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波级驱逐舰
日本海上自卫队隶下的多用途驱逐舰
高波级驱逐舰(日语:たかなみ型护卫舰,英语:Takanami-class Destroyer)是日本海上自卫队隶下的多用途驱逐舰,以反潜任务为主,防空则仅限于短程点防御。
发展沿革
除了配备宙斯盾系统的金刚级驱逐舰之外,以舰队通用任务为主的六千吨级高波级通用驱逐舰是海上自卫队在本世纪初建造的另一种重要舰艇;是在2000年代初期完成全部九艘村雨级驱逐舰之后,海自接下来继续建造的改良自村雨级的高波级驱逐舰,于2003至2006年陆续服役。高波级是平成10年度(1998年)驱逐舰(10DD)的产物,系以村雨级的基本构型为基础进行改良。最初海自打算建造11艘高波级,再加上九艘村雨级,就能全面替换原本海自四个第一线护卫队群的12艘初雪级和8艘朝雾级;此外,还打算在高波级上安装80年代起新开发的FCS-3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系统。
随着日本财政状况逐渐走下坡,海上自卫队未能争取到足够的预算, 最后只订购5艘高波级。量比村雨级增加100吨,其他如舰体基本设计、动力系统等则仍与村雨级相同。与过去日本海自的通用驱逐舰相同,村雨级与高波级采用日本旧海军时代专门用于驱逐舰命名的“天文地理名”,此种命名以优美且具诗意著名,堪称日本舰艇命名准则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然而,日本海自之前每一级驱逐舰都以天文地理名的同一部来命名,以利区别,例如初雪级全部以“雪部”命名、朝雾级完全用“雾部”命名,而高波级则使用了海洋地理等“单字部”的命名。高波级是村雨级驱逐舰的改良型,两者在大体设计上是相同的。
技术特点
设计特点
本世纪初日本财政状况拮据,在经费受限的情况下,日本没有办法为高波级进行幅度太大的修改,而在维持与村雨级相同舰体规模的情况下,能再增加的排水量只有200吨以内,而高波级扩充MK-41垂直发射系统容量并换装重得多的奥托·梅莱拉5英寸舰炮,已经将村雨级原始设计的排水量余裕消耗不少,根本不可能再容纳FCS-3。因此,高波级便继续使用与村雨级相同的侦测与火控系统,只进行一些对基本设计影响较小的改良。在高波级数量比原订短少的情况下,海自等到再下一批的舰(从19DD开始),才装备FCS-3系统,并完全取代第一线护卫群剩余的朝雾级驱逐舰
舰载武装
高波级在武装方面的最大改进就是取消MK48 VLS,舰首MK-41垂直发射系统则扩充至四组八联装共32管,并凸出于舰首甲板。高波级便具有优于村雨级的武器运用弹性,可视任务不同而调整VLA与海麻雀导弹的比例。日本海自从2004年开始引进最先进的RIM-162海麻雀ESSM配备于高波级与村雨级上,每艘高波级装备16枚,不仅机动性、射程与拦截能力都比原先RIM-7M/P大幅增加,更由于采用折叠式弹翼使得MK-41一个发射管可装填四枚ESSM,如此仅需4个发射槽就能打发16枚ESSM,剩下28个弹位都可装载VLA反潜火箭(村雨级只有16枚),而且只要挪出少数发射管便能携带大量的ESSM,整体战力增加很多。
高波级另一项重要的武器改进就是舰首主炮换装为与金刚级相同的奥托·梅莱拉 127mm舰炮,近距离岸轰与反水面能力大幅加强。高波级的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为最新的MK-15 Block 1B版,使用新的搜索雷达并加装光电感测系统,配备OGB加长型炮管与炮管外部支架,使射程、威力与精准度大幅增加,所使用的威力强化弹药(ELC)由美国授权日本生产;其火控单元与舰上战斗系统结合以增加整体运作效能,并增加对海面目标射击能力。
船电系统
高波级仍沿用村雨级的OYQ-9作战系统,不过新整合入日本海自在1996年开始建构的“海幕”卫星资料传输/指挥系统,舰上的海上指挥管制系统(Maritime Operation Force,MOF)通过卫星传输(舰上配套的卫星通信天线为Superbird B2),链接海幕系统的指挥终端机(Command and Control Terminal,C2T),通过海幕系统可再往上链接日本海自的高层指挥部(例如海上幕僚监部),甚至直接与日本首相官邸联系。因此海幕系统可以将日本海自舰艇、海自中枢乃至于日本政权核心链接在一起,真时传输战术资讯以及指挥命令等,符合21世纪联网作战的时代潮流。
