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提菲
中国诗人,作家
鲁提菲 (1366~1465) ,维吾尔族诗人。原名艾拜都拉,鲁提菲是他的笔名﹐意为“得到真主恩惠的人”。多数学者推断他出生于喀什噶尔。青年时代曾求学於撒马尔罕﹐后移居于霍拉桑汗国首府亦鲁(今阿富汗斯坦赫拉特)﹐在那儿从事著述﹑教学﹐度过了大半生。他撰写了20多部著作﹐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等各个方面﹔并以诗歌形式将波斯著名史学家阿里‧亚兹迪的《凯旋记》译成维吾尔文。其著作流传的仅有两部﹐一是包括300馀首抒情诗的《鲁提菲集》﹔一是长篇叙事诗《古丽和诺鲁兹》。
成就及荣誉
鲁提菲是当时文坛上著名的“双语诗人”之一。他的波斯语诗作﹐据称可与萨迪﹑哈菲兹等名家的诗篇媲美。他的维吾尔语诗作﹐在他生前即已结集成册﹐在使用突厥语的各族人民中广为流传﹐并曾被之管弦﹐众口传唱﹐对後来维吾尔﹑乌兹别克﹑阿塞拜疆等民族的文学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鲁提菲继承了前代维吾尔语言文学的优良传统﹐并从波斯阿拉伯文化中﹐特别是从民间语言文学中汲取了丰富的滋养﹐其诗作无论从思想境界﹑表达手段﹑语言技巧各个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对提高维吾尔文学语言的地位﹐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当时﹐他即被誉为“维吾尔语言的泰斗”。
鲁提菲的抒情诗﹐绝大部分是格则勒体﹐约存280馀首。内容以爱情为主﹐芳草美人﹐深有寄托。他所塑造的一个个耀人眼目的形像﹐激发起人们对美好事物﹑对理想﹑光明的追求和向往。在抒发自己漫漫长路﹑上下求索的急切﹑愁苦心情时﹐又是那么火热﹐那么真诚。缠绵而不悱恻﹐痛苦而不绝望。召唤人们不去幻想虚无缥缈的来世﹐而去积极追求人生的真善美。这一点在苏菲派的遁世主义思潮弥温於精神世界的中世纪﹐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
个人作品
叙事长诗《古丽和诺鲁兹》﹐长达4200馀行﹐是以民间传说为素材创作而成的。讲述的是纳沃夏德王子诺鲁兹和法尔哈尔公主古丽的悲欢离合故事。这部长诗﹐虽然以爱情为题材﹐却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政治抱负。它热情地歌颂了正直善良﹑英勇无畏﹑互助友爱﹑忠于爱情等美好品德﹔鞭笞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暴虐和苏菲派修道士的伪善狡诈。随著故事的展开﹐主人公历尽千险万难﹐光明终於战胜了黑暗﹐正义终於战胜了邪恶﹐和平终於取代了战乱﹐敌国言归於好﹐情人破镜重圆。世界上充满了幸福欢乐。这充分反映了作者向往国家统一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政治理想。这在战乱频仍﹑人民颠沛流离的霍拉桑汗国时代﹐是完全合乎人民群众的愿望的。
作品风格
鲁提菲的诗作﹐人物形像鲜明生动﹐辞藻和修辞手段极为丰富﹐表达手法新奇﹐语言接近当时的口语﹐生动优美﹐活泼流利﹐独具一格﹐对维吾尔古代文学语言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影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18 15:30
目录
概述
成就及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