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脚木叶
中药名
脚木叶,中药名。为五加科植物鹅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 (Lour.)Harms的叶。分布于福建、台湾、广西、广东、云南等地。具有祛风化湿,解毒,活血之功效。常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斑疹发热,风疹瘙痒,风湿疼痛,湿疹,下肢溃疡,疮疡肿毒,烧伤,跌打肿痛,骨折,刀伤出血。
入药部位
叶。
性味
味辛、苦,性凉。
归经
归肾经。
功效
祛风化湿,解毒,活血。
主治
风热感冒,咽喉肿痛,斑疹发热,风疹瘙痒,风湿疼痛,湿疹,下肢溃疡,疮疡肿毒,烧伤,跌打肿痛,骨折,刀伤出血。
相关配伍
1、治风疹,漆疮:鲜鸭脚木叶适量。水煎熏洗。(《广西本草选编》)
2、治烧伤:鲜鸭脚木叶适量,捣烂取汁,用棉签蘸涂患处。另取鸭脚木叶60g。水煎服。(《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研末为丸。外用:适量,捣汁涂;或酒炒敷。
使用注意
《广西民间常用中草药》:“虚寒者及孕妇忌服。”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多为鲜用。
形态特征
乔木或灌木,高2-15m,胸径可达30cm以上;小枝粗壮,干时有皱纹,幼时密生星状短柔毛,不久毛渐脱稀。叶有小叶6-9,最多至11;叶柄长15-30cm,疏生星状短柔毛或无毛;小叶片纸质至革质,椭圆形、长圆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稀椭圆状披针形,长9-17cm,宽3-5cm,幼时密生星状短柔毛,后毛渐脱落,除下面沿中脉和脉腋间外均无毛,或全部无毛,先端急尖或短渐尖,稀圆形,基部渐狭,楔形或钝形,边缘全缘,但在幼树时常有锯齿或羽状分裂,侧脉7-10对,下面微隆起,网脉不明显;小叶柄长1.5-5cm,中央的较长,两侧的较短,疏生星状短柔毛至无毛。圆锥花序顶生,长20-30cm,主轴和分枝幼时密生星状短柔毛,后毛渐脱稀;分枝斜生,有总状排列的伞形花序几个至十几个,间或有单生花1-2;伞形花序有花10-15朵;总花梗纤细,长1-2cm,有星状短柔毛;花梗长4-5mm,有星状短柔毛;小苞片小,宿存;花白色;萼长约2.5mm,幼时有星状短柔毛,后变无毛,边缘近全缘或有5-6小齿;花瓣5-6,开花时反曲,无毛;雄蕊5-6,比花瓣略长;子房5-7室,稀9-10室;花柱合生成粗短的柱状;花盘平坦。果实球形,黑色,直径约5mm,有不明显的棱;宿存花柱很粗短,长1mm或稍短;柱头头状。花期11-12月,果期12月。
生长环境
生于常绿阔叶林中或向阳山坡。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鉴别
叶丛生枝端,为鸭掌状复叶,长椭圆形,全缘或波状疏锯齿缘。
相关论述
1、《中国药用植物图鉴》:“枝叶(捣)敷枪伤处,能使子弹脱出。”
2、《广西民间常用中草药》:“活血祛瘀。”
3、《广西本草选编》:“治跌打损伤,漆疮,风疹,湿疹,疳积入眼(角膜软化症)。”
4、《全国中草药汇编》:“止痒。外用治过敏性皮炎。”
5、《台湾药用植物志》:“利尿,烧之成灰,可治水肿。”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10 21:39
目录
概述
入药部位
性味
归经
功效
主治
相关配伍
用法用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