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鹤凌(1919年11月~2005年11月1日),
湖南省湘潭县天马乡人,1945年毕业于重庆中央政大法政系。毕业前夕,响应“十万青年十万军”号召参军,抗战胜利后复员,1951年赴台。
人物生平
马鹤凌,1919年11月出生,祖籍湖南省衡东县(原衡山县)德圳乡马家垅村。七岁丧父(其祖辈17代从衡东县德圳乡迁往衡东三樟乡的寺门前马家堰<1971年划归湘潭>,其父马立安后来在寺门前开有铸铁锅厂,1926年去世,英年早逝。)孤寡母亲带领子女们相依为命,度日维艰,后来在国民党政府湖南省军法处长马敬先生(马立安老先生的堂弟,同为衡东县德圳乡马家垅族人)的大力资助下,一切费用均由马敬先生负担,举家迁往衡山县城白石巷2号居住(此事一直铭心刻骨在马鹤凌先生的心中),才度过艰难。
在城南完小毕业后,1935年2月至1940年1月就读于衡山岳云中学初45班,高23班。成绩优异,酷爱体育,曾担任岳云中学篮球队、排球队、田径队长,先后在校、市运动会荣获1000米、4000米、5000米和400米赛跑4个单项第一名,在校期间参加了学运,奔号于抗日救国,矢志于献身治国。马鹤凌原偏向数理化,决心学工科。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读了孙中山理论体系专著,于是改变了他的一生,对政治有了浓厚的兴趣。
1941年考入国民党重庆南温泉中央政治大学第十一期学习,政大毕业前夕,师友期许相殷,响应“十万青年十万军人”的号召从军。
1948年到台湾,1949年又携妻女赴香港接老母亲,在港曾短暂居住,
马英九即在此期间于1950年7月在香港出生。
1951年举家再去台湾。投艰赴台,致力聚训,乐事中兴。早年曾当过蒋介石的侍卫官,后来在蒋经国的“救国团”任职。先后任国民党阳明山党部书记,国民党台北市党部第2组、第3组组长,国民党公路党部设计委员,中央委员会秘书处秘书,国民党知识青年党部书记长,台湾当局“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第四组主任等职位, 培养教育出了许多优秀青年学子。
1981年5月至1986年4月任国民党台北市党部副主任委员。1986年任国民党中央考核纪律委员会副主任。在台湾政界任职40余年,于1992年退休。
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组织“中华四海同心会”,并担任主任委员。还担任过台湾国际工商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退休后,专门从事民间工作,联系海内外志士学人,筹建了世界华人和平建设大会,马鹤凌任创会主席。并先后在台北、美国芝加哥、旧金山等地召开了五届世界和平大会。其主旨是“谋求世界永久和平与人类真正幸福”。以反台独,促进海峡两岸通力合作、和平统一。作为大会论证的主要内涵。并指出:“中华文化高深,种族优秀,人口众多,21世纪必为华人拨乱开平世纪。”为弘扬、传承中华文化效力。
2005年11月1日凌晨,马鹤凌先生在台北病逝,享年86岁。
马鹤凌先生逝世后,中共中央台办、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马鹤凌先生家乡湖南省及湘潭市分别通过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对马鹤凌先生逝世表示哀悼,并向马鹤凌先生的亲属表示慰问。
家庭关系
在1941年考入重庆政治大学学习期间,马鹤凌结识秦厚修女士,偕为莲理,相濡以沫。育有4女1男,女孩子均定居美国。儿子
马英九,1950年7月13日出生于香港,一年后合家迁往台湾。马鹤凌常以曾国藩的“惟天下之至诚胜天下之至伪,惟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来训勉儿子,要将儿子培养教育成为弘毅之士。促其儿子马英九连续两届竞选台北市长、2005年7月当选为国民党主席、2008年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成功。他还经常对儿女描述故乡情景:“故乡在湘江边,上望石湾,下望朱亭,湘水荡漾,碧波涟漪。旧居在湘江岸畔,像一只雄鹰匍匐岸边,展翅欲飞”。以眷恋故乡情怀。马英九办公室的墙上挂着的那幅字:“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马鹤凌将这句话作为祖训,以此来教育子女。而马英九也时常以此来激励自己。马鹤凌生前时时以“明强诚正,孝友贤良”提醒自己,并以这8个字对子女和孙辈进行人格教育。
父亲马立安,妹妹马云英。
亲友回忆
加拿大中国统一促进会前执行副会长 车英麟:
