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利克斯.魏恩加德纳出生在1863年,先在格拉茨(
奥地利东南城市)学习,然后去了莱比锡。他在维也纳歌剧院成为马勒的继任者(只有3年),后来他掌管
维也纳爱乐乐团,直到1927年。他曾经会晤过瓦格纳,在1942年去世。
魏恩加德纳的艺术生涯与贝多芬有很大关联,他出版《论贝多芬交响乐的指挥和表演》的专著。这套唱片以贝多芬的两部作品作为开头。《普罗米修斯的子民》
序曲有一个沉重的而且是预示性开头,它与主题中奔跑的小提琴旋律形成有效对比,让人们感觉到更多的活力。唱片的注解告诉我们,这个录音过去只在日本发行过,我们现在能听到真是难得。
魏恩加德纳对贝多芬第二交响曲一直很推崇,甚至认为这是作曲家
交响乐中最伟大的一部。在柔板引子中有一种能量,这是其他任何一个版本都缺少的。一股不能阻止的动力进入了后面的急板中,形成了对比效果,木管的琶音给人深刻印象。第一乐章留给聆听者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当然这是伴随赞美声的喘不过气,而不是真正的气短)。人们也许认为,如果演奏的乐团是
维也纳爱乐乐团,那么6分7秒处
大提琴和贝司的些许混乱就不会出现,但是这种混乱会给听者被裹胁的体验。
慢板有一点坚硬,谐谑曲好象精灵在舞蹈。最后乐章偶然的杂乱被乐队的颤音处理所补偿,称得上是热力四射的表演。
柏辽兹的《特罗亚人》中的
进行曲效果非常好。听起来好象魏恩加德纳试图在
乐曲高卢气质的基础上加入日尔曼的意念。威伯的《邀舞》以一个朴素的大提琴独奏为开头(这次是
伦敦爱乐乐团),作品的主题有些不连贯,但是乐曲自始至终洋溢着激情。
第一张唱片的最后是
勃拉姆斯第三交响曲,是1938年与
伦敦交响乐团的录音。魏恩加德纳在1888年听过勃拉姆斯在莱比锡指挥自己的
第三交响曲(勃拉姆斯也在1896年在维也纳听到魏恩加德纳指挥他的第二交响曲)。也许有点奇怪,第一主题开始的和弦在魏恩加德纳的手中没有热烈的爆发,更多的是有机的发展。魏恩加德纳对
乐谱的掌握是稳妥的,他让一些平稳运行的瞬间发射光彩,与弦乐声部的温暖形成对应(特别是弦乐方面)。然而,管乐调整不是总让人放心。
莫扎特的第39
交响曲是第二张唱片开始曲。第一乐章的强烈的兴奋被温柔的气氛所缓和(与朱里尼相似)。行板乐章的处理也是非凡的,
小步舞曲的三重奏让人们联想到巴伐里亚的乡村舞蹈。最后乐章有能量突显,黑暗的色彩提醒聆听者这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作品。
魏恩加德纳1882年见到李斯特,在1883-86加入了他们的圈子。弗雷德里克.拉蒙德(Frederic Lamond)发现魏恩加德纳在诠释的李斯特作品方面非常卓越。这里面两个作品的权威性不用怀疑。
前奏曲伸展有一个真正的戏剧感觉,开头流露神秘感觉。
伦敦交响乐团的状态正佳,弦乐声音的深度显得很真实,尽管录制年份是1940年2月。弦乐和竖琴柔软光滑,
大提琴在8分45秒和11分20秒处显得华丽而又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