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散黑穗病是由高粱轴
黑粉菌引起、发生在高粱上的病害。高粱散黑穗病主要发生在穗上。病穗的穗轴及分枝完整,子房被破坏,形成大量黑粉,外包灰白色薄膜,破裂后散出黑粉,只留下1个长而弯曲的中轴。病株矮于健株,且抽穗较早。护颖也较正常穗稍长,病穗多数全部发病,偶有个别小穗能正常结实。
病原特征
病原物为高粱轴黑粉菌(Sphacelotheca cruenta (Kuhn) Potter),属
担子菌亚门真菌。冬孢子堆上具有菌丝体组成的灰白色被膜。冬孢子暗褐色,球形至卵球形,大小为5-10微米,表面具隐约可见的花纹。冬孢子在水和营养液中均可萌发,在麦芽汁营养液中能产生很多的担孢子;在高温下及蒸馏水中不能形成担孢子,只能产生分枝菌丝。厚垣孢子在12-36℃条件下均能萌发,侵染适温20-25℃。病菌具有生理分化和异宗配合现象。
为害症状
高粱散黑穗病主要发生在穗上。病穗的穗轴及分枝完整,子房被破坏,形成大量黑粉,外包灰白色薄膜,破裂后散出黑粉,只留下1个长而弯曲的中轴。病株矮于健株,且抽穗较早。护颖也较正常穗稍长,病穗多数全部发病,偶有个别小穗能正常结实。
侵染循环
高粱散黑穗病是一种芽期侵入系统性侵染的病害。病菌以种子传播为主,借冬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来传播,孢子在室内可存活3-4年,散落土内的冬孢子只能存活1年,且存活率较低,所以土壤中的冬孢子不是主要的初侵染来源。
当高粱种子在土内萌发的同时,附在种子表面的冬孢子也同时萌发,产生先菌丝和担孢子,形成双核侵入丝,侵染幼苗,以后侵入生长点,随同植株生长发育,进入穗部组织,在子房内形成冬孢子。
此外,有报道病菌能进行气流传播的局部侵染。如果最先发病的散出冬孢子,被风传落到抽穗完的植株或分蘖上,也能萌发侵染幼穗,诱使大部分或部分小花发病。
流行规律
较低的土壤温度与土壤湿度有利于发病;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土壤得不到深耕发病重;种植密度大,通风率差,利于病害的发生;氮肥施用过多,生长过嫩,抗病性较低;种子带菌率高、高粱播种过深或覆土过厚、出苗缓慢时发病加重。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实行轮作,克服重茬
轮作倒茬是防治高粱黑穗病的简便易行方法,对于减轻发病极为有益。头茬发病3.3%,连作两年发病7.7%,连作三年发病12.2%,连作八年发病25.5%。
选用抗病品种,选留无病种子
抗病品种有三尺三,多穗米等,杂交种有晋杂五号,忻杂三号,忻杂四号,忻杂七号,原杂十号等,应扩大种植,代替当地感病品种红二齐等。同时种子田在收获时要穗选,在打碾时注意场地隔离,以减少种子污染病菌。
加强田间管理,拔除病株
适期中耕、除草、灌水、施肥、防虫可以促进高粱健壮生长。曾有试验,头年拔除二至三次后,第二健壮生长,提高产量,相对减轻病害损失,并年重种高粱,可使发病降低百分之四至六。结合以上田间管理,组织人力,在大田病株黑此外,适期播种、施用净肥、土地深翻粉末散发前,将病株拔除,集中烧毁或深埋。等对减轻发病也有一定作用。
化学防治
推广药剂拌种,消灭种带菌
以前主要用汞制剂赛力散以种子重量的千分之三拌种,对高粱黑穗有很好的效果,尚积存有赛力散的地区可继续使用。汞制剂对人畜有毒害,国家已经停止生产。因此,尚须找出可以代替汞制剂的安全经济有效的新型杀菌剂。用70%
甲基托布津可湿粉,23%菲醌粉剂和敌克松粉以种子重量的千分之三拌种,对高粱丝黑穗病和高粱散黑穗病均有明显的效果,其中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和23%
菲醌粉剂防效超过赛力散。另据以前试验,用54-56℃温水浸种十分钟,亦有较好的效果。
病害区别
高粱散黑穗病的初期症状很易与高粱坚黑穗病混淆。但高粱散黑穗具有长而突出的中柱,灰白色薄膜早期破裂以及护颖变长等特征,可与高粱坚黑穗病区别。病穗多数全部发病,偶有个别小穗能正常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