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的学习比较繁重紧张,学生的体质状况同在校时能否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毕业后能否胜任所从事的工作,都有重要的关系。因此,新生入学前要经过严格的
体格检查,体质不合格的不得入学。进校后更要重视体育、卫生、保健,不断增强体质。
高校学生一般是在17~18岁入学,他们身体的生长发育已接近成年人,体力的发展已达到本人的最高水平(见表 1、2、3)。体育的任务是要使他们的体力得到充分发展,并在全面锻炼的基础上,根据所学专业和将来工作对体力的要求,加强某些身体活动技能的锻炼(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将要从事教育工作,更要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熟练地掌握一两项运动技能。
中国清代开办的大学堂,以及辛亥革命后开办的高等学校,都把体育列为教育内容之一,规定体操课(体育课)为各种专业各个年级的必修
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等教育部于1961年编订并颁布了第 1个全国统一使用的《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大纲》,同时,编写出版了《高等学校男生普通体育课教学参考书》和《高等学校女生普通体育课教学参考书》,供教师参考使用。
1979年,教育部重新编订了《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大纲》,其编订的原则是:从增强体质出发,与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相结合;要符合学生的认识和生长发育的规律;根据实际情况和今后发展的需要,注意训练现代的运动技术。根据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的基本任务,大纲分为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并规定在一、二年级必须开设
体育课,如学校条件允许,高年级也可开设体育课,前两学年共授课 140学时。
中国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大纲,与中小学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①教材内容按运动项目分类,强调“田径是各项运动的基础”,把田径作为重点教材。女生规定学习篮球和排球,男生在篮球、排球和足球中必须选择两项。②规定了男女分班上课,对病弱学生开设保健课或医疗体育课。③没有具体划分年级要求,各校自行编订教学进度。
中国高等学校普通体育教学大纲规定体育课是一门基础课,并列为考试和考查科目。根据学生的运动成绩、学习态度和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情况,评定学生体育课的成绩。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大纲》,出版了田径、女子体操、男子体操、篮球、排球、足球、武术、游泳、滑冰和体育理论知识等体育教学参考书。
现代各国高等学校关于体育课程的设置,一般分为必修、选修和不设体育课 3种类型。中国、日本、苏联和欧洲一些国家,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是必修课程;在美国是选修课程;还有一些国家不开体育课,只有课外活动。中国高等学校的体育课,分为 3种形式:①普通
体育课,是为身体一般健康,但未达到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大学生开设的,主要是进行身体的全面锻炼,并结合所学专业的需要进行教学。②专项体育课,是为身体素质较好,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并对某项运动有一定基础的大学生开设的。使他们在全面锻炼身体的基础上,进行某一专项的学习和提高,以便更好地增强他们的体质,提高他们的运动成绩。③保健体育课,是为身体较弱,或患某些慢性病的大学生开设的,主要是通过适当的体育活动,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保健体育课的上课时间、学生分组、教学内容与方法等,都要根据学生身体健康检查的资料和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并经常与医务部门密切配合,随时分析学生健康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措施。
中国高等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中规定:“学生要坚持每天做好早操和课间操,每周参加两课时以上的课外体育活动(列入课表)。未开体育课的三年级以上学生,要自愿组成锻炼小组或运动队,有计划地进行体育锻炼。各年级学生都要保证平均每天1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时间。”锻炼小组是以参加《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规定的项目锻炼为主,同时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参加某些专项的体育锻炼。运动队的训练则是吸收那些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并在某一体育项目上有所专长的学生参加。高等学校都设有体育教研室,有的还设有体育运动委员会。各地、各类高等学校都有自己的传统体育项目,各校、各系、各班之间经常开展小型比赛,并形成制度。在大城市各高等学校联合成立高等学校体育委员会,组织和领导体育教学研究和开展校际运动竞赛。
现代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完全由学生自己安排,一般是学生参加设在学校的各种专项运动俱乐部。这些专项运动俱乐部,独立于一般学校体育之外,主要是组织较高水平的专项运动训练和参加社会上的运动竞赛。例如,美国大学生
体育俱乐部,聘请著名的教练员,由社会团体、个人或基金会资助经费,培养出许多优秀运动员,他们不仅参加重要的国际比赛,而且有的运动员是代表国家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优秀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