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属(学名:Corvus):鸟纲、鸦科的一属
鸟类,共有45种。其物种中有的是雀形目中最大形者,一般均是中等大的;它们有强而有力的腿和趾;坚硬而较粗大的嘴;鼻孔的位置约在离前额的1/3处,被许多很硬而直的鼻须完全遮盖,且达嘴的中部;尾一般中等长,但也有短的或稍长的、而且是凸尾;鸦属的体色是黑色、黑色和白色、黑色和灰色,而且常有美丽的紫色和蓝色、绿色、或银色闪光。
动物学史
进化
据信乌鸦属的成员在中亚进化,并从那里辐射到北美洲、非洲、欧洲和澳大利亚。关于进化的最新证据表明,鸦科是澳大利亚鸦科的后代。然而,产生现代鸟类的分支,如
松鸦、
喜鹊和以黑色为主的大型乌鸦物种,已经离开了澳大利亚,并在进化时集中在亚洲。
乌鸦的
化石记录在欧洲相当密集,但大多数史前物种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乌鸦遍布世界各大城市,自1900年代以来,城市环境中的乌鸦数量大幅增加。历史记录表明,自欧洲殖民以来,在北美发现的美洲乌鸦数量一直在稳步增长,并随着边境的开放从东向西传播。1900年代,除了河岸栖息地,乌鸦在太平洋西北部并不常见。从1800年代后期到1900年代中期,西部的物种数量大幅增加。乌鸦和渡鸦随着农业和城市化蔓延到北美西部。
分类
该属最初由
卡尔·林奈在他1758年的第10版《
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中描述。这个名字源自拉丁语“corvus”,意思是“乌鸦”。模式物种是渡鸦(Corvus corax);林奈在同一著作中命名的其他物种包括小嘴乌鸦(C.corone)、秃鼻乌鸦(Corvus frugilegus)和寒鸦(Corvus monedula),以及归入其他属的喜鹊(Pica pica)。至少有44种现存物种被认为是乌鸦属的成员,并且至少有14种已灭绝物种已被描述。
名称
一些常见的乌鸦是北美洲的短嘴鸦和欧洲及亚洲大部分地区的小嘴乌鸦。颈后部和胸部呈灰色的小嘴乌鸦的一个亚种称为
冠小嘴乌鸦 (Corvus cornix),有时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物种,它存在于西欧和东亚之间以及不列颠群岛北部。其他乌鸦包括印度次大陆的家鸦(Corvus splendens)(引入东非);非洲白颈鸦(Corvus albus),有白色的颈背和胸部,产于热带非洲;以及北美洲东南部和中部的鱼鸦(Corvus ossifragus)。乌鸦属的其他不称为乌鸦的成员是渡鸦、寒鸦和白颈鸦。
形态特征
鸦属共有45种,为鸦科最大一属,也是雀形目鸟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群,大型乌鸦体长约0.5米,翼展可达1米;体羽大多黑色或黑白两色,黑羽具紫蓝色金属光泽;翅远长于尾;嘴、腿及脚纯黑色;鼻孔距前额约为嘴长的1/3,鼻须硬直,达到嘴的中部。
中国有7种,以秃鼻乌鸦、达乌里寒鸦、大嘴乌鸦较为常见。秃鼻乌鸦在中国东部至东北部广大平原地区高树上营群巢,通体黑色,嘴基背部无羽,露出灰白色皮肤。白颈鸦在华北以南平原至低山的高树上筑巢,很少结群,体羽黑色,有鲜明的白色颈圈。寒鸦为中国北方广大山区和近山区常见的小型乌鸦,胸腹白色并具白色颈圈,余部为黑色。大嘴乌鸦在中国东北以南的广大山区繁殖,体形较大,嘴粗壮,通体黑色。渡鸦是乌鸦中个体最大的,体长约600毫米,通体黑色,体羽大部分以及翅、尾羽都有蓝紫色或蓝绿色金属闪光,嘴形甚粗壮。在西藏自治区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区岩缝中筑巢。秃鼻乌鸦、寒鸦、大嘴乌鸦为中国东部和北部城市内冬季的主要混群越冬鸟类。
栖息环境
栖于林缘或山崖,主要栖息于低山、平原和山地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次生杂木林、人工林等各种森林类型中,尤以疏林和林缘地带较常见。喜欢在林间路旁、河谷、海岸、农田、沼泽和草地上活动,有时甚至出现在山顶灌丛和高山苔原地带。但冬季多下到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常在农田、村庄等人类居住地附近活动,有时也出入于城镇公园和城区树上。
生活习性
集群
除繁殖期间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3-5只或10多只的小群活动,有时亦见混群活动,偶尔也见有数十只甚至数百只的大群。多在树上或地上栖息,也栖于电柱上和屋脊上。到旷野挖啄食物,集群性强,除少数种类外,常结群营巢,并在秋冬季节混群游荡。随着冬天的临近,北方乌鸦聚集成大群夜间栖息,这些鸟群可能包括数万只鸟,偶尔也有数十万只。这种季节性群居的可能原因是温暖、保护免受猫头鹰等捕食者或信息交换。行为复杂,表现有较强的智力和社会性活动。
智能
