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博文
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上海评弹团团长
高峻(高博文),男,1970年1月生于上海,国家一级演员,弹词演员,现任上海评弹团团长、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上海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大学兼职教授及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曾师承饶一尘陈希安赵开生等诸位先生,是评弹“魏、沈、薛”流派的公认传承人。
早年经历
高博文于1970年1月出生于上海的四川北路虬江路到横浜路一带。幼年时,高博文的双职工父母将他托付给四川北路1589士德里弄堂的一对扬州人夫妇。该弄堂是典型的“联合部队”,除了上海人外,苏南、苏北、宁波、绍兴及广东各地的移民汇聚在此,各种方言驳杂,这样的融合触发了高博文对于各地文化及戏曲的兴趣与天赋。小时候,高博文的评弹启蒙主要来自收音机,他听过长篇评话《三国》《英烈》等。小学五年级时,高博文无意中听到电台播放的蒋云仙老师的《啼笑因缘》,自此立志当一名评弹演员。他称蒋云仙是自己踏上评弹艺术道路的“引路人”。
1982年,高博文进入四川北路红星书场;1987年,高博文考入上海戏曲学校评弹班;1991年毕业后,当时的传统文化处于纠结状况,高博文十分迷茫,他和同学们都不知道以后的路该怎么走,有的同学出国或下海。后来,他在一位智者的点拨下,默默坚守评弹事业。
演艺经历
1991年,高博文进入上海评弹团,并师承饶一尘、陈希安及赵开生等先生。
2000年,高博文获得首届中国评弹艺术节优秀表演奖、优秀创作奖、优秀剧目奖及第九届文华奖“新节目奖” ;2003年,获得上海市首届“东方戏剧之星”;2004年,参与“上海东方戏剧之星”评弹专场演出,并获得好评。同年获上海市“十大文化新人”及“新长征突击手”;2005年,获第五届中国曲艺节精品节目奖;2006年,获上海市新剧目评选优秀作品奖及第三届中国评弹艺术节节目金奖、优秀表演奖、优秀剧目奖;2007年8月23日,高博文在上海大剧院中剧场举办《“粉墨嘉年华”优秀青年演员汇演系列-高博文评弹专场》演出,由此获得“吴韵一哥”的雅号,并确立他在评弹界的地位;2008年,获首届“文广演艺之星”。同年10月6日,高博文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举办《高博文评弹经典艺术专场》;2009年,获得第四届中国评弹艺术节优秀书(节)目奖。
2010年,高博文获得上海文艺创作优品;2011年,获得第七届中国曲艺节“优秀节目奖”;2012年,获得第五届中国评弹艺术节优秀中篇书目奖、优秀短篇(选回)书目奖、优秀表演奖、长篇书目传承演出奖及上海市新剧目评比“优秀剧目奖”;2012年和2015年,高博文参加“古韵新声-评弹流派交响音乐会”演出;2014年,获得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表演奖。同年5月20日,参加《亚信峰会文艺晚会》,并与解燕共同表演《评弹风情展示-江南如诗》;2015年,参加《春满东方2015年东方卫视羊年春节联欢晚会》,与解燕共同表演评弹《花好月圆》。2015年7月,高博文和陆锦花参加《弦索吴音说红楼》评弹音乐会;2015年和2016年,参加中篇评弹《四大美人》访日交流演出。2016年,获得“中国精神·中国梦”优秀曲艺作品奖。2016年,十三月公司旗下音乐厂牌“新乐府”联系高博文,希望一起合作,将评弹与爵士相结合进行创新。同年,高博文在央视春晚演唱歌曲《山水中国美》。2016和2017年,参加中篇评弹《林徽因》全国巡演,并在各大剧场和高校演出;2017年,参与“天地世界音乐节”表演。2017年3月25日,在上海音乐厅举办《古韵新弹-高博文和他的朋友们新评弹音乐会》。2017年9月19日,“精装版”评弹《高博文说繁花》第一季第三轮演出在上海大剧院中剧场拉开帷幕。
