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岛鵟
鹰科鵟属动物
马岛鵟(学名:Madagascar Buzzard):是鹰科、鵟属的一种中型猛禽,体长51厘米,翼展93-110厘米。上喙边端具弧形垂突,适于撕裂猎物吞食;基部具蜡膜或须状羽;翅强健,翅宽圆而钝,扇翅及翱翔飞行,扇翅节奏较隼科慢;跗跖部大多相对较长,约等于胫部长度。雌鸟显著大于雄鸟。翅强而有力,善疾飞及翱翔。索腭型头骨。眼球较大,视野宽阔,视觉敏锐;听觉发达。体羽通常是褐色或黑褐色。
形态特征
马岛鵟是中型猛禽,体长51厘米,翼展93-110厘米。外形和欧洲或非洲东部冬季的秃鹰非常相似。它有一个大的圆形头部,脖子粗,一个短胖的身体和一个相对短的尾巴。两性相似,雌性平均比雄性大2% 。亚成鸟与成年鸟可以区别,尤其是当它们在飞行。成鸟羽毛是多变的,但上体通常是褐色或黑褐色,有时有灰暗的头,尾巴上有大量灰棕色带。下体的羽毛以白色为主,但喉咙部位有条纹,从侧面延伸及胸部。腿是暗红色的网状纹,所以就只剩下胸及上腹部是完美无暇真正的白色。成鸟虹膜黄色,腿和脚浅黄色,有腊膜。
幼鸟和它们的父母没有太大差别,其下体经常发现是棕胸,不能与白色的下腹形成强烈的对比。大腿部有散落的赤褐色斑点,尾部的斑纹更为稀少。幼鸟的虹膜橙褐色,脚爪乳黄色并具黄蜡。
栖息环境
马岛鵟栖息于森林,碎片森林和次生林的边缘。也出现于桉树人工林和热带草原的农田附近。还觅食于岩石山坡。栖息地变化较大的高度,可上升到海拔2300米的高度。
生活习性
马岛鵟单独或成对生活。雄性和雌性常常一起长时间翱翔。它们的飞行方式和普通鵟及该属的其他物种类似。性机警,视觉敏锐。善飞翔,在空中盘旋滑翔,宽阔的两翅左右伸开,并稍向上抬起成浅‘V’字形,短而圆的尾成‘扇’形展开,姿态极为优美。这些鸟的生存方式受当地的环境影响很大,在一些地区针对偶尔缺少猎物时,它们会奋力搜索并进行狩猎。然而,大多数的时候,它们是久坐在树梢上。
像大多数其他鵟,这种鸟大部分是在捕获地面上的猎物。它们花费了大量时间在栖木上盯梢,占据枯枝或电线杆上等高处等待猎物的位置,使自己能对周围环境有一个开阔的视野。捕食方式是通过锐利的眼睛观察和寻觅,一旦发现地面猎物,突然快速俯冲而下,用利爪抓捕。
马岛鵟能够捕获大量的各种猎物。食物包括小型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蛇、小鸟和啮齿动物,也捕捉陆蟹和无脊椎动物。也能捕捉成群聚集的飞蝗或蚱蜢,也摄取腐肉。
分布范围
马岛鵟是马达加斯加岛地方性的特有物种。在当地海岸线周边相当普遍,但在中部高原地区由于大面积的猖獗毁林几乎不存在了。相当均匀地分布于东部和西部的海岸、北部的陶拉纳鲁及在南部的山区。
繁殖方式
马岛鵟的产卵季节从10月至翌年2月。通常营巢于林缘或森林中高大的树上,巢置于树冠上部近主干的枝桠上,距地高10-15米。也营巢于悬岩上。巢结构较简单,主要由枯树枝堆集而成,内垫有松针及细枝条和枯叶,有时也垫有羽毛和兽毛。每窝产卵2枚,卵为青白色、被有栗褐色和紫褐色斑点和斑纹,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以雌鸟为主,孵化期约34-37天。雏鸟晚成性,孵出后由雌雄亲鸟共同喂养,在缺乏食物资源,幼鸟会杀死它的兄弟或姐妹,以保持其单独占有食物,这点得到父母或多或少的默契。经过40-45天的巢期生活后,雏鸟即能飞翔和离巢。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3.1——无危(LC)。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较广,马岛鵟在半岛上的巢密度每2公里就分布一只,位于东北部的距离至少500米。在其范围内的其他地方虽然密度不高,因为它占有的领地面积接近400000平方公里,据估计,全球的鸟类数量也达到数万。在当地,马岛鵟似乎普遍,因为它是能够适应其栖息地的变化,未来不会受到威胁,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3 15:58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