鸦类非常聪明,可以成为高超的模仿者。它们被训练可以大声数到七,有些乌鸦已经学会了100多个单词和多达50个完整的句子;也有个体会模仿主人的声音来叫狗和嘲讽马。它们还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因此被认为是善于恶作剧和精于算计的小偷。它们叼着人们的邮件飞走,从衣服上取下衣夹,并带着汽车钥匙等无人看管的物品逃跑。两个物种:新喀鸦(C.moneduloides)和夏威夷乌鸦(C.hawaiiensis)会使用棍式觅食工具从小洞和缝隙中获取食物。只有少数动物物种会使用如此复杂的工具。
食性
鸦属鸟类主要在地面上觅食,它们有目的地在地面上行走。均是杂食动物,喜欢吃肉,甚至会攻击和杀死幼弱的动物。因为这些鸟喜欢袭击粮食作物,并对秧苗和谷物有一定害处,这种习性使它们不受农民欢迎。浆果、昆虫、其他鸟类的卵和腐肉也被吃掉。乌鸦会带着路杀动物的碎片飞走,并将食物储存在树上,像
豹子一样将肉藏起来以备日后食用。有时它们将种子存放在树皮缝隙中。它们偶尔会偷其他动物的食物,有时会与其他乌鸦合作,抢夺水獭、秃鹰和水鸟的食物。
杂食性,很多种类喜食腐肉;但在繁殖期间,主要取食小型脊椎动物、蝗虫、蝼蛄、金龟甲以及蛾类幼虫,有益于农;因喜腐食和啄食农业垃圾,能消除动物尸体等对环境的污染,起着净化环境的作用;一般性格凶悍,富于侵略习性,常掠食水禽、涉禽巢内的卵和雏鸟。
分布范围
该属除南美洲,新西兰和南极洲外,几乎遍布于全世界。
繁殖方式
繁殖期的求偶炫耀比较复杂,并伴有杂技式的飞行。雌雄共同筑巢。筑巢期持续20-40天。巢呈盆状,以粗枝编成,枝条间用泥土加固,内壁衬以细枝、草茎、棉麻纤维、兽毛、羽毛等,有时垫一厚层马粪。每窝产卵3-9枚。卵灰绿色,布有褐色、灰色细斑。雌鸟孵卵,孵化期16-20天。雏鸟为晚成性,亲鸟饲喂1个月左右方能独立活动。乌鸦通常终身交配,前几年的幼鸟经常帮助筑巢对保护巢穴并喂养雏鸟。雌性乌鸦在三岁左右达到性成熟,雄性乌鸦在五岁左右达到性成熟。
下级分类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全部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2020年ver3.1:
野外灭绝(EW)——1种;极危(CR)——2种;濒危(EN)——1种;易危(VU)——2种;近危(NT)——3种;无危(LC)——36种。
种群现状
夏威夷乌鸦几乎灭绝; 只有几十只鸟在圈养中存活下来。它们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和《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the United State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列为“野外灭绝”。
有两种乌鸦夏威夷乌鸦和关岛乌鸦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北美乌鸦尽管自1999年以来因
西尼罗河病毒而数量减少了45%,但仍被认为是无危的物种。
文化价值
金乌
在中国古代神话里,红日中央有一只黑色的
三足乌鸦,黑乌鸦蹲居在红日中央周围是金光闪烁的“红光”,故称“金乌”,它是
帝俊和
羲和的儿子,原本有十个,住在东方大海扶桑树上,每天轮流让母亲羲和驾日车带他们上天值日[3],后来十兄弟不满先后次序,十日一同升天,烤焦大地,被
后羿射下九个,只剩一个。
神鸦
象征
尽管有些文化认为乌鸦是吉祥物,但是在部分文化(例如:印第安文化)认为是不祥之兆,乌鸦可能代表一种力量的象征,然而如果是代表力量的话通常会是指负面的力量。
在中国古代,有一说因为乌鸦能嗅到腐败和死亡的气味,被认定为不祥之鸟。有一说乌鸦因其颜色和叫声,多作为不吉祥的象征。
宗教
佛教:乌鸦在佛教中经常被提及,尤其是在
藏传佛教中。Dharmapala(佛法的保护者)摩诃迦罗(Mahakala)由一只乌鸦以他的身体/尘世形式代表。
伊斯兰教:在伊斯兰教中,《
古兰经》的“Surat Al-Ma'ida”描述了乌鸦如何教
亚当的儿子掩盖他兄弟尸体的故事:“然后
安拉派一只乌鸦在地上为一只死乌鸦挖一个坟墓,为了教他如何安葬他哥哥的尸体,他哭道:“唉!难道我连这乌鸦一样,都没能安葬哥哥的尸体吗?” 于是他后悔了。”
印度教:在
印度教中,乌鸦被认为是信息的载体,可以预示人们的处境。例如,当一只乌鸦在一个人的屋前鸣叫时,预示着该住户当天会有特殊的访客。此外,在印度文学中,乌鸦有很好的记忆力,它们可以用来提供信息。象征主义与印度教信仰中的乌鸦有关。从积极的方面来看,乌鸦通常与祖先崇拜有关,因为它们被认为是最近死者灵魂的化身。然而,在印度教中还可以看到许多与乌鸦的其他联系。乌鸦被认为与众神和女神都有联系,尤其是有争议的女神,如土星之神萨尼,她用乌鸦作为自己的交通工具。在印度教占星术中,据说在占星术中具有萨尼效应的人很容易被激怒,可能无法控制自己的未来,但同时也非常聪明。因此,人们认为,作为萨尼的交通工具的乌鸦的存在对其所关注的家庭也有类似的影响。这些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在印度教中是一个争论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