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我国东北平原上的
丹顶鹤每年四月初发情期间,雄鹤主动求爱,引颈耸翅,总是“嗝——嗝”地叫个不停,而雌鹤则随着翩翩起舞,报以“嗝啊——嗝啊”的回答,雄鹤、雌鹤对歌对舞,你来我往,一旦婚配成对,就偕老至终。由于在这个过程中,两只仙鹤载歌载舞,歌声悠扬,舞姿婆娑,事后两只仙鹤又能白头偕老,因此自古以来,我国特别是东北地区,把丹顶鹤择偶过程中对歌对舞看成吉兆,美其名曰“鹤舞”,学习丹顶鹤动作,与
街舞动作结合,编排舞蹈宣传家乡,保护丹顶鹤“鹤舞”。
词典解释
1.《
韩非子·十过》:“ 平公 曰:‘寡人之所好者,音也,愿试听之。’ 师旷 不得已,援琴而鼓。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道南方来,集於郎门之垝;再奏之而列;三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后即以“鹤舞”形容优美的舞姿。
唐 郑愔 《奉和幸上官昭容院献诗》之二:“鸾歌随风吹,鹤舞向鵾弦。” 唐 武三思 《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铭》:“笔动鸾回,弦调鹤儛。”
2. 比喻大雪飞舞。
陈毅 《沁园春·山东春雪压境读毛主席柳亚子咏雪唱和词有作》词:“正 辽东 鹤舞,涤瑕荡垢; 江 淮 斤运,砌玉浮雕。”
鹤舞简介
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由广东省珠海市申报的“
鹤舞(三灶鹤舞)”入选,列入传统舞蹈项目类别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
珠海鹤舞分布在珠海市金湾区三灶,源于宋代,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鹤舞表演时伴有打击乐,气氛欢快而热烈。它是三灶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模仿白鹤的神态动作,研究白鹤的生活习性而创造出来的民间舞蹈,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鹤歌鹤舞按照它原来的样子原汁原味保留下来。世博期间,三灶鹤舞将演绎仙鹤临门、觅食、洗嘴、梳毛、嬉戏等过程,造型逼真,舞姿生动传神。
动物舞蹈
生活在我国东北平原上的
丹顶鹤每年四月初发情期间,雄鹤主动求爱,引颈耸翅,总是“嗝——嗝”地叫个不停,而雌鹤则随着翩翩起舞,报以“嗝啊——嗝啊”的回答,雄鹤、雌鹤对歌对舞,你来我往,一旦婚配成对,就偕老至终。由于在这个过程中,两只仙鹤载歌载舞,歌声悠扬,舞姿婆娑,事后两只仙鹤又能白头偕老,因此自古以来,我国特别是东北地区,把丹顶鹤择偶过程中对歌对舞看成吉兆,美其名曰“鹤舞”。
据说鹤有着特别忠贞的爱情。曹植有一首失题诗:“双鹤俱远游,相失东海傍。雄飞窜北朔,雌惊赴南湘。弃我交颈欢,离别各异方。不惜万里道,但恐天网张。”如果一只鹤死了,另一只将怀着思念永不另爱。但也有例外,配偶如果是被其它鹤介绍的,可以再婚,而自由恋爱的,将至死不渝。所以,听丹顶鹤的故事,许多人往往要动容落泪。我们不如科尔沁草原上的卷莲花有娇艳的盛放,不像
蒙古黄榆有惊人的生存能力,还不及丹顶鹤有情感的忠贞,这倒让人不禁怀疑自身是否一无是处。
丹顶鹤是候鸟,但是向海的丹顶鹤由人工饲养,它们一年四季,坚定地留守在北方的北方,与人感情深笃。无论飞去多远,一定恋恋飞回,让美奇迹般地在此驻留。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湿地生态资源的保护一直深受党和国家的重视,野生丹顶鹤被一直作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加以照顾,以及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到东北观鹤舞已经成为“驴友”们到东北,特别是吉林必不可缺的旅游项目。