我与马老先生是2003年在莫斯科召开的世界华侨华人反独促统大会上,经过梁肃戎先生介绍认识的,一些往事又浮现在我的眼前。当时梁先生说:“马先生对“反独促统”有独道见地,可以说是老马识途。”我告诉他:“我姓车,我们是一套马车。”马老先生打趣地说:“你就不怕我拉你跑错路?”我说:“还是梁先生说的对,老马识途吗”。在交谈中我才知道马英九是他的儿子。当时我向他介绍了加拿大中国统一促进会坚持一手抓“反独促统”,一手抓“化独促统”的主张,立刻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他说:“我主张‘化独渐统’,‘化独’是我们比别人多的共识。我找到了知音”。
马老先生拿出大会发言稿说,“我们是炎黄子孙,21世纪赋予中华民族的时代使命就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事实证明:中华民族是最优秀的,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主要是弘扬中华文化,倡导和平建设,在国内“化独渐统”,全面振兴中国”,因此,他呼吁海内外热爱国家民族的同胞,正视21世纪中华民族的时代使命。“我一直主张,一个中国,和平统一,彻底解决祖国分裂的状态。中国分裂的根本原因,是美国为了霸权,实行其对中国的围堵与以华制华的政策,台湾的民进党充当美国以华制华的工具,为人唾弃,遗臭万年”。他认为:“现在美国不可能改变国策,放弃霸权,‘台独’分子有恃无恐,全力散布‘台独’意识,也不可能放弃‘台独’的主张。我对‘台独’分子口口声声爱台湾嗤之以鼻,要知道爱台湾,就要爱中国”。他对台湾近十多年来不断升高的“台独意识”非常关注。大陆领导人不断调整对台政策,他非常赞赏,对祖国实现和平统一充满信心,他说:“中华民族文化高深,人口众多,举世无匹,中华民族固有智慧,‘八智’和推行中华民族固有的道德,‘八德’,特别是用善意予以化解台湾人的疑虑,一定会‘化独渐统’,全面振兴中国”。他对大陆领导人解决台湾问题高度肯定,“大陆领导人一定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造福人群,流芳千古”。最后他说“台湾人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与大陆人一样负有21世纪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使命,应有决心,诚意配合中国大陆,通力合作,全面振兴中国,否则将是危害台湾的千古罪人,也是危害中国和世界的罪人”。
虞福来:
我从小热爱中国绘画和诗词,有一个“炼”字的习惯。有一年读《蒋门四遗孀》小说,读到在蒋经国的丧礼上“由国民党中央考纪会副主任马鹤凌致祭文”时,眼睛一亮,好一个“凌”字。使我想起凌空奋蹄的战马,想起“晴天一鹤排云上”的激越景象。就这样,他的名字刻进了我的记忆。
1997年12月,我应马来西亚《山城诗社》之邀,飞怡保出席《全球第六届汉诗研讨大会》。在浏览代表名册时,又看到了马鹤凌的名字,他俩是否同一人呢?第二天的学术大会上,有位魁伟又出众儒雅的老者刚发言,就有人冲上讲坛,要把他拖下来。顿时,会场哗然。但他只是微微一怔,就沉稳下来,理正气和地予以了化解。在这少长咸集、群贤毕至的全球性大会上,他并不感到羞辱和愤怒。对他的涵养,我肃然起敬。有人告诉我,他是台北诗人马鹤凌。
一个“善”字可以供养人一辈子的。马老在诗歌“真善美”议题上讲的这句话,使我怦然心动。他告诉我们,他的父亲马立安,给他的家训楹联是“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现在已把它传给了儿子马英九。他点化说,善也就是儒家倡导的孝养父母,而大善则是要爱我们的国家,而爱国的深层次就是要爱祖国的文化。他又自豪地说,那构建中国文化的一个个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充满着科学和哲理。我们祖辈耕耘在汉字的方格田里,创造了流光溢彩的华夏文明。
这时,他话锋一转,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都是喝中华母乳成长起来的。而今天,台湾的“抵排汉字”和“文化台独”,就是想使我们的庄稼失去泥土,就是想割断我们的民族血脉。他呼吁两岸诗界携起手来,捍卫汉字,弘扬中国文化。我想起他在会上流通的诗词、楹联和文章,用的是传统的带红框的信笺、竖写的格式和半行半草的书体……字里行间流淌着精神的钙!我是一个研修传统绘画和诗词的人,却在欧风美雨中,抛开母语学英语,说话行文竟以“洋”为傲。马老的口善心行,开悟着良知和责任,我发愿要用笔吮吸民族的节气……
一天晚上,我正在房间作画。马老陪朋友们来看我。当知道我要积累作品,再度海外展出而不能卖画时,他关切地问:“虞先生,资金周转有难度吗?”并表示愿集资帮助我办画展,还拉着我的手说:“对同胞中的秀发有为者,应当提携,中国文化要薪火相传啊!”今晚,在遥远的海外,一个与我萍水相聚之人,竟能给我卑微的后学如此关爱。感到一种长辈的善意和温馨通过他的手,缓缓抵达我的心房,鼻窦间有了一种酸酸的怆然。
汤从仪:
