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远良,男,
汉族,1938年7月15日出生于四川省
隆昌市,水声工程与信息处理技术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声学与信息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56年8月—1958年7月,在
西北工业大学水中兵器系鱼雷设计专业学习。
1958年8月—1961年1月,在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水声专业学习。
1961年1月—1961年7月,在西北工业大学水中兵器系水声工程专业学习。
1961年1月—1980年2月,担任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声纳研究室副主任。
1980年2月—1981年4月,担任西北工业大学水声工程教研室主任。
1981年5月—1983年5月,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拉芙堡大学电子工程系进修。
1983年5月—1985年7月,担任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工程系副主任。
1985年7月—1988年4月,担任西北工业大学水中兵器研究所所长。
1988年4月—1991年3月,担任西北工业大学声学工程研究所所长。
1991年3月—1997年8月,担任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工程学院院长。
1997年8月,担任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声学与信息工程系博士生导师。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水声工程)。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马远良创立任意结构形状传感器阵列优化设计的“凹槽噪声场法”,成功运用于声呐装备研制。给出了拖曳线列阵接收噪声角度展宽的理论解释,提出“匹配场噪声抑制”的新概念,拓展了传感器阵列波束优化设计理论,得出了高阶超指向性的解析解和稳健实现方法,创立了宽带恒定束宽、连续可变精密数字时延和任意数字相移的工程实现方法,创立了多种水下自导自适应技术,显著改善系统性能,对海面蒸发波导和深海声学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1978年11月至1979年3月,马远良应邀参加了海军赴法国技术考察团的工作,详细考察了法国的吊放声纳,观察了对方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比斯开湾的海上演示,回到中国后,马远良产生了一个构想,提出了在已有基础上大幅度提高声纳性能的创新技术方案,XXXX型声纳项目随即上马,并在1981年初春的海上试验中获得结果——探测潜艇的作用距离达到赴法考察所见美、法同类装备的2-3倍。
据2020年3月
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马远良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6项,含国家级和部级一、二等以上奖励共16项。
据2020年3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马远良获国家发明专利十余项,合作出版著作4部,发表论文300余篇。
人才培养
马远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水中兵器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据2020年3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马远良是全国水中兵器领域第一位博士生导师,在水声工程和水中兵器学科培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100余人。
2019年9月20日,“走向深蓝”新生研讨课在
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教学西楼D座102室拉开序幕,马远良院士担任首讲教师,为“海洋工程”大类220余名大一新生讲授第一堂课。
2019年9月26日上午,马远良院士、走进内江市中学开展科普讲座,内江一中、内江二中、内江三中、内江六中、翔龙中学、隆昌一中等8所中学优秀高中生300余名参加由马远良院士的题为“我从内江走来”的科普报告。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马远良担任西工大航空声纳研究发展中心总工程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国防科工委水声专业组成员,航海学院院长,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水下目标特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西北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专家评审组成员、组长,科学通报特约编辑、编委,
中国声学学会及其水声分会副理事长、主任,声学学报编委等职务。
人物评价
马远良是航空声纳领域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
中国工程院评)
马远良主持了多种型号航空声纳研制,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航空声纳装备技术领域的开创者和领军人;马远良在科研工作中,肩负国家使命,越战越勇,硕果累累;在教学实践中,牢记根本使命,精心育人,桃李葱茏,为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作出了重大贡献。 (
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