向海的丹顶鹤不怕人,用手心握着粮食给它们吃,它们就开心地围着人转。黑白晚礼服一年四季穿着,头顶的红冠高贵炫目,是美的代言。它们在浩淼芦荡间优雅地踱步,更能振翅飞上高远天空。盘旋着,时而悠然低徊,时而高昂上冲。蓝天白云映衬之下,我们仰首看到,丹顶鹤有着天使的翅膀,它们瞬间就将天空打扮成了天堂。
跳鹤舞,就是要尽力地挺拔,要展示优美的颈,修长的腿,洁白的羽翅,以及,它最美的红顶。因此,鹤舞的身姿摄人魂魄。跳鹤舞的羽丹,并没有长得多么动人,和我们走在一起,她普通得有如一片安静的
蒙古黄榆叶子。可是她的舞姿一出,就令我们不得不屏息。
动物的外貌和人一样,都由上天赐予。鳄鱼和蛇即使不咬人,也因丑陋的外形令人心悸和憎恶。癫蛤蟆就是青蛙的丑陋翻版,蚕和蛆虫有云泥之别。那么丑陋到底是谁的错?我们不得而知。自古以来,鹤就被我们视为为长寿与永生、平安与吉祥、优美与高雅的仙禽,骑着它可飞天加入神仙的行列。
《淮南子·说林训》中说:“鹤寿千年,以极其游”。“鹤立鸡群”,说的是鹤的高贵,鸡的平庸。“鹤顶红”,是一种灼灼的红,有惊心动魄的美。“鹤寿松龄”、“松鹤延年”、“鹤发童颜”是喻老年人健康长寿,甚至是返老还童。“梅妻鹤子”,也是因为鹤的脱俗仙风。鹤中丹顶鹤被称为仙鹤,是鹤中极品。八百里瀚海壮阔辽远,总脱不尽大漠荒凉,骄傲的丹顶鹤却选它做故乡,为我们带来吉祥的福音,这无疑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加冕,是一种绝对荣誉。我们的城市因此有了双鹤振翅的城标,有了许多以鹤命名的建筑。
其实鹤鸣并非优美动听。我们在向海听到的鹤鸣,有些像人的呼喊,《诗经·小雅·彤弓之十》中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惟使人震惊而非陶醉,但因其外形的美,就弥补了乐音的不足。生活中,我们周围有许多令人惊艳的美女,一张口,却有沙哑不中听的嗓音。百灵和云雀有着动人的歌喉,却有着相对平庸的长相。怕只怕既没有美的外表,又缺乏美的声线,比如不讨人喜欢的乌鸦。
朝鲜族鹤舞
《鹤舞》最早只是大型宫廷歌舞“五方处容舞”中的一种穿插表演形式。到了李氏王朝时期,鹤舞在表演上有了新的变化:两只鹤围绕两朵莲花进行舞蹈,成为独立的《鹤立莲花台舞》。鹤舞传入中国已有百年的历史,经民间艺人的重新加工和整理,使其更为完善,并得以在民间流传,深受群众的喜爱。解放初期在延边地区各县市普及,目前在安图普及最为广泛。
鹤舞主要通过模拟鹤的悠闲动作,如搭颈、啄鱼和摆臂等动作,形象地表现了朝鲜族人民崇敬仙鹤的精神信仰和对善与美的强烈追求。鹤舞经由朝鲜移民传入中国。1952年,安图县万宝乡(现为万宝镇)农民业余文艺汇演时,鹤舞第一代传承人金再善表演了“鹤舞”。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经过文艺工作者的挖掘和整理,鹤舞得以流传。1989年,在全州文艺汇演中,安图县代表队表演了《鹤舞》,获得第一名。1997年《鹤舞》被收入由国家文化部主编的《中国
朝鲜族舞蹈集成》一书中。
我国朝鲜族长期从事北方水稻生产。为了便于大面积的水稻种植和管理,他们多采取集体劳动、相互协作的劳动形式。人们每逢下地,都将“扁鼓”和“唢呐”与农具一起带往田间。休息时,人们便在明快的鼓乐声中即兴起舞,以欢乐的歌舞荡涤疲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即兴歌舞便逐渐形成了游乐性的朝鲜族民间舞蹈,贯穿于各种传统民俗活动之中。
朝鲜民族自古以飞鸟为民族
图腾,在道教文化的影响下,他们把“鹤”视为天界与神仙相依的飞鸟而称作“仙鹤”。随着科学的进步,虽然人们思想中宗教色彩逐渐淡化,但对仙鹤的喜爱与崇敬却始终留存。人们把仙鹤作为长寿和幸福的象征,把仙鹤栖息之地认作是吉祥之地。
