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镇,隶属于重庆市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地处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南部,东邻
诸佛乡,南连鞍子镇和
善感乡,西接
双龙乡和
石盘乡,北接
新田镇和
桑柘镇,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政府驻地23千米,区域总面积121.74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宋时,置鹿角砦。
清朝时期,置鹿角镇;清乾隆后,改置为龙桥乡。
民国元年(1912年),龙桥乡先后属第三区团及第二区、一区所辖。
1951年1月,废龙桥乡,分置龙门、大园2乡,改属七区。
1958年3月,龙门与双龙2乡合并建立鹿角公社。
1962年3月,由鹿角公社析置双龙公社。
1984年1月,鹿角公社改为鹿角乡。
2001年,大园、鹿角2乡合并设立鹿角镇。
行政区划
2011年,鹿角镇下辖鹿角1个社区,周家、乌江、王家、红专、水麻、横路6个行政村;下设5个居民小组、43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鹿角镇下辖1个社区、6个行政村:鹿角社区、周家村、乌江村、红专村、王家村、水麻村、横路村,镇人民政府驻鹿角沱。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鹿角镇地处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南部,东邻
诸佛乡,南连鞍子镇和
善感乡,西接
双龙乡和
石盘乡,北接
新田镇和
桑柘镇,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政府驻地23千米,区域总面积121.7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鹿角镇地处东山盖尾部中山河谷地带,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地形为河谷地带;境内最高峰位于北部东山盖同新田镇交界处,海拔1396.1米;最低点位于西北部乌江出境处之沿滩渡口,海拔220米。
气候
鹿角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均气温17.2℃,1月平均气温6.7℃,极端最低气温1.6℃,7月平均气温27℃,极端最高气温38.4℃,生长期年平均265天,无霜期年平均30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03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7—8月,7月最多。
水文
鹿角镇境内河流有乌江、诸佛江,其中诸佛江自东部入境,至龙门峡天生桥下入地下,伏流3千米后入乌江;境内最大的河流为乌江,自南向北流经乌江村、鹿角社区,境内总长2千米,流域面积28平方千米,年均径流量500立方米/秒。
自然灾害
鹿角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水灾等;自然灾害年均发生5次,主要发生在5—7月,严重的一次洪灾发生在2010年7月8日诸佛江地区。
自然资源
鹿角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煤、铁、萤石、重晶石、大理石等;其它自然资源有水能资源;石灰石遍布鹿角镇;有银杏、杜仲等珍贵林木和
尖吻腹蛇、
红腹锦鸡、野猪等珍稀动物。
人口
2011年,鹿角镇总人口12779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800人,城镇化率53.2%;总人口中,男性6517人,占51%;女性6262人,占49%;14岁以下2079人,占16.3%;15—64岁9656人,占75.5%;65岁以上1044人,占8.2%;总人口中,苗、土家、回、满族达7284人,占57%。2011年,鹿角镇人口出生率8.9‰,人口死亡率7.1‰,人口自然增长率1.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08人。
2017年末,鹿角镇常住人口为8151人。
截至2018年末,鹿角镇户籍人口为12995人。
经济
综述
2002年,鹿角镇完成生产总值2025万元,比2010年增长9.2%,第一产业1277万元,第二产业87万元,第三产业6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55元。
2011年,鹿角镇财政总收入578万元,比2010年增长10.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92万元,比2010年增长9.5%;人均财政收入452.3元,比2010年增长8%。2011年,鹿角镇农民人均纯收入4750元。
2018年,鹿角镇有工业企业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个。
农业
2002年,鹿角镇粮食总产量5056吨,人均占有粮食506公斤,农业生产总值1411万元。
2011年,鹿角镇有耕地面积4万亩,人均0.3亩;可利用草地面积90.2万亩,林地面积8087.0公顷;农业总产值2011年达到7530万元,比2010年增长18%,农业增加值1200万元。鹿角镇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2011年,鹿角镇生产粮食4.8万吨,人均3.7千克,其中水稻974吨,小麦6吨。鹿角镇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花生、油菜、高粱等。2011年,鹿角镇油料作物种植面积8838亩,产量1173吨,其中花生484吨,油菜543.9万吨;蔬菜种植面积3000亩,产量1741吨。鹿角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鹿角镇生猪饲养量6545头,年末存栏3670头;羊饲养量2271只;年末存栏2271只;牛饲养量1286头,年末存栏1286头;家禽饲养量2130万羽。2011年,鹿角镇生产肉类581.8吨,其中猪肉369吨,牛肉97吨,羊肉84吨,禽类31.8吨;畜牧业总产值989万元。2011年,鹿角镇水果种植面积0.1万亩,产量50吨,主要品种有梨、柑橘,其中梨30吨,柑橘20吨。鹿角镇渔业以捕捞为主。2011年,鹿角镇网箱养鱼5箱,产量12吨。2011年,鹿角镇渔业总产值80万元。
