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峻碑》是刊刻于
东汉熹平二年(173年)四月的一方碑刻,全称“汉故司隶校尉忠惠父鲁君碑”,又称“司隶校尉鲁峻碑”和“鲁忠惠碑”等,无撰书人姓名,属
隶书书法作品,现藏于
济宁博物馆。
君讳峻,字仲巗,山阳昌邑人。其先周彣公之硕胄,□□伯禽之懿绪,以载亐祖考之┘铭也。君则监营谒者之孙,修武令之子。体纯和之〔德〕,〔秉〕仁义之操。治《鲁诗》,兼通《颜氏┘春秋》,博览群书,无物不栞。学为偄宗,行为士表。汉□始仕,佐职牧守。敬愘恭俭,州里┘归称。举孝廉,除郎中、谒者、河内太守丞。丧父,如礼。〔辟〕司徒府,举高苐,侍御史、东郡顿┘𠀌令。视事四秊,比纵豹、产,化行如流。迁九江太守。□残酷之刑,行循吏之道。统政□┘载,𥡻若清风,有黄霸、召信臣在颖南之歌。以公事去官,休神家衖,未能一朞,为司空┘王畼所举,征拜议郎、大尉长史、御史中丞。延熹七〔年〕二月丁卯,拜司隶挍尉,董督亰┘辇,掌察群僚,蠲𥿳举大,榷然疏发。不为小威,以〔济其〕仁;弸中独断,以效其莭。案奏□┘公,弹绌五卿,崋夏祗肃,佞秽者远。遭母忧,自乞,〔拜〕议郎。服竟,还拜屯骑挍尉。以病〔逊〕┘位,守疏广止足之计,乐于𨹧灌园之㛃。闭门静居,琴书自娱。年六十二,熹平元年□┘月癸酉卒,朙年四月庚子葬。于是门生汝南干□、沛国丁直、魏郡马萌、渤海吕图、任┘城吴盛、陈留诚屯、东郡夏侯弘等三百廿人,〔追〕惟在昔,游夏之徒,作谥宣尼。君事帝┘则忠,临民则惠,乃昭告神朙,谥君曰忠惠父。〔息叡〕不才,弱冠而孤,承堂弗构,𣂔薪弗┘何,悲蓼莪之不报,痛昊天之靡嘉。頫企有纪,〔能〕不号𦸻,刊石叙哀。其铭曰:┘巗巗山岳,礧落彰驳。棠棠忠惠,令德孔㜰。命□时生,雅度𪪺绰。允彣允武,厥姿烈逴。┘内怀温润,外撮强虐。督司亰师,𥡻然清𨗿。当□绲职,为国之榷。匪究南山,遐迩忉悼。┘凡百君子,钦谥嘉乐。永传𥩶龄,㬇矣旳旳。┘
(说明:□,表示一个无法确认的字;加粗,表示碑作异体;〔〕,表示据《
隶释》所补文字;┘,表示分行。)
据碑文记载,鲁峻是山阳(故治在今山东金乡县西北四十里)昌邑人,自幼研究《鲁诗》,兼通《颜氏春秋》,博览群书,学为儒尊,行为士表,历任郎中、谒者、河内丞、侍御史、顿丘令、九江太守议郎、太尉长史、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屯骑校尉等官职,逝于东汉熹平元年(172年),次年(173年)安葬。门生故三百二十人根据他为官期间,上对皇帝忠诚,下对百姓仁爱,因而追封其谥号为“忠惠”,并于东汉熹平二年(173年)四月为其树碑颂德,所树即《鲁峻碑》。
书法上,《鲁峻碑》的用笔较厚重,笔画匀称,波磔分明,但肥厚处多柔软,力感与美感均不佳,竖画与弯笔有时弯曲不谐调,亦失之于柔。结体较灵活,字形多有长者,杂以扁方,仍然比较和谐,少数字有篆书遗风,如“以”字、“生”字等;少数字颇具特色,如第二行“通”字右边的“甬”部采取笔断意连的书写方法,左右各为两点;第四行“丧”字下边将“衣”的撇笔移到了内部,左边只作竖笔,字形顿显方正;第六行“南”字左右的两道竖笔写得较短,而且是分两次用笔写成的,不似往常作横折笔而成,而字内部直接用了篆书体的“羊”字写法,上面写出的两个“角”极具古意;第十三行“民”字上部第二横画向左转折而下,使上部形成一个空心状。全篇布局较宽松,横排与行间各字略有错落。其他方面与一般汉碑相近。
明末清初金石书法家
郭宗昌:书分法峭峻古雅,第小开魏人堂室,然自是汉格。(《金石史·卷上·汉司隶校尉鲁忠惠峻碑》)
清代书法家
万经:字体方整匀净,凡勒笔、磔笔、䢰笔、挑起处极丰肥,开元诸家似俲其体。(《分隶偶存·卷上·汉魏碑考·汉司隶校尉鲁峻碑》)
近代书法艺术家
杨守敬:丰腴雄伟。唐明皇、徐季海亦从此出,而肥浓太甚,无此气韵矣。(《激素飞清阁评碑记·卷一·汉·司隶校尉鲁峻碑》)
《鲁峻碑》原在金乡焦氏山南鲁峻墓侧,宋代迁置任城(今山东济宁市城区)县学。民国十八年(1929年),济宁县教育局局长王大恕在铁塔寺东侧建小金石馆(又称“汉碑室”),将碑移置馆内。1985年,由济宁博物馆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