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沙土
江苏省如皋市境内土质
高沙土,分布于长江三角洲如皋及周边海安泰兴等地区,土质沙性,蓄水力差,属沙瘦型低产土壤。
地理环境
如皋市是农业大县,有耕地面积122万亩,其中高沙土面积80万亩.由于高沙土沙化、贫渍,解放后一直是制约如皋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为此,如皋市历政府围绕整治高沙土,建设高标准农田,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发动群众,坚持科学规划、以点带面,高标准、高要求,全面推行高沙土整治,并取得了增田、增粮、农民增收的好效果。
治理历史
自1959年城西公社组织劳动力削平6000余亩高沙土、栽种水稻取得城功后,县委、县政府将平整高沙土列入如皋发展国民经济的规划,并组织逐年实施。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后期,全县治沙改土步伐加快。至20世纪70年代末,共削平高沙土40余万亩,占高沙土总面积的70%以上。
1978年起至20世纪80年代初,全县推广丁西改土与耕作制度改革相结合模式,逐步形成“两旱一水、两育配套、粮棉轮作、两年五熟、用养结合”的耕作栽培体系。
1998年,如皋市委、市政府组织实施“442”工程(即1998年完成40%、1999年完成40%、2000年完成20%),向尚未平整的10万亩高沙土作最后决战。
至2000年底,全市高沙土平整工作全部完成。如皋人民告别高沙土,阔步迈向21世纪。
形成因素
分布于长江三角洲大江南北的高沙土并非由古河床物质抬升形成,而是较深海滨波浪运动的结果。土质沙性,蓄水力差,属沙瘦型低产土壤。由于地下水埋深在1米以上,表土有夜潮现象,三麦易受渍害,超深耕疏松犁底层,开好地面沟,并建立地表复被可以改良。改种水稻,推广一红二黑三绿”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在水源不足的地区,可实行三旱三熟制或二早一水制。因土种植豆类、油菜、花生和胡萝卜等作物,相应地发展榨油、制粉等加工副业,从而建立起更高水平的经济结构,从而使土壤由低级的无序演变到高级的有序状态。
最新修订时间:2021-07-30 09:07
目录
概述
地理环境
治理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