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由
西安交通大学牵头,联合
浙江大学、沈阳机床、秦川机床,以及
大连理工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洛阳轴研科技、大连机床、昆明机床、北京工研精机、华中数控等单位共同组建,是面向行业产业类的协同创新中心,核心是解决面向行业产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共性问题,为产业结构调整、行业技术进步提供持续的支撑和引领,成为国家技术创新的重要阵地。
建设历程
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04专项)7个创新平台实施两年多的合作培育基础上,依据“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突出”的精神共同组建。中心于2009年开始筹建,2012年9月在中国工程院揭牌,2013年3月首批通过了教育部实地考察。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培育,以及专家初审、会议答辩、现场考察、综合咨询、社会公示等环节,中心正式成为国家“
2011协同创新中心”。
中心简介
背景介绍
2012年9月4日,西安交大牵头成立的“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在中国工程院揭牌,中心主要成员单位签署组建协议书。“2011计划”是深入实施
科教兴国战略和
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以机制创新为主要特色的改革性计划,需要抓住协同创新这一核心要素,积极探索协同创新的形式和内容,通过促进高校与高校、高校与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深度结合,弥补成果转化和服务的中间薄弱环节,才能创造高校、企业发展新的优势,进而解决国家重大需要。高端制造装备领域协同创新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当前要明确方向和目标,扎实推进前期培育工作,取得实质性效果,重点是要设计、谋划协同创新的日常运行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合作单位
高端制造装备协同中心由
西安交通大学牵头,联合国内具备学科优势的浙江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以及骨干机床企业沈阳机床、大连机床、秦川机床、昆明机床、华中数控及两家行业牵头研究所北京机床所与轴研科技等,整合04专项建设的7个相关技术创新平台共同组建。
科研团队
围绕高速高效制造装备、精密超精密制造装备、创新工艺与装备三类产品建设五大共性技术研究部,是中心从事科研与研究生培养的基本构成单位。各研究部设主任1名,由在相关技术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专家担任。部门主任由中心主任聘任,对中心主任负责。主要职责包括:根据中心发展战略组织研究、制定并落实部门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负责部门的日常运行和管理;组织部门的联盟高校及相关骨干企业联合申请重大科技课题任务,开展协同攻关;承担与部门相关的重大科研任务攻关、科研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与基地建设任务。中心初期设立的5个协同创新研究部包括:高端制造装备设计方法研究部、高端制造装备制造工艺研究部、高端制造装备控制研究部、高端制造装备基础部件研究部、高端制造装备集成研究部。
基础设施
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面向国家目标,实现了国内制造领域的优势研究高校、龙头机床和基础零部件企业和国家高端装备生产企业的有机集成,使得原有的分散创新资源得到有效汇聚。通过实施开放、共享的资源配置方式,建立了相关的规章制度,整合了4所高校和7家企业的科研基地与仪器设备,涉及了5个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中心、13个省部级实验室/工程中心、7个04专项创新平台,整合大型仪器设备1000多台套,充分利用和盘活现有资源,支持科研的高效组织、协同研发,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高效使用,构建有利于协同创新的基础条件,形成长效机制。制定了共享设备的中心奖励制度和实验设备利用率考核指标。
组织机构
管理委员会
管理委员会职责
对上级教育部、财政部主管部门负责,提交中心战略决策与执行报告,下达并执行各主管部门的政策与建议;
中心机制体制改革的协调推动、政策支持、指导督促;
组织机构的设立和变革;
提名并聘任中心主任;
聘任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主任;
审批中心发展战略规划;
审核中心年度报告;
促进资源集成,创造发展环境。
科技咨询委员会
科技咨询委员会职责
审定中心的研究方向和创新任务设置;
审定中心岗位设置;
参与中心人员招聘与考评;
审定自主创新项目立项、检查和评估;
指导人才培养等;
参与中心的其他重大学术决策咨询。
中心执行机构
职责
中心执行机构是负责中心日常运行的机构,负责落实管理委员会决策的规划任务,其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设立主任1人,常务副主任1人,副主任3人,成员由各联盟单位组成,中心主任全面负责中心的运行管理,由联盟牵头单位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享有国际声望的著名专家担任。中心设立综合管理办公室、
人力资源部、创新研究部、产业化推广部、海外交流部,在各联盟单位设立工作办公室,负责项目的协调和保障工作。
中心主任具体的职责包括:
全面负责中心的发展规划、人员聘任与运行管理等工作;
规划中心及各协同创新平台的研究方向及建设规模、支撑部门设置及人员配置,公开招聘和任免平台主任;
提出改革试点年度工作计划、财务预算方案,每年向工作委员会提交年度工作报告和财务决算报告;
制定中心内部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组织对相关人员的评估与考核。
初步成果
科学研究
中心自组建来,围绕航天、航空、军工等国家重大需求,聚焦高速、精密、新工艺(3D打印与复合材料制造)三类高端制造装备,围绕相关基础理论、关键技术、核心基础件与产品,完成和凝练了一批重大任务。研发了2.5m齿轮高速高效加工装备、自动换刀机械手空间凸轮
五轴加工中心和六轴磨削中心,打破了禁运和垄断,获得国际博览会金奖,实现了批量化生产;研制了神光计划非球面镜加工装备、神州飞船与嫦娥对接机构加工精密机床、核电精密加工装备;3D打印装备用户已达400多家;在数字化设计、高速主轴、精密光栅、液压元器件、嵌入智能诊断的数控系统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突破。
人才聚集
截至2014年10月,中心聚集了院士8人、千人7人、973首席7人、长江9人、杰青7人、04专项技术总师1人;实施了装备制造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围绕协同企业重大制造难题,协同高校、协同企业、海外高校3方联合导师指导,本科4年、研究课程学习1年、企业实践1-2年、海外1-2年的“4+4”培养模式。
协同创新
建设和培育期间,中心整合了协同高校与企业的20余个研究与实验基地、上千台/套数亿元产值的仪器设备等科技创新资源,制定了共享保证措施。通过协同创新,旨在成为支撑我国高端制造装备产业核心技术和创新技术的研发与转移高地,使我国高端机床加工效率提高2-3倍,制造精度从微米级到纳米级,3D打印工艺与装备进入世界前列。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支撑和引领行业发展,使我国的高端制造装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促使我国向制造业强国“第一方阵”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