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帝王求子所祭之神。其祠在郊,故称“郊禖”。《毛传》云:“弗,去也,去无子,求有子,古者必立郊禖焉。玄鸟至之日,以太牢祠于郊禖,天子亲往,后妃率九嫔御。乃礼天子所御,带以弓韣,授以弓矢,于郊禖之前。”禖同媒。最初形象属女性,而且是成年女性,具有孕育状。在
汉代画像石中就有高禖神形象,还与婴儿连在一起。辽宁地区红山文化遗址的女神陶像,就是生育之神。后来高禖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河南淮阳人祖庙供奉的伏羲,就是父权制下的高禖神。
在上巳节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又称郊禖,因供于郊外而得名。禖同媒,禖又来自腜。最初的高禖,属女性,而且是成年女性,具有孕育状。女娲便是母系氏族时期的高禖神。事实上,远古时期一些裸体的妇女像有着非常发达的大腿和胸部,还有一个向前突出的肚子,这是生殖的象征。在
汉代画像石中就有高禖神形象,还与婴儿连在一起。辽宁地区红山文化遗址的女神陶像,就是生育之神。后来高禖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河南淮阳人祖庙供奉的伏羲,就是父权制下的高禖神。同时还出现了性具崇拜,先女阴后男根崇拜。起初上巳节是一个巫教活动,通过祭高禖、祓禊和会男女等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从这种意义上说,上巳节又是一个求偶节、求育节。汉代以后,上巳节虽然仍旧是全民求子的宗教节日,并且传说农历三月三是西王母的生日,但已经是贵族炫耀财富和游春娱乐的盛会。
《
淮南子·天文训》:“东方,木也,其帝太白皋,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
《淮南子·时则训》:“东方之极,自
碣石山过朝鲜,贯大人之国,东至日出之次,扶木之地,青丘树木之野,大白皋、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
《吕氏春秋·孟春》:“其帝大白皋,其神句芒。”
高诱注:“太白皋,
伏羲氏,以
木德王天下之号,死祀于东方,为
木德之帝。……句芒。少白皋氏之裔子曰重,佐木德之帝,死为
木官之神。”而《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则说:“少白皋氏有四叔:曰重、曰该、曰修、曰熙。”
《玉函山房辑佚书》辑《随巢子》:“昔三苗大乱,天命殛之,夏后受命于元宫。有大神人面鸟身,降而福之。司禄益食而民不饥司金益富而国家安,司命易而民不夭,四方归之。禹乃克三苗而
神民不违,辟土为王。”
袁珂先生认为,此“人面鸟神”之神,当即句芒。
句芒,又名“重”。是东方之神。木神。治春之神。辅佐
木帝太白皋管理着东夷那一片一万二千里的土地。他人面、
方相、鸟身、素服。曾帮助夏禹征服四方,使民不饥、国家实、民不夭。
著名的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中有一字(图10)在两个遗址三件器物上重出,表示它已经不是偶然出现的东西了,因此引起了人们的注目。已有学者指出,此符号为一载日之火鸟落于
扶桑之上。扶桑者,扶木也,而据《尚书大传》,至日出扶木之野者,正是“句芒”神。则句芒者本为鸟形象。
句芒神在远古时期,曾具有相当显赫的地位。由于
周武灭商,玄鸟崇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又由于王朝的更替、版图的分合,句芒神的地位也逐渐下降,然而,并没有完全消失隐没,直至当代,在偏远的乡野中,句芒神的身影依然还在祭祀活动中存在。
周《礼记·月令》:“孟春三月……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是月也,天子乃以
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
元辰,天子亲载耒耜,措之参于
保介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仲春之月,……玄鸟至。至
元日以
大牢祠于高禖,天子亲往,后妃帅九嫔御,乃礼天子所御,带以弓韣,授以弓矢于高禖之前。”在周代,句芒神仍辅佐
木帝治理着阳
春三月;周天子的迎春
祭礼,紧紧地围绕着农业丰产祭祀进行;在祭礼中,嫔妃以弓箭插入弓套之中并授于句芒之前,这是一种具有浓烈的性巫术意味的祭式:炎黄时代的丰产祭仪“葛天氏之乐”的《总禽兽之极》──性狂欢,到周代帝王前已雅化为“授弓矢”,其目的同样在于祈求丰收;同样,我们可以看到,与玄鸟有关的春之神,在周代已出现了分化的迹象,有了句芒与高禖之分;句芒分管着农业丰产,而高禖开始负责人类自身的丰产;至汉代,高禖神逐渐女性化,成为了一位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