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钟楼,又叫鸣霜楼,原名宣德楼、干云楼,位于河北省
保定市裕华西路233号北侧,紧邻
大慈阁,始建于明宣德年间。
历史沿革
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保定钟楼大钟是金朝重臣为金世宗
完颜雍祈福而铸造的,安置在保州城(保定古城的前身)鸿福寺中。
在蒙古灭金战斗中,保州城连同鸿福寺均被毁,大钟遗落在鸿福寺废墟里。
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周监任保定知府,为大钟建楼加以保护,因楼建于宣德年间,故名宣德楼。
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时任保定知府
章律对宣德楼进行修缮,建高大台基,砌女儿墙,宣德楼也改称干云楼。
干云,是高入云霄之意。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3年),干云楼再次重修,一年后完工,又改称鸣霜楼。
1982年,国家下拨专款对保定钟楼进行了
落架重修。
建筑特色
保定钟楼,属大型木式建筑,坐北朝南,建筑格局仿辽金形式,建于高台之上,底层一大间,面阔三间,进深三间,
重檐歇山布瓦顶,出檐平缓,角檐起翘,檐下施宏达的
斗拱,台基周围砌
女儿墙,四面有12根八角花岗岩廊柱,墙内施12根
檐柱,清水砌墙,明间南北辟对穿门,室内施金柱两根。上层梁架为六椽三柱,檩枋系两件作法,
阑额普柏枋断面呈“T”形,保留了早期形状,六椽袱全檩下纵向置枋两根,为悬挂铁钟之用。钟楼下檐施三彩单昂斗拱,明间两朵,次间两朵,山面明次间各一朵。上层檐用单昂单翘五彩斗拱,明间一朵,次间斗拱与转角斗拱连在一起。
保定钟楼里的大钟悬于二层楼上,两根高8.5米,直径0.45米的擎天柱支撑着大钟,在柱的顶端有八根横梁搭成框架,钟挂在最上方的双坊上,这样每根横梁均匀受力,既减轻了柱子的压力,又起到了固定支架的作用,具有抗震功能,使钟体保持平衡,悬挂科学。
保定钟楼整个建筑外观秀美玲珑,体现了古建筑的典雅与庄重。
文物遗存
钟楼大钟
保定钟楼里的大钟铸成于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据《中国名胜词典》:该钟早于西安钟楼大钟203年,早于北京大钟寺钟王552年。大钟悬于二层楼上,高2.55米,门径2米,唇厚17厘米,重约8吨。大钟造型庄重,比例科学,选料考究,以生铁为原料,采用中国传统工艺——无模铸造法浇铸而成。钟钮
蒲牢,紧啃钟首。钟体宏大,设钟带三层,每层设八个开光窗,第一层窗内铸有阳文楷书“皇帝万岁重臣千秋”。第二层窗内记载着金国重臣名讳和铸钟时间,第一行:武略将军观察与宫大达;第二行:定远大将军同知完颜豪;第三行:镇国将军顺天节度使;第四行:驸马都尉唐括贡;第五行:吴国公(下泐);第六行:大定廿一年岁辛丑辰日;第七行:丙子日戊子时钟成。第三层钟带内铸有座式佛像32尊。钟体下部是按方位排列的八卦纹。底部由重弧纹将钟口分为八瓣。钟身共有佛像176尊,
乳钉纹136颗及其它纹饰,文化内涵丰富,在钟文化史上独树一帜。
大钟的顶部设有八个洞眼,是为铸钟时不致于使钟体破裂,还可以起到共鸣的作用,不仅能使钟声好听,而且使钟声宏远,回首悠长。大钟上下可发出不同的声音,能从声音中分辨多种音符,音波起伏,尾音长达五分钟之久。说明当时古人对铸造学、声学掌握已有较高的水平。
钟楼碑碣
保定钟楼存有一
碑碣,碑首刻“万古流芳”,碑刻楷书“郡守罗公重建”,此碑应是重建,郡守罗公指的是奉天监生出身的时任保定知府罗纶。
历史文化
名字由来
保定钟楼在历史上曾经有三个名字:宣德楼、干云楼和鸣霜楼。
宣德楼,因建于明宣德年间而得名,宣德即明代宣德皇帝的年号。
