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关节面占头面积的2/3,嵌入
髋臼内。臼的月状面围绕髋臼窝,窝内充填脂肪;髋臼唇附着于臼缘增加臼的深度。髋臼横韧带封闭髋臼切迹,神经血管经过韧带下出入关节。髋臼凹陷与股骨头关节面之间的间隙为髋关节间隙,正常成人此间隙宽为4~5mm。间隙的上半较窄,显示两相对骨性关节面的距离。下半较宽,显示股骨头与髋臼窝底之间的距离。在正位片上,正常人股骨颈下缘与闭孔上缘虽不相连,但共同形成一比较自然的弧形曲线,称为耻颈曲线(Shenton线)。关节囊一般坚厚,而其后下方较薄弱;在髋骨附于髋臼周缘及横韧带;在股骨,前方附于转子间线,上方与下方附于大小转子附近,在后方附着于离转子间嵴约1cm处。见右图。
关节囊本身有韧带加强①髂股韧带是全身最强的韧带,由髂前下棘斜向下外,分为两股,附于转子间线。②耻股韧带从耻骨上支附近斜向下外,移行于关节囊。③坐股韧带由髋臼后部(坐骨体)斜向后上,移行于关节囊。但关节囊的下后方仍是弱点。④轮匝带是纤维囊内面环行纤维的增厚,围绕股骨颈。⑤股骨头韧带呈三角形,其尖附于股骨头凹,底与髋臼横韧带融合,其功能尚有争议。见下图。
关节囊滑膜层的特点是除衬覆纤维囊以外,在纤维囊附着于股骨颈处还反折包绕股骨颈,形成支持带直至关节软骨周缘,支持带内有至头与颈的血管。至关节的动脉主要是臀上、下动脉,旋股内、外侧动脉和闭孔动脉的分支。股神经、闭孔神经、股方肌神经都有分支进入关节。髋关节可作多轴的运动,但因股骨头深深嵌入髋臼内,且有各种韧带的限制,其运动幅度远逊于肩关节。膝在伸位时,髋关节的屈仅达80度;膝屈时可达110余度。伸,受髂股韧带的限制,约仅30余度。展,受耻股韧带、髂股韧带及大转子的限制;收,受髂股韧带外侧分的限制;展与收的运动范围约为45度。股骨旋转运动的垂直轴是通过股骨头与髋臼的接触处至内外侧髁之间的连线(不是股骨体的纵轴)。在直立时旋转的总幅度为40~50度。
儿童髋关节远未发育完成,其特点是髋臼之Y形软骨尚未愈合或三骨之间距离较大,股骨头只出现较小的团块状骨化中心,髋臼与股骨头的大小比例相差很大,两者之间的距离较宽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在幼儿较为常见,但其结构尚未发育完成。
人工股骨头置换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麻醉风险小,临床实用价值大。对于高龄、骨折前活动能力低、合并有多种疾病、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为佳。而双极人工股骨头在单极人工股骨头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摩擦界面,可提供更好的功能和活动范围,有利于减少髋臼关节面磨损,使术后疼痛、假体松动及下沉率减少。对身体条件较差的患者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随访中部分患者患髋有时会酸痛,但不影响关节活动,能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全髋关节置换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创伤减轻,且麻醉技术能及时处理手术并发症,手术风险明显降低。
而且髋臼假体与股骨假体达到完全匹配,提供一个更为稳定和不痛的关节。但存在假体不稳而脱位问题。两种假体置换方式各具利弊,具体要结合患者术前健康状况特别是日常行走活动能力、合并症情况及经济承受能力。应追求手术风险最小、髋关节功能恢复快、长期关节无痛、再次翻修风险小的治疗方法,对术前活动量大,行走能力强身体状况较好的应采用全髋关节置换,尽量采用生物固定型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