2022年,高博文的中篇评弹《战·无硝烟》获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榜首)。2022年9月10日晚,高博文参加国家大剧院推出的“天涯共此时”中秋线上特别节目,同时参加《朤月东方-月光露营会》;2023年2月5日,参加《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元宵晚会》,并演唱歌曲《声声慢》;2023年4月9日,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参演《啼笑因缘·娜事Xin说》。2023年5月4日,在《奔跑的青春-2023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演唱《书香》。2023年12月,主演的舞台剧《长恨歌》(上海话版)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人文之光演出季演出;2024年,领衔上海评弹团在联合国游客大厅举办评弹欣赏会。同年,参加2024年央视特别节目《新春非遗之夜》,与宋轶演唱歌曲《聊赠一枝春》;2025年1月28日,参加《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江苏无锡分会场演出,并表演节目《无锡景·家国情》。
个人生活
父母
上世纪70年代,高博文一家四口因父母单位调配房屋而住进四川北路1589弄的老石库门房子士德里中。房间很小,只有十几平方米,至今也没有卫生设施。高博文的父母都是双职工,平时工作辛苦,无暇照顾高博文和他的哥哥。当时,高家的老人负责抚养哥哥,六个月大的高博文则无人照料。最后,妈妈抱着高博文,一路沿着四川北路的一条条弄堂寻找能收留高博文的人家。后来,住在对面弄堂的一对老人收养了高博文,高博文便多了一对“外公外婆”。
新“外公外婆”
这对老人虽然与高博文没有血缘关系,却为他的童年付出了无尽的关怀与宠爱。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老两口经常购买各种好吃的食物给高博文补身体,使体弱多病的高博文身强体健,比如武昌路上的锅贴和海宁路上的大雪糕等。
乡愁记忆
1980年代,四川北路的混杂气息成为持久萦绕在高博文心里的一丝乡愁,比如横浜路景云里、多伦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拉摩斯公寓、内山书店、大陆新村鲁迅故居、四川北路广茂香烤鸭店、皇上皇点心店、一定好食品店、群众电影院及胜利电影院等地。这些名字及记忆,陪伴了高博文的童年和青年。
代表作品
弹词作品
综艺节目
参演电影
社会活动
社会职务
高博文现任上海评弹团团长、上海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及上海大学兼职教授。
参加讲座和演出
2018年11月2日下午14点,高博文受邀来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图文信息中心第三报告厅分享主题为《海纳百川 闲话历史 弦上非遗-评弹》的讲座。他从评弹的本质入手,讲述评弹与江南社会的关系及评弹的历史及文化。
2021年11月22日,高博文作为上海评弹团中青年名家之一,受邀参加“2021豫园红楼文化节”,该文化节侧重于红楼演出。
2024年5月,高博文参加解放日报第79届文化讲坛,并发表题为《数字时代,用艺术寻找文化根脉》的演讲。
创作特点
艺术思想
评弹创新
高博文认为,面对老观众,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把最原汁原味的艺术奉献给他们;面对不懂评弹程式的观众,可以吸取其他戏曲艺术的精髓,用新的方式去呈现。评弹要争取新观众,创新是必由之路。如果固守传统的评弹表演和传播方式,受众就会局限在老观众的范围内。
