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
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家
高鸿(1918年6月26日—2013年6月14日),陕西泾阳人,分析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南京大学和西北大学终身教授。
人物经历
1918年6月6日,高鸿出生于陕西泾阳。先后在南京、扬州、西安等地读中学。
1935年春,在南京读完初中,来到扬州,进了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中补习班,半年后考取扬州中学高中普通科。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高鸿离开扬州中学,随家人回到老家,在西安读完高中。
1938年,考入迁至重庆办学的国立中央大学化学系。
1943年,从国立中央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同年底,通过了教育部主办的第一届自费留美考试。
1945年2月,在于右任等人资助下,进入美国伊利诺大学就读,专攻分析化学。
1947年9月,从伊利诺大学毕业,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并留校担任助教。
1948年2月,由于中国国内局势变化,高鸿终止了未到期的工作合同回国,进入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任教,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的首批博士生指导教师。
1962年,参加全国科学规划基础学科的制订工作。
1978年,参加全国科学规划基础学科的制订工作。
1980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2年,74岁时主动要求从南京大学调到西北大学工作。
1997年2月,担任西北大学分析科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
1998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资深院士。
2013年6月14日11时22分,在江苏省南京市逝世,享年95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高鸿在悬汞电极研究方面,提出了汞齐扩散电流理论,金属在汞中扩散系数测定方法与金属在汞中的扩散公式等。对极谱学各分支的各种电极过程导出电流方程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澄清了一些争论的问题。系统地研究和发展了示波分析方法,开辟了分析化学的一个新领域。
根据2018年6月《咸阳日报》显示,高鸿先后发表论文近300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
根据2018年6月《咸阳日报》显示,高鸿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全国优秀图书奖等国家级奖励。
人才培养
高鸿执教南京大学时,收到一位素不相识的外地年轻老师的来信,信中请求能在他的指导下从事化学方面的研究。此后一段时间内,高鸿用因为疾病而抖动得非常厉害的手,艰难地写下一封封回信,指导、鼓励这位年轻老师的科学追求,并从资金上对他予以支持。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出版图书
个人生活
高鸿的父亲高季维,参加过辛亥革命,在于右任领导下工作。后来,高季维被革命军委任为乾县县长,赴任途中遭遇敌人伏击。父亲意外离世时,高鸿还不满一岁,自此与母亲相依为命。高鸿的童年时代,陕西关中地区战乱频起,饥荒、蝗灾、霍乱等灾祸不断。在慈母的呵护下,高鸿顺利读完小学,升入中学。高鸿15岁那年,母亲也积劳成疾,撒手人寰,临终前将他托付给了堂叔。母亲去世后,高鸿跟随堂叔一家到了南京。
人物评价
高鸿一生高瞻远瞩,严谨治学,精心育才,始终致力于分析化学学科前沿领域研究,多次参加全国基础学科科学规划的制订工作,是中国分析化学与现代分析科学学科奠基者与开创者之一,对中国分析化学学科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群众新闻网评)
高鸿是中国近代仪器分析学科奠基人之一,对中国科教事业所做出巨大贡献,用他生命最后的精力为西部科教事业做出了贡献。(《咸阳日报》评)
高鸿一生致力于祖国分析化学学科前沿领域的研究和科学教育事业,在中国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威望。他高瞻远瞩,才智非凡,严谨治学,精心育才,胸怀通达,堪称后人楷模。(东南大学校友总会评)
后世纪念
2013年6月,高鸿在南京逝世后,他的子女遵照其生前遗愿,联合家乡热心教育的公益人士捐赠善款100万元,共同发起成立了泾阳县“高鸿奖学金”。2014年,以高鸿院士名字命名的高鸿奖学金董事会成立。
2020年8月25日,高鸿院士雕像落成暨第七届高鸿奖学金颁奖仪式在院士故乡陕西泾阳县泾干中学举行。
2023年11月18日,高鸿院士塑像落成揭幕仪式在西北大学长安校区举行。
参考资料
高鸿 分析化学家 简介.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网络版).2015-06-26
高鸿院士雕像在陕西泾阳落成.群众新闻网.2020-08-25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1:01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