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应龙痔疮膏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别名马应龙痔疮膏,是一种非处方药,浅灰黄色或粉红色的软膏,气香、有清凉感。清热燥湿,活血消肿去腐生肌,适用于各类痔疮和肛裂
内容
处方 麝香、牛黄、珍珠、炉甘石(煅)、硼砂冰片用法 肛门内用药,早晚各1次。用于外痔和肛裂时,将药膏直接涂于患处。
性状 为浅灰黄色或粉红色的软膏;气香,有清凉感。
【成分】冰片炉甘石、人工牛黄、硼砂人工麝香、珍珠、琥珀。
辅料为:凡士林羊毛脂二甲亚砜
【作用类别】本品为痔类非处方药药品。
【注意点】 孕妇慎用。
【规格】10g/支。
适应症
炉甘石具有收敛,消肿,止血,防腐之功。冰片有消炎止痛,为治痔疮炎症期的膏药,且具有抗菌作用。珍珠、琥珀为解毒散瘀,生肌止血之品,局部应用有防腐止痛的作用。牛黄为清热镇惊,治胎毒疮疖及一切疮疡痔疮之病症。硼砂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葡萄球菌,白色链球菌等均有抑菌作用
【制法】以上六味,分别粉碎成细粉混匀,取凡士林785g及羊毛脂50g,加热,滤过,放冷至约50℃,加入麝香等细粉,搅匀至半凝固状,制成1000g,即得。
【鉴别】(l)取本品2g,加温热乙醇5ml,搅拌5分钟,滤过,取滤液1ml,置白瓷皿中,加 1%香草醛硫酸溶液 1-2滴,即显紫色。
(2)取[鉴别](l)项下滤取乙醇后的药膏,加稀盐酸5ml,置水浴上加热5分钟,放冷,滤过,滤液中加10%氢氧化钠溶液6ml,摇匀,滤过,取滤液1ml,加稀盐酸2ml、亚铁氰化钾试液1-2 滴,即生成白色沉淀。
(3)取本品10g,加水5ml,置水浴上加热使融化,搅匀,放冷,滤过,滤液中加稀盐酸使呈酸性,取1滴滴于姜黄试纸上,斑点变成棕红色,放干后斑点颜色变深,用氨试液湿润,斑点即变为蓝黑色。
【性状】为浅灰黄色或粉红色的软膏;气香,有清凉感。
【作用类别】本品为痔类非处方药药品。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活血消肿,去腐生肌。用于湿热瘀阻所致的痔疮、肛裂,症见大便出血,或疼痛、有下坠感;亦用于肛周湿疹
【用法与用量】外用,涂擦患处。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注意事项】
1.本品为外用药,禁止内服。
2.用毕洗手,切勿接触眼睛、口腔等黏膜处。
3.忌烟酒及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4.保持大便通畅
5.孕妇慎用或遵医嘱。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6.内痔出血过多或原因不明的便血应去医院就诊。
7.用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3.运动员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闭保存。
【摘录】《中国药典》
注意问题
一:只对外痔有作用。痔疮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对于轻微的外痔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是起作用的,对于严重的内痔、混合痔基本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
二:麝香会造成不孕,虽然马应龙麝香痔疮膏中含有的麝香是少量的,但是仍然对孕妇有一定的影响,怀孕的女士要慎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用法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为浅黄色或粉红色的软膏,气香,有清凉感,为治疗痔的非处方药。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有清热解毒,去腐生肌的作用,主要用于痔疮肿痛,肛裂疼痛。此为外用药,不可内服。用于痔疮便血、肿痛时,应将备用的注入管轻轻插入肛门内,挤入2克左右药膏;用于肛裂时,把药膏敷于裂口内。敷药前应将肛门洗净。此药孕妇慎用。还需多食蔬菜水果,防止便秘,节制烟酒、辛辣食物。排便时不要久蹲不起或用力过度,平时应适当运动,促进气血流畅。
事件
2004年,网络上再度掀起“痔疮膏”可祛除黑眼圈、眼袋的一阵风。据说是一位工作压力大的女性白领,常常熬夜,疲劳后出现黑眼圈,“高人”指点说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的配方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脓止痛、祛腐生肌的功效,一试,效果不错。
“这真是位胆儿大的女孩,有勇气。”胡大军笑称,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当年北京一家电视媒体还直接在电视节目上现场演绎,让一位黑眼圈极重的人,当场一只眼涂痔疮膏,另一只眼不涂,结果两眼确有不同。不仅如此,凤凰卫视某著名主持人经常熬夜,黑眼圈很严重,其助手试着给她用马应龙痔疮膏,效果明显。有次该主持人到马应龙公司做客,还建议公司研发眼霜
“听起来有些传奇,对不对?但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初也是应患者反馈,将眼膏改良,研发出痔疮膏;这次又将痔疮膏改良,回归历史主业,研发出眼霜。”胡大军说,其实公司都是应市场需求,被动应战。
2006年,公司决定研发一款祛除黑眼圈的功效性药妆,经过三年研发、功能性实验,2009年6月19日,马应龙八宝眼霜正式上市。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07 13:32
目录
概述
内容
适应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