鸣霜楼,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即保定知府罗纶命马呈图对钟楼再次翻修,修好后准备更名以示其德。一天罗纶围着钟楼转,只听钟声一响,楼旁老树上的霜雪随声震落一层,钟再响霜又落一层,“鸣霜楼”脱口而出。实际上鸣霜则来源于“霜钟”,意为钟声,鸣霜指的是清晨寒霜漫天、有钟声长鸣。《山海经山经》中提到“(山)有九钟雁,是知霜鸣。”用鸣霜楼来命名钟楼,意境优美又突出了钟楼的功能性。
大钟来历
南宋隆兴二年(1163年),金世宗
完颜雍在与宋孝宗
赵昚签订了《隆兴和议》,金和南宋形成了历史上的“乾道之盟”,双方停止了大规模战争,形成和平对峙局面。金世宗提倡勤政节俭,重视官员选拔和监督,重农轻赋,尊崇儒学文化,实现了所谓的“大定盛世”。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中都发生大型地震,地冒黑白毛,为不祥之兆,因此重臣为金世宗铸钟祈福。
关于保定钟楼大钟,在民间流传的一个神话故事。相传很久以前,西山发洪水冲下铜、铁两口大钟,两钟途径保定,都想留下来,但保定只能留一口。因铁钟个大,把铜钟撞到
正定,铁钟留在了保定。人们发现大钟后,视为神物,于是修建了钟楼。可钟楼修好后,挂不上大钟。一位道士让众工匠把大钟抬起,他甩了一只靴子到钟杠上,钟才挂起。因此在挂钟的铁杠上,仍留有那位道士的靴印。
钟鼓楼文化
汉代已有“天明击鼓催人起,入夜鸣钟催人息”的“晨鼓暮钟”制度。
唐代,这一制度便颠倒了过来,变成了人们常说的“晨钟暮鼓”,即早晨敲钟傍晚敲鼓。
宋代,钟鼓楼在城市中有了明确的定制,成为古代城市的市政建筑或者标志建筑。城市中的钟鼓楼由于起报警和报时作用,所以大多是设置在城市中心,坐北朝南,东钟西鼓对峙排列。因钟鼓楼作为公共性楼阁建筑,多为两层,三层以上建筑较少。钟鼓楼还兼具政治象征、军事指挥等功能,是城内外除佛塔以外的制高点。在钟楼和鼓楼的周围,有官署、寺庙和居民区,因此钟楼和鼓楼附近也就成为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形成市场。
保定钟楼西侧原有鼓楼(横翠楼),与钟楼(鸣霜楼)相对应,都是保定古城标志性建筑,20世纪50年代因城区建设而被拆除。
历史人物
周监,汾西人,明宣德年间知保定府,为政宽厚廉明,升参政(从三品)后,仍知保定府事。
章律(1428~1493),字鸣凤,苏州府常熟人,明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员外郎。章律在保定任保定知府期间兴学校,定户役,清理冤案,压制豪强。著有《都宪奏议》、《春泽文稿》。
文物价值
保定钟楼是保定古城中可以将
保州城和
保定路、
保定府的历史文化连接起来的重要文物之一,从金、元、明、清、民国一直到新中国,记录了不同朝代、不同民族、历代政事的历史变迁。
保定钟楼大钟的铸造工艺,楼的建筑工艺都比较精细。大钟体现了中国古代铸造学、声学的高超水平,同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楼体的建筑也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
文物保护
1982年7月23日,保定钟楼被列为
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保定钟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开放时间
9:00~17:00。
门票价格
登楼5元/人。
交通信息
自驾
由京港澳高速保定出口下高速,沿七一路向西直行,再向南拐入莲池大街到裕华路东行50米即到。
公交
保定市在火车站乘1路、4路、12路,市区乘8路、20路、26路、28路、51路、61路公交车在钟楼商厦下车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