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胪
汉语词语
鸿胪,汉语词语,拼音为hóng lú,意思是指该官署官员,出自《周礼》。
释义
1、官署名。
2、指该官署官员。
出处
《周礼》官名有大行人之职, 秦及汉初称典客,景帝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改称大鸿胪,主掌接待宾客之事。 东汉以后,大鸿胪主要职掌为朝祭礼仪之赞导。 北齐始置鸿胪寺,唐一度改为司宾寺,南宋、金、元废,明复之,清沿置。主官或称卿,或称正卿,副职为少卿,属官因各朝代而异,或有鸣赞、序班,或置丞、主簿。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 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 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 颜师古注引应劭曰:“郊庙行礼赞九宾,鸿声胪传之也。”
《新唐书·百官志三》:“凡客还,鸿胪籍衣齎赐物多少以报主客,给过所。”
《宣和遗事》后集:“ 金人之鸿翼乃大朝之鸿胪也。”
唐 韩愈 《袁氏先庙碑》:“始居华阴 ,为拓拔魏鸿胪。”
明 李东阳《十八日听传胪有作》诗:“黄纸数行丹诏字,鸿胪三唱甲科名。”
参考资料
鸿胪.查字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11 08:03
目录
概述
释义
出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