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
正月初一是
中国传统节日。中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
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中国民间更将鸡视为吉祥物,开年第一天民间以红纸剪鸡作窗花,而且把这天定为“鸡日”。
【出处】:宋·吕本中 《宜章元日诗》:“避地逢鸡日,伤时感雁臣。”按,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岁后八日:一鸡,二猪,三羊,四狗,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此虽出
东方朔 《
占书》,然亦俗说, 晋 以前不甚言也。”
中国古代对
新年开始的几天有一种说法,从
正月初一开始,初一为“
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
猪日”,初四为“
羊日”,初五为“
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在传说中,女娲在七日中每日造一种生物,初一造了鸡,初二造了狗,一直到初七造了人,故一年里最开始的几天,分别称为鸡日、狗日、羊日、猪日、牛日、马日和人日。
这种风俗是根据古代神话演变而来的。据说,
东海中有一座大山,名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株巨大无比的桃树,树根向周围伸展,足足有三千里方圆,树顶有一只金鸡,日出报晓。它一啼,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了,所以元旦所剪的鸡,其实就是象征着天鸡。古人元旦刻桃木为神像,立在大门前,还要插几根公鸡毛象征天鸡,后来桃符演变成
春联后,插鸡毛的风俗就变成剪鸡贴在窗上作装饰的风俗了。农村里剪
窗花最常见的也是公鸡。在《荆楚岁时记》上,对元旦剪鸡的风俗即有所记载,看来这个风俗在南北朝时就开始了,至今至少流传了1500年以上。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中国是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的民族都曾经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确定过自己的元旦,即改为“正朔”,改正月初一的时间。颛顼帝和夏代都以孟春正月为元,即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商代使用殷历,殷历建丑,以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使用周历,周历建成子,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使用秦历,秦历正月读第四声,“正(zhēng)月”即农历一月,以农历十月初一为元旦;西汉前期仍然使用秦历,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改用司马迁、洛下闳创制的太初历,又重新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以后除王莽和魏明帝一度改用建丑的殷历,唐武后和肃宗时改用建子的周历外,各朝代均使用夏历至清朝末年。
为什么这么个排法呢?古代典籍里找不到出处。但旧时中国民间《农家杂事》一书,说此种排法有三:一说是按人类驯服六畜的次序排,鸡最先驯养成家畜,狗次之,其它依次类推。二说是按六畜的大小排列,鸡、狗体积较小,排在前面,牛、马体积较大,排在后面。三说是按六畜和人的远近排列,俗说,没有鸡狗不成家。老人们认为鸡、狗可以捡食家中撒掉的粮食,为主人消灾免罪,所以鸡、狗都养在屋里,接近于人,猪、羊次之,牛、马则另有栏和厩,离居室最远,所以排在最后。看来,后一说似乎有些道理,古代神仙故事里说,汉朝的
淮南王刘安成了神仙(其实他是因谋反被迫自杀的),飞升到天上去了,连家里的鸡狗都一起带到了云中,俗语所谓“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从没说过猪羊牛马跟着主人升天的故事。
为什么牲畜反而排在前面,人倒排在六畜之后呢?这问题古书上也没提到过。中国创世神话老早就湮没了。像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捏泥团造人这类创世神话都是直到后来才出现的,而且说的也很简单。但是能创造工具,有思想的高等动物的人类要比低一等的动物出现得晚,是合乎生物进化论的原理的。设若世界上要是没有植物和动物,那么人类怎能生活呢?所以这些动植物必须产生在人出世之前,这大概是人日排在六畜日之后的缘故。
六畜日虽算不上是节日,但旧时农家重视六畜,正月初,头几天按六日向猪圈、羊栏、牛棚贴红纸条、点香的风俗还是到处风行的。还有的以天气的阴晴来占卜牲畜的兴衰,认为鸡日天气晴和,是年鸡旺,阴晦则鸡有灾病;狗日天气晴和,是年狗旺,阴则狗有灾病。余者类推。当然,这种卜算,未必科学,仅是当年农民的一种说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