史诗特质的福音书,他的影片也成功地传达出这种特质。和往后把耶稣世俗化的美国片《万世巨星》、《基督的最后诱惑》相比,本片的纯净影像更贴近民族纪录片般的风格,从中可以看出意大利电影从新
写实主义转型的过程,以及巴索里尼独特的诗人本质。即令剥除任何意识型态,都仍是一部美丽不可方物的影像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