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爱乐乐团(Wiener Philharmoniker 或 VPO: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成立于1842年。
乐团历程
1842年,德国作曲家
奥托·尼古拉创立了维也纳爱乐乐团,乐团的诞生是为了反击当时维也纳音乐会舞台上盛行的业余艺术风气。
1860年,乐团确立了由
总指挥、
档案管理员、商务经理、
财务总管和其他成员组成的董事会,
民主选举董事会和常任指挥的制度;同年,乐团开始举办面向平民的音乐会。
1877年,德索夫指挥乐团首次到外地演出,在萨尔茨堡举行了音乐会。
1898年,马勒开始担任乐团年度指挥。
1900年,马勒指挥乐团参加了巴黎万国博览会演出。
近代发展
由于奥托·尼古莱的离去以及
欧洲1848年革命的影响,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出时断时续,直到1860年名为“爱乐音乐会”的系列演出开始进行。1870-1871年
音乐季的开始,乐团进入刚刚建成的维也纳最重要的音乐会演出场所——音乐协会大厅演出。这座被人们称作“
金色大厅”的宏伟建筑从建筑设计到
声学设计都非常适合维也纳爱乐乐团的特点。同时,从那个阶段开始,乐团的每个音乐季由一位指挥执棒转变为有多位指挥共同参与。众多指挥大师的共同加入使得乐团在维也纳金色音乐大厅开始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
从1875年开始,指挥家
汉斯·李希特比较长时间地率领乐团演出(1875-1882,1883-1898),先后首演了勃拉姆斯的第二、第三
交响曲和布鲁克纳的第八交响曲。瓦格纳、威尔第、布鲁克纳、勃拉姆斯、李斯特等人也都曾以指挥或独奏家的身份与乐团合作,乐团由此真正开始成为世界乐坛所瞩目的名团。1898-1901年
马勒任乐团指挥,并于1900年在马勒率领下参加巴黎
世界博览会,之后就开始了征服欧洲乐坛的旅程。1922年,乐团在
魏因加特纳率领下跨洋巡演,最远到了
南美洲。与
理查·施特劳斯的紧密合作使乐团在
音乐史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而与
布鲁诺·瓦尔特、
托斯卡尼尼、富特文格勒这样的指挥大师合作也是乐团发展历史中重要的阶段,特别是与富特文格勒合作的
两个阶段(1933-1945,1947-1954)。
1938年,纳粹分子强行解除了维也纳国立歌剧院所有
犹太籍艺术家,艺术指导布鲁诺·瓦尔特正是犹太人,也只好离开。并且解散了维也纳
爱乐乐团协会。爱乐乐团的六名犹太艺术家惨死在
集中营,另一名年轻的
小提琴家在
东欧丧生。唯有著名指挥家富特文格勒保全了性命。
公开历史
根据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纳粹统治奥地利时期,该乐团123名成员当中竟有60名乐手是
纳粹党党员,甚至有两名来自纳粹
党卫军。而即使在德军入侵之前,即纳粹党在奥地利还是
非法政党的时候,维也纳爱乐乐团也有高达25%的成员是纳粹党党员或纳粹党下属机构成员。
繁荣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维也纳爱乐乐团继续坚持1933年以来的不设固定的常任指挥而广泛地与指挥家合作的方式,迎来了
卡尔·伯姆和
赫伯特·冯·卡拉扬两位指挥大师,也迎来了乐团的又一个艺术
高峰期。当然,与乐团合作的还有众多杰出的指挥家,如伯恩斯坦、马泽尔、穆蒂、梅塔、
阿巴多等。每年固定参加
萨尔茨堡音乐节和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演出,使乐团在欧洲和全世界都具有极高的艺术知名度和影响力;每年繁忙的演出安排、录制的大量精彩的唱片等音像制品以及世界范围的巡回演出,使乐团与所有的音乐爱好者能够保持紧密的联系。另外,乐团在保持自己传统的同时,还积极适应现代社会和多媒体发展的需求广泛开拓自己的音乐业务领域。经过160多年发展,维也纳爱乐乐团已经不仅是音乐与艺术的使者,他们还是全世界和平和友谊的使者。
1973年,维也纳爱乐乐团是“文化大革命”后第一个到中国访问的西方乐团。
1996年,他们再度赴中国演出,又一次在中国掀起了
古典音乐的热潮。
乐团指挥
值得一提的是,维也纳爱乐乐团并没有类似其他著名乐团一样的“首席指挥”一职。乐团创立早期,往往事先制定某位指挥家指挥全年乐团的所有音乐会,该指挥被称为“年度指挥”。1842年,乐团创立人奥托·尼古莱成为首个年度指挥。此后,著名作曲家兼指挥家