据说朝族男子在一身素白衣裤外另罩一件黑色背心的传统服饰,是来源于对“仙鹤”白羽黑翅的仿照。而且,在出席正式场合时,还要特地戴上一顶犹如“鹤冠”的黑色纱帽,给人以高贵、素雅之感。
《鹤舞》出现早期,舞蹈者的服装就像丹顶鹤的复制品一样,逼真至极。到了20世纪中叶以后,传入我国的《鹤舞》由于民间艺人的加工,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与朝鲜半岛上的《鹤舞》差别越来越大。这些变化在服装上体现得最明显。舞者的服装用羽纱缝制,一般染成青色,双手拇指和食指上固定用竹筒削制的长长的“鹤喙”,利用舞者灵巧的双手来表现丹顶鹤对歌的优美情景。表演之时,虽然只有一位舞者在舞台上表演,但看起来却像一对仙鹤在对舞,亦真亦幻。
由于受现代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很难发展,专业表演机遇越来越少,发展举步维艰。有表演才能并掌握鹤舞艺术的人才老龄化,骨干力量流失严重,老、中、青、少年人才断档,青黄不接,致使鹤舞面临濒危。
《鹤舞》主要通过模拟鹤的悠闲动作,搭颈、啄鱼和摆臂等动作,描绘出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态,形象地表现了朝鲜族人民崇敬仙鹤的精神信仰和对善与美的强烈追求。它是朝鲜族民间舞中唯一的鸟类假面舞,其动律和动作以模拟鹤的形态,特征为明显标志、朴素、柔和、舒展,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演形式。它具有民族特色和艺术研究的价值,对于研究
朝鲜族舞蹈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保护政策
我国对《鹤舞》保护
由安图县传承、挖掘和整理的朝鲜族传统舞蹈“鹤舞”,以其较高的艺术性与观赏性,日前被定为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鹤舞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与观赏性。去年,安图县将鹤舞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初正式通过。针对缺乏专业人才,相关理论研究水平低的实际,从去年开始,安图县政府每年拨出专款两万元,用于人才培训和建立表演基地,并成立了安图县朝鲜族艺术培训中心,把鹤舞列为培训内容重点。今后,安图县将在旅游景区建立以《鹤舞》为主要内容的舞蹈表演队,建设以鹤舞为重点的民俗文化体系。
不过,我国在试图把《鹤舞》申报为世界
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却受到韩国的质疑。韩国很多人认为,我国朝鲜族的“本国”是朝鲜和韩国,而《鹤舞》最早也是在韩国先出现的,因此中国并没有为《鹤舞》申遗的资格。
对此,我国一些资深专家指出,虽然我国的《鹤舞》是在朝鲜半岛上原有的《鹤舞》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是在经过近1个世纪的发展,我国的《鹤舞》已经独树一帜,与韩国的《鹤舞》差别很大,因此我国完全可以为安图县《鹤舞》申遗。
健身操
鹤舞是齐齐哈尔快乐舞步健身操的前奏舞蹈,又称仙鹤起舞。其
舞蹈动作模仿了丹顶鹤的起居动作,表现了原生态的自然美。
在达到健身运动的同时,倡导人们爱护自然,珍惜环境,保护野生动物。
动作要领: 鹤鸣九天 单臂上举 神鹤起舞 双臂侧平 神鹤高歌 单手环臂 换手 神鹤抖羽 提臂上举
举起右手,让手腕弯出孤度,拇指收拢,食指蜷成一团并用力向上挺,其余三个手指伸展开去——是鹤头。跟着羽丹做鹤舞的手型,只一会儿,我就累得手要抽筋,然而还是觉出手型的优雅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