马鹤凌学生时期就喜欢参加社会活动,在长沙岳云高中时期,他就是学生自治会会长,篮球、排球、田径队长。到政大担任社会服务处总干事(即学生自治会会长),并参加球赛、下棋、唱戏、散诗等学生活动。1995年5月,马鹤凌是我们政大11期毕业50周年纪念活动的总发起人、总联络人,组织、带领来自欧、美、澳、亚四大洲五个国家的同期同学和家属,到宁、沪、渝三地进行联络活动。为筹办在上海的欢宴、座谈和游览,以及为编印《南泉别后》纪念集的校对和转发,马鹤凌同我有不下20余次的电、信往返。当时,来自海外和大陆的同学及家属60余人(包括马鹤凌、秦厚修伉俪和其长女马以南、冯丹和伉俪)曾借复旦大学东苑专家楼会议室举办了欢宴联谊活动,游览了豫园、浦东新区和青浦大观园。并由上海市政协台港澳侨联办、农工和台盟的上海市委联名组织一次小型两岸文化经贸座谈会,出席有各单位的领导和海内外政大同学24人,我也忝列末座。马鹤凌在会上做了促进台湾革新、中国统一、世界和平的目标和设想的发言,并散发了召开第一届世界华人和平建设大会的宣言和有关文件。
马鹤凌于1990年退休后,用一年多时间,透过座谈访问方式,和300多位学者、专家、侨领坦诚交换意见,终于联合1000多位志同道合之士,于1992年7月在台北园山召开第一届世华和建大会。13年来,已筹开世华和建大会九届,成立了世华和建协会世界总会和全球12个重要地区总会,以扩大影响。为了实现和平统一兴中华,马鹤凌不顾年老多病,往返奔走于大陆之间向中央领导人多次进言。从2002年至2005年间,马鹤凌以本人名义或联合其他爱国侨社的名义,向
江泽民、
朱镕基和
胡锦涛、
温家宝上书三封,向陈云林写信两封,建言内容由三通成立大中华经济圈,大规模交流合作,拯救台湾的沉沦,由互惠互助到互信互尊,化解独立思想,集中力量开发大陆所有落后地区。中央领导同志对上书建言很重视,陈云林曾当着很多人说:“马老,听你这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立即表示三通可由民间进行,大量收购台湾卖不出去的农产品。唐家璇也曾三次当着25位侨领学者说:“马老高见,甚为钦佩!”
社会活动
1995年5月,应重庆政治大学第十一期校友会的邀请,马鹤凌偕夫人、女儿、女婿一行参加大学毕业50周年金庆联谊活动,分别到南京、上海、杭州、重庆、长沙等地,联络了许多亲朋好友共叙别情。到长沙后,分别邀见了衡东县时任县政协副主席刘晓琴及台联会长刘纯一等人。并在台湾写下了“阔别家乡四十年,乍看录影七情煎。独儿卓立谁呵护,节妇余生谁爱伶。庐墨已为衰草蚀,江乡抒共生槐眠。临安未许歌归去,老泪纵横感万千”的诗。以怀念故乡的殷殷之情。马鹤凌一生对诗词书画颇有研究,创作诗词一千多首,与海内外诗友瑶草惠赐,交往甚密。享誉台、港、澳及泰国、新加坡等地。为纪念在岳云读书的体育主任杨一南先生,倡导、弘扬体育之教育,设立旅居台湾学生基金会,分四次捐赠奖学金1万美元。并在岳云母校设立何炳麟奖学基金,联络部分旅台校友,寄来数百万台币,以振兴校誉、嘉惠青年学子。马鹤凌先生学养深厚,于诗词、书法均有造诣。善于演讲,口若悬河。喜爱撰写旧体诗词联语。他身在台湾,心系华夏,近几年来,与大陆诗人酬唱赠答,频有交往。
马鹤凌先生生前与衡东县侨联、海外联谊会交往频繁,来往甚密,书信交流10多年未间断,他的恋乡情结溢于言表,并亲自修改由衡东县史志办寄去的马英九简历,回赠马英九竞选国民党主席成功的选票及有关资料。
社会评价
加拿大中国统一促进会前执行副会长 车英麟:
马鹤凌先生是孙中山先生的追随者,中国国民党忠实党员。我对马老先生坚决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台独”、积极推动中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非常敬仰。马老先生离开我们两年多了,他只不过是“反独促统”大潮中一朵浪花,他能把有限的生命溶入祖国完全统一大业中,必将获得永生。
马鹤凌先生2005年11月1日与世长辞。马老先生的晚年为了祖国完全统一大业,一直在世界华侨华人的社团里奔走呼号,真可谓是“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在他临终前,留给马英九先生的遗言中,还念念不忘祖国统一大业,“化独渐统,全面振兴中国”,“惟天下至诚能胜天下之伪,惟天下至拙能胜天下之巧”,“寄望我儿英九继志述事,适时全力以赴”。我想马英九先生应该不会忘记父亲的嘱托。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处关键时期,深化两岸和平发展势在必行,马英九先生有能力打开权力和民粹的羁绊,在推动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开创新局面上做出新贡献。
民革中央前名誉副主席 贾亦斌:
我与鹤凌贤弟结识六十余年,相知甚深。他一生热爱祖国,青年时代曾投笔从戎,参加青年军对日作战,竭尽对国家民族之忠诚。尤其晚年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坚持反对“台独”,热心两岸和平统一。
中台办:
马鹤凌先生生前坚持
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分裂活动,追求中国和平统一。近年来,马鹤凌先生虽年事已高,仍为发展海峡两岸关系奔走操劳,令人感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