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华
桂林市原政协委员
黄光华(1891年11月17日一1972年4月4日) ,号刚毅、字函夏,1892年11月出生,安徽凤阳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2期工科毕业。
人物生平
黄光华(1892.11.17—1972.4.4),字函复,安徽凤阳人。国军中将。保定军校二期毕业,黄埔军校教官。出生在安徽省凤阳县府城内的一户书香门第。
求学经历
黄光华六岁时进入二叔开办的私塾接受启蒙教育,1905年升入县高等小学校。黄光华于1907年秉承父意,改入位于安庆的安徽陆军小学堂第三期习军事。三年后升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堂。
辛亥革命爆发时,黄光华等人分批前往武昌参加革命,被任命为革命军第一讲武学堂教官。中华民国成立后,清政府设立的四所陆军中学堂被全被撤销。位于北京清河的陆军第一中学堂改编为陆军第一预备学校(校长商德全),黄光华于同年4月前往南京入伍生队受训,两个月后即编入预校第一期继续学业。
两年后,黄光华被分配到驻防北苑的第十师(师长卢永祥)工兵营接受为期六个月的人伍锻炼,随后升人保定军校(校长曲同丰)第二期,仍习工科。保定军校是当时全国唯一一所正规军官学校,其学科教育全盘仿效日本,精神教育则以忠君报国为主旨。在第二期的开学典礼上,校长曲同丰先率全体师生向总统袁世凯像行翰射礼,随后黄光华等学员向校长和教官勒射,在同学互致翰射礼后即按照袁世凯所颁誓言,举手发誓,内有“服从命令,尽忠报国,如违誓言,天珠法遣等语。黄光华所在的工兵连有学员80名,但以后在军界中有所发展并进阶将军者仅有黄光华、马典符、耿志介、秦绍观、李云杰等五人。
革命经历
黄光华在经过两年的学习后于1916年6月毕业,此时袁世凯正搞帝制,改元洪宪。黄光华等反对袁世凯独裁的学员们决定前往上海进行倒袁运动。未几袁氏病逝,黄光华重返北京,旋因仰慕在东北起义的商震将军之名,遂前往山西投军、从此在商震麾下效力达二十余年。
1917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南方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自排长积功升为师长。1924年7月任黄埔军校教官,1933年3月参加长城抗战,成为第29位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1934年驻军广西兴安,兼任广西保安司令。台儿庄战役时以贻误军机罪被撤职。1939年任中央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谋长,桂林办公厅主任。1941任军委会远征军事务执法总监。1943年任中央军事委员会驻云南昆明远征军总监部总监,西南干训团团副,航空运输部司令。
黄光华血战台儿庄,只因通讯不通、信息有误,遭汤恩伯撤职。身为杂牌部队,经此变故而又无处申诉,遂被迫返回军部报道,被商震委以第三十二军中将总参议的虚职。半年后,失意的黄光华携带妻儿举家迁居云南昆明,过起了隐居生活。1939年7月又举家迁居四川江津。同年9月,黄光华得到保定校友张治中的推荐,被送人中央训练团政治训练班第四期受训,同时兼任该期第一大队大队附。两个月后,黄光华于结业之后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中将高级参谋,仍处赋闲阶段。1941年3月,军事委员会为了在西康省境内实行“限期禁绝烟毒”的目的,特成立西康省禁烟执法监(执法监李伴奎)。该执法监下属康雅区禁烟执法监调黄光华充任。黄光华到任后拟再有一番作为,但中央派遗之执法大员多利用此名义从中牟取暴利,黄光华虽屡次在驻军的配合下惩办种植、贩运者,但在这种风气之下,始终禁而不绝,反而是越禁越种。黄光华在此情况下日渐消极,遂又于1943年4月被调回军委会,仍任中将高参直至抗战胜利。
1946年7月31日,黄光华奉命退役,并将住在江津的家室迁回凤阳,以微薄的退役金维持家计。随着国民政府在全国各大战场屡战屡败的消息传来,黄光华已对政府失去了信心。
解放前后
1948年冬,淮海战役爆发,黄光华皆妻及子女7人到桂林落户。1949年6月桂林解放,解放后,黄光华以卖香烟谋生,一方面认真自我改造,同时一心一意教育子女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黄光华于1957年参加了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为桂林市政协委员,直至1972年病逝。
家庭情况
黄光华在家中行二,有一兄一妹,父名振邦,为清末秀才,主掌家务,二叔开办私塾,三叔、四叔经商,家境小康。
其长子黄春、次女黄世淑、三子黄世义、四子黄念祖、五子黄念慈。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06 15:44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