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蛉 (obsonfly)
广翅目(Megaloptera)
齿蛉科(Corydalidae)鱼蛉亚科(Chauliodinae Weele 1909)昆虫,分布于美洲、亚洲、大洋洲和
非洲。其幼虫水生,捕食其他水生
无脊椎动物,对蚊科、摇蚊科等害虫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鱼蛉亚科世界性分布,已知17属约130 种,我国已知5属46种,种类繁多,鱼蛉只是一个统称。鱼蛉亚科触角形状和长度变异较大,为分属的重要特征,包括两大类型:触角丝状,约为前翅长的2/3.广翅目尤其是鱼蛉科昆虫具有重要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有“动物人参”的美誉。
鱼蛉亚科特征,头部粗短,头部近三角形,无复眼后侧片和复眼后侧缘齿。复眼大,半球形。明显突出。触角丝状、近锯齿状或栉状,40-60节,名现场与头部和前胸的总长,约为前翅长的1/2-2/3。唇基完整。上唇卵圆形,覆盖于上颚;雄蛉第9背板近方形或梯形,基缘平截或凹缺;第10背板发达,端部有特化的刺状毛或骨化小爪;生殖刺突退化;尾须与第10背板愈合;第10腹板发达,中部多分支,多无侧凸。雌蛉尾须与第10背板愈合。幼虫腹部气管鳃腹面无毛族。其中具角鱼蛉(Corydalus cornutus)是一种大型昆虫,
翅展约13公分,翅脉网状。雄虫上腭较雌虫上腭大,可超过2.5公分。
广翅目昆虫属于
完全变态类昆虫,其发育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它们生活史长,生活条件比较苛刻,难以人工养殖。
雌虫在河边产微白色的卵块于石块树枝上,卵数约达3,000粒,一般因个体的差异而存在差异;卵期一般为1-3周,但卵期和孵化率与环境温度密切相关。幼虫寡足蛃型幼虫,淡水生,幼虫孵出後爬到水中,通过腹部两侧的气管鳃进行呼吸,肉食性,2、3年
成熟,占整个生活史的大部分。生活在某些季节性河流的某些种类有夏眠的习性。鱼蛉幼虫一般比较凶猛,肉食性,有发达的
咀嚼口器,取食其他
水生昆虫和小型无
脊椎动物。捕食成长中的
幼虫淡黑色,有时长达8
公分,生活在急流的石下,部分种类存在自相残杀的现象。可咬人,甚痛。幼虫老熟后将从水中爬出,后迁到水边湿土、苔藓或腐败
植物中作室化蛹,蛹是强颚离蛹,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蛹期受温度影响不尽相同。再羽化为成虫,成虫的寿命比较短,一般在一周左右。它们的活动能力和飞行能力也不强,一般在生活的水域附近活动,会尽快通过求偶交配产下下一代。
幼虫有时作为
鱼饵。
广翅目尤其是鱼蛉科昆虫具有重要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有“动物人参”的美誉。另外,有药理试验证实,鱼蛉有刺激雄性激素分泌作用;可提高
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增强机体非
特异性免疫功能;具有平喘、镇静、催眠及抗癌作用。由此可见,鱼蛉既是宴席上的佳肴,又是滋补人体的珍品,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有实验室之前研究也发现鱼蛉是一种营养成分丰富且价值较高的昆虫,其中其蛋白含量尤其突出。并验证
碱法与酶法的提取蛋白质效果是比较理想的,而
盐法提取效果较差。
幼虫大多水生,大多栖息于生态环境优越、植被茂密的山区溪流和湖泊中,对水质变化比较敏感,一旦水质恶化,这一带的广翅目昆虫的种类和种群数量均会遭受严重影响,因此,鱼蛉幼虫可用作指示生物进行水质监测,对一定区域的环境变化进行评估。
鱼蛉成虫有的种类不取食,但少数种类有取食其他昆虫的习性。杨定(1985)报道四川西昌地区
中华斑鱼蛉为当地粘虫的重要天敌之一,因此生物防治上有一定的潜在利用价值。
在我国西南,如云南、贵州等省山区的少数名族聚集地,人们有烹饪鱼蛉幼虫的习俗。云南西双版纳的许多傣族村寨中,人们常于夏季在山涧溪流的岔口处将小溪的一条分支堵死,把下游的水排干,然后捕捉石块下的鱼蛉幼虫,带回去洗净去头油炸,味道鲜美。鱼蛉是一种营养成分丰富且价值较高的昆虫,其中其蛋白含量尤其突出,味道鲜美。鱼蛉既是宴席上的佳肴,又是滋补人体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