叙事性艺术
高博文认为,评弹是一门叙事性的艺术,其叙事方式有别于小说、戏剧和电影等,其一大特点是着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内心世界的描摹和矛盾冲突的开掘,有时不惜加以浓墨重彩的渲染和精雕细刻的描绘。
作品特点
自由、舒缓、抒情
评弹是一种自由的音乐,与爵士有共通之处。西方爵士和东方评弹在自由、即兴的节拍中不谋而合。高博文加入的“新乐府”关注舒缓和抒情的作品,并改编《道情》《书房夜读》《莺莺操琴》等经典曲目,使评弹和乐队互相碰撞。这种形式不仅使乐器更加丰富,也使乐队的演奏把评弹角色丰富的感情进一步烘托出来,给自弹自唱的评弹带来不同的味道。
表现明快
“新乐府”之后,高博文又尝试新爵士评弹,新爵士希望表现一些明快的评弹作品。
五个演员说、唱、演
在评弹音乐的创新方面取得一些成就之后,高博文又将评弹艺术中最重要的“说”加入到创新规划之中。他希望添加评弹的吴方言特色,使评弹的形式更加完满,《高博文说繁花》就是这样的尝试。《高博文说繁花》不同于传统评弹的一般程式,该作品打破了以往两个演员一坐到底的形式,而采用五个演员在舞台上有说、有唱也有演的形式。他们既是说书人,也是剧中角色。
获奖记录
人物影响
艺术影响
高博文不仅是一位拥有“吴韵一哥”之称的评弹名家,也是古老评弹艺术在当今时代守正创新的代表人物。他通过讲述评弹艺术的前世今生来分享当代艺术家传承创新的点滴体会,并加上一曲清歌,带领观众走进江南烟雨的朦胧之境。高博文认为,要使评弹艺术喜闻乐见,就要告诉年轻人什么是评弹、江南文化及海派文化。通过多年的经典复排,高博文深入高校与创新剧目相结合的实践与探索,使很多年轻人走进书场,静心聆听评弹的柔秀之美。
作品影响
从2016年开始,高博文的作品《高博文说繁花》一上演便大受欢迎,无论是在书场、小剧场、大剧场,还是室外演出,观众都络绎不绝;《高博文说繁花》不仅在江浙沪地区引起热议,还获得了香港地区观众们的喜爱与认可。比如2019年5月,《高博文说繁花》在香港地区演出时,台下的年轻观众近一半以上,他们大多数是在香港的江浙沪籍第二代及第三代青年。对江浙文化已经生疏的年轻观众,通过《高博文说繁花》,不仅了解和喜欢评弹的,也加深了他们对上海文化的印象。
轶事趣闻
评弹启蒙
高博文从小就喜爱从收音机里听评弹,由于反复收听,他可以做到不听念词,仅凭一声叹气,就能判断出是哪位名家在演出。同时,虹口区内盛行的茶楼和书场氛围也为高博文的评弹艺术启蒙增添了助力。
邻里融洽
高博文小时候在弄堂的邻里关系十分融洽,彼此会互相串门分享新鲜物品和美食,小朋友放学后会在邻居家里做功课或蹭个晚饭,这些都是高博文记忆里邻里融洽、有人情味的证明。
品尝美食
每当高博文怀念童年味道时,会开车去吃耳光馄饨。他对于服务特别自我和老板态度不客气的店铺,会有一种亲切感,并认为这是小时候上海老爷叔的感觉。
收获老粉丝
高博文表演评弹成名后,拥有了许多年迈的“粉丝”。高博文平时演出时,经常会有老人找他合影,并请他在本子和照片上签名。高博文理解有些老人很看重这些合影和签名,即使过了数年,也还会经常拿出来回忆或向别人炫耀。高博文认为,花费时间为老人们签字和拍照,可以带给他们持久的快乐和满足,这份体贴温柔和人情味也是弄堂的馈赠。
人物评价
媒体评价
“高博文是古老的评弹艺术在当今时代守正创新的代表人物。他白净面皮,修长玉立,谈吐轻柔,举手投足间总是一派儒雅蕴藉的江南文人气息,其温文尔雅和烟柳弄晴的江南风情甚是匹配。”(《新民周刊》评)
个人评价
高博文被称为“吴韵一哥”。(江南一带的评弹听客们 评)
“看着高博文从青年演员演到如今的名家,书场这次的安排(长宁文化艺术中心长艺书苑的新春评弹演出)有心了。”(听客徐纪杨 评)
“虽然我觉得《高博文说繁花》没有听传统书过瘾,但你探索创新的方向我是支持的。”(老观众 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12 01:18
目录
概述
早年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