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为网球比赛使用,参赛队员要求看“
鹰眼”回放就对裁判判罚不满意,也就是挑战裁判在场上的地位。所以称“鹰眼挑战”。现在在排球及
羽毛球赛事中也有使用。
“鹰眼”也被称为
即时回放系统,它是对
裁判判罚
精确性的得力
辅助工具。这一技术原理并不复杂,但十分精密。这个系统由8个或者10个高速摄像头、四台电脑和大屏幕组成。这一系统分为几个步骤,首先,借助电脑的计算把比赛场地内的立体空间分隔成以毫米计算的
测量单位;然后,利用高速摄像头从不同角度同时捕捉网球飞行轨迹的基本数据;再通过电脑计算,将这些数据生成
三维图像;最后利用即时成像技术,由大屏幕清晰地呈现出网球的
运动路线及落点。从
数据采集到结果演示,这个过程所耗用的时间,不超过10秒钟。
由于网球在空中
运行速度很快,因此在落地后,经常会有选手对其落在线内还是线外产生争议。而“鹰眼”技术是对裁判判罚精确性的得力辅助工具,通过它可以有效地杜绝一些争议的产生。
另外,
击剑比赛中使用的利用高速摄像技术实现的辅助判定设备,每名
击剑运动员可以有三次机会提出使用这种设备来确定谁先刺中。
采用
3D技术来模拟网球,成像的依据是三部被架设计在“边角位置”上的摄像机捕捉到的素材。
鹰眼技术通常用于电视转播。这项技术早在2001年初问世时便获得了英国皇家电视协会颁发的科技革新奖,2003年又因广泛使用于网球转播而获全美电视最高奖
艾美奖的“杰出科技贡献奖”。对网球界人士来说,将鹰眼技术引入网球现场判罚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革新,足以与36年前引入抢七制相提并论。
2014年的
汤尤杯,
国际羽联首次将“鹰眼”技术运用到比赛中。5月22日,
汤姆斯杯1/4决赛的一场比赛中,中国队对阵
泰国,在双方第一双打
柴飚/
洪炜和玛尼蓬-琼吉特/尼迪蓬的对决里,两次用到该技术,只是一方挑战成功,一方失败。
现代排球比赛速度越来越快,对裁判和
司线员也提出更高要求,去年年初,
国际排联就经
讨论决定增加高科技设备,引入
鹰眼系统,以求减少误判。当年,鹰眼系统就首先在欧洲试行,3月份的欧洲男排冠军联赛
四强赛以及2012年的
波兰排球联赛都出现了鹰眼的身影;2012年世俱杯,鹰眼系统正式被推广至国际赛赛场。不过,由于鹰眼的试用在世界范围内并未普及,
伦敦奥运会排球比赛也没有引入鹰眼。
今年,鹰眼的试用范围再度扩大,
札幌总决赛成为了
女排国际正式比赛的又一段崭新历史的出发点,这将是
2014年世界女排锦标赛的鹰眼
试验田,因为尽管有不少
业内人士对鹰眼系统表示反对,国际排联还是宣布鹰眼必将出现在未来的世锦赛赛场。
根据相关规程,排球场上鹰眼系统负责的争议范围包括判断球是否出界、是否打到
标志杆、是否打手,以及运动员脚是否踩线和是否过网、
触网等。去年,鹰眼试行本规定比赛中每队每局有两次挑战机会,挑战成功仍有两次机会,挑战失败则会被扣除一次。在鹰眼的帮助下,比赛当中的争议确实可以极大消除,误判也得到最大限度减少,但是裁判们的日子并不见得好过,不少裁判认为鹰眼的使用对裁判权威构成较大影响,裁判在比赛中
心理压力增大,而也有球迷认为队伍过多地
挑战鹰眼会影响比赛的流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