马勒曾在1898-1901年担任年度指挥;著名指挥家富特文格勒在1927-1930年担任年度指挥;1933年,第十一任年度指挥
克莱门斯·克劳斯卸任后,乐团决定不再设“年度指挥”一职。此后所有的指挥均为客席指挥,每场音乐会单独聘任——当然这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每年新年音乐会的指挥:该指挥在1986年以前为常任,三任常任指挥分别是克莱门斯·克劳斯、
威利·博斯科夫斯基以及马泽尔(1946年及1947年由于克莱门斯遭禁演而临时由
约瑟夫·克里普斯顶替);1987年以后改为每年由乐团决定指挥人选。
不过与此同时,作为乐团实际“人事渊源”的
维也纳国立歌剧院一直设有“艺术总监”一职,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在这个时期负责乐团的工作——不过此职位大多由
行政人员担任。在历史上曾经以指挥身份担任
艺术总监的有马勒(1887-1908)、克莱门斯·克劳斯(1929-1935)、魏因加特纳(1935-1940)、卡尔·伯姆(1943-1945、1954-1956)、
卡拉扬(1956-1964)、马泽尔(1982-1984)。除此以外,维也纳国立歌剧院还有“音乐总监”一职,阿巴多在1986-1991年曾兼任此职位,但此后一直空缺,直到2002年
小泽征尔继任该职位。维也纳国立歌剧院的音乐总监为
奥地利本土指挥家弗朗茨·威尔瑟-莫斯特(为2011年与2013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指挥)。
乐团组成
An asterisk * denotes confirmed members of the Vienna State Opera Orchestra who do not yet
belong to the association of the Vienna Philharmonic.
音乐风格
维也纳是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爱乐乐团体现着最纯正的维也纳风格。弦乐浑厚,线条清晰。较之
芝加哥交响乐团的铜管声部,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铜管很有融合力,没有尖刺突兀之感。乐曲收尾简洁利落,丝毫不拖泥带水,乐团的
圆号采用的是维也纳圆号,号管相较于一般的圆号长,吹奏时给予听众别样的感觉。这正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独特之处。
维也纳爱乐乐团有着美丽的音色,是很多
指挥家梦寐以求的合作对象。指挥过维也纳爱乐的名家有:汉斯·冯·
彪罗,
李赫特,
马勒,勃拉姆斯,尼基什,
魏恩加特纳,瓦尔特,富特文格勒,
奥托·克伦佩勒,
理查德·斯特劳斯,卡纳匹兹布什,肯普,卡拉扬,
卡尔·贝姆,
索尔蒂,伯恩斯坦,
卡洛斯·克莱伯,普列文,马泽尔,梅塔,
阿巴多,
乔治·塞尔,穆蒂,勒图、
小泽征尔和泰勒曼等等。同时,维也纳爱乐参与很多演出录音活动。自1941起,每年元旦举行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曲目,就是由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的。奥地利
萨尔茨堡举行的音乐节,维也纳爱乐乐团承担着大部分的演出。乐团录下的名唱片有:索尔蒂的《
尼伯龙根的指环》,卡拉扬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瓦尔特的《马勒第九交响曲》和《
大地之歌》等等。
1985年,卡拉扬率领乐团参加教皇的弥撒,以及博恩斯坦1988年率领乐团在
以色列的巡回演出,都是成功的范例。
维也纳爱乐乐团曾经多次接受大奖,荣获金唱片和
白金唱片,并且成为全世界众多文化设施的荣誉成员。为了纪念维也纳爱乐乐团所作的贡献,
奥地利国家银行于1989年发行了“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金币,奥地利邮政局曾经于1959年、1967年和1992年三次发行特种
纪念邮票。纽约和东京先后组织了“维也纳爱乐乐团之友”协会,乐团的国际名望由此可见一斑。
1997年后,乐团开始允许吸纳女乐手。
新年演出
对于全球的古典音乐爱好者而言,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辞旧迎新的必备仪式。当施特劳斯家族的乐曲响彻金色大厅时,属于乐迷们的新年才真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