从四号舰涟波号(DD-113)起的高波级将以内建强大运算能力的美制UYQ-70先进彩色显控系统,取代原本UYQ-9系统中的UYK-43电脑及UYQ-21显控台等纯军规系统。UYQ-70采用开放式架构,大量运用COTS民间商规组件,无论是升级或维修都非常快速便利。数据链方面,前四艘高波级与村雨级相同,采用Link-11/14数据链系统,第五艘高波级还增设Link-16数据链,日后前四艘高波级也会跟进换装。高波级换装日本研发的新一代SH-60K反潜直升机,相较于SH-60J有大幅度的提升,技术水准与美国改良自SH-60B/F的SH-60R相当;为了配合SH-60K,高波级的反潜直升机数据链系统也配合升级为ORQ-1B。
舰体设计
由于舰首MK-41 VLS容量增加以及换装更沉重的奥托·梅莱拉公司127mm舰炮,高波级舰首部位主横隔舱档结构经过调整,强化结构并加大开口。此外,高波级的船员住舱减少了隔间数,由村雨级的12人一间改为30人一间,使室内显得更为宽敞,降低压迫感;而原先村雨级用于安装MK-48 VLS的位置,在高波级上改为飞行员待命/简报室。
原村雨级的90式反舰导弹发射器紧贴于前烟囱后方,高波级则将其挪至后烟囱前方(村雨级则在此处安装定位天线),而原先村雨级置于右舷的RIB复合作业小艇在高波级上则移至前烟囱正后方原来SSM-1B导弹处,以降低雷达截面积(RCS);两舷用于高线传递的补给衔经过修改,与该处舱壁呈同一倾斜角度,目的也是降低RCS。此外,舰身中段左舷液压牵引机也有所变更。为了容纳长度增加的SH-60K,高波级将原先设于机库内部的直升机武器库移至机库前方,同时更动机库内部的储物架,使机库容积增加;如同村雨级的设计,高波级平时操作一架SH-60K,必要时可卸除机库卷门右侧门板,利用机库右侧空间容纳第二架SH-60K。
高波级换装新一代延伸型辅助降落系统(Extended-Recovery, Assist, Secure and Traverse,E-RAST),滑车轨道由甲板起降点开始分岔为Y型,分别抵达机库内左右两侧的直升机停放点;如此,以往村雨级受制于单一直轨道RAST设计,虽然能携带两架直升机,但平常只能操作其中一架,而高波级则拜E-RAST的Y型滑轨设计之赐,能同时间有效地操作两架直升机。高波级的舰首、舰首左侧主锚以及战情中心(CIC)也略做修改,并且换装改良后的可变距螺旋桨,使空蚀效应降低、增加燃油效率。
性能数据
服役动态
2008年,鉴于索马里海盗活动日渐猖狂,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于该年6月2日和10月20日分别通过第1816号和1838号决议案,允许外国军舰进入索马里领海追捕海盗,并可使用“必要方法”打击在国际水域活动的海盗。日本没有在第一时间响应,然而在2008年底中国宣布派遣军舰至索马里海域之后,日本才开始认真积极地规划护航事宜。2009年1月中旬日本与韩国的元首会谈中,日韩就索马里护航任务达成相关合作共识,双方各派遣舰艇至索马里海域,可依照申请两国船舶相互护航,并分享船舶航行与海盗的情报。
2009年3月14日,海上自卫队派遣的第一批护航舰艇启程,由高波级的涟号(DD-113)以及村雨级的五月雨号(DD-106)组成,两舰各带两架直升机前去索马里海域,并于4月上旬开始值勤;首批日本护航编队依照既有“自卫队法”中定义的“海上警备行动”作为任务行动准则,任务仅限于保护悬挂日本国旗或搭载日籍人员的船只,日舰仅能在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难情况下使用武器。然而就在日舰出发前夕的2009年3月13日,日本内阁也颁布了“海盗应对法案”,在7月24日正式生效,日舰此后将获得授权保护他国船只和人员,日舰也可主动使用武器攻击意图接近民船的海盗。
本级舰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16 22:47
目录
概述
发展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