工业
鹿角镇工业以个体加工为主。2011年,鹿角镇工业总产值达10.2万元,比2010年增长2%,工业增加值1.5万。
商贸
2011年末,鹿角镇有商业网点118个,职工192人。2011年,鹿角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610万元,比2010年增长10%;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3780万元,比2010年增长23.2%。
金融
2011年末,鹿角镇有2家银行在境内开设了分行;存款余额为7230万元,比2010年增长12%,人均储蓄5658元;各项贷款余额4570万元,比2010年增长8%。2011年,鹿角镇金融产业实现增加值1892万元,比2010年增长12.7%。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鹿角镇有幼儿园(所)3所,在园幼儿300人,专任教师8人;小学2所,在校生1100人,专任教师8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986人,专任教师8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7%,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鹿角镇主要学校有鹿角中学。2011年,鹿角镇教育经费达420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420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420万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380万元。
文体事业
2011年末,鹿角镇有文化艺术团体1个,会员32个;有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32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7个,建筑面积210平方米,藏书6300册;档案室1个,建筑面积25平方米。2011年末,鹿角镇有体育场地1处;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拔河、篮球、乒乓球;15%的城市社区和9.6%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5%。2011年末,鹿角镇有广播喇叭45只,通响率100%;有线电视用户数为3250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2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85%。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鹿角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6个,其中镇卫生院1个,村卫生室5个;病床55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4.3张;专业卫生人员36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8人。2011年,鹿角镇医疗机构完成诊疗385万人次,住院手术28台次,出院病人3900人次。2011年,鹿角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5/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6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4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1655万人,参合率95%;孕产妇死亡率为零,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5‰、0‰、0‰。
社会保障
2011年,鹿角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34户,人数70人,支出19.2万元,比2010年增长5%,月人均274.8元,比2010年增长4.5%;城市生活无着人员救助10人次,支出2万元,比2010年增长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4户,人数2人,支出100万元,月人均37元,比2010年增长5%;农村五保分散供养51人,支出12.6万元,比2010年增长2%;农村医疗救助12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20人次,共支出25万元,比2010年增长9%;农村临时救济120人次,支出22万元,比2010年增长3%;国家抚恤、补助优抚对象1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6.2万元,比2010年增长17%。
交通运输
2011年末,鹿角镇有县乡(镇)级公路3条,总长85千米;鹿角汽车站日均发送12辆客车,日客运量300人次,年货运吞吐量4.8万吨。2011年,鹿角镇运输企业拥有货运汽车64辆,360吨位;客运汽车6辆、228座位;货运量4.8万吨,客运量10.9万人次;境内通航河道1条,总长2千米,其中乌江河为一级航道,最大通航能力为200吨级船舶。2011年,鹿角镇客运量3.5万人次,货运量2.8万吨。
历史文化
鹿角镇因乌江边的鹿角沱而得名。
鹿角镇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龙门峡”石刻。
风景名胜
鹿角镇形成了以龙门峡为中心的纵横约3平方千米的旅游带,主要景点有天生石门、石桥和大小溶洞、乱石坝苗寨10余个。龙门峡位于鹿角镇东南,地处乌江中游,属喀斯特地型,相传原名“猪钻洞”;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彭水县令朱尔捷骑马路过,见景观迷人,问知叫“猪钻洞”,感不雅,便书“龙门峡”三字,从此更名龙门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