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村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旅游度假区下辖村
黄家村是山东省烟台市海阳旅游度假区下辖村,位于海阳市南部的黄海海岸以北,隶属旅游度假区。
概况
明永乐初年,另一说为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黄姓一世祖黄友德来此地河西建村,以姓命名黄家村。同期骆洪业来此定居,后有袁、王、李姓等相继自外地迁来定居。 黄家村位于海阳市南部的黄海海岸以北。地处东经121°12′,北纬36°42′。东与建设村、胜利村相连,西与鲁古埠村隔港相望,南接黄海海岸,北与庙头村、臧家村为邻,距市政府驻地10公里。隶属旅游度假区。 全村辖区总面积3.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3.77公顷,另在招虎山有山岚20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蔬菜、苹果等。 2002年,全村535户,1600人,有黄、骆、纪、袁、王、李、张等7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黄姓。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5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6万元。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636.3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2%、51%、7%,人均纯收入3231元。
大事记
1940年2月10日(农历正月初三日)日军进占海阳城,路经本村,用刺刀杀死村民2人,在小海口杀死赶小海的村民2人。初四日,又在村东杀死村民1人。 1942年9月国民党投降派秦毓堂残部逃窜,本村解放。 1947年11-12月国民党军第五十四师侵占凤城,村民全部转往北部山区,家中粮食和财物被抢劫一空。 1949年7月30日(农历七月初五日)海啸,海水淹没了全村农田,秋作物颗粒未收。 1952年解放军雷达部队、公安部队同时进驻本村。 1955年村成立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2个。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5年投资160万元,建黄海冷风社会福利加工厂冷库,储藏能力50万公斤。 1990年投资78万元,修造一对185马力大型渔船。 1998年冷库因连年亏损,负债累累,无力经营,被迫申请破产。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95公斤。1987年,粮食亩产410公斤,总产73.8万公斤。1983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580公斤,比1978年增长了170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301公斤,总产29.5万公斤。 1987年,村党支部发动群众对原有的苹果树高接换头,品种为红富士、乔纳金等。2000年,全村果园11.33公顷,产量17.5万公斤,收入达到45万元。1998年以来,又先后发展蔬菜大棚190个,常年总收入133万元,全村经济作物总收入178万元,畜牧业收入36万元。 解放初期,全村有小渔船50余只,常年收入5万元。1978年,有渔船20只,收入6万元。2000年,有渔船4只,收入12万元。 2002年,第一产业收入2521.5万元,其中农业收入2427.7万元,畜牧业收入67万元,渔业收入26.8万元。 第二产业1964年,建立小型面粉厂,有职工4人。1965年,建条货厂,职工8人。1985年建养貂厂,职工8人;投资160万元,建50万公斤冷库1处,职工20人。1998年后,先后建立个体缝合加工户35户,从业人员180人。2000年,缝合加工收入105万元;个体冷库收入20万元。1995年起,先后建起农机维修厂2处,摩托车自行车修理铺2家。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800人,收入3070.4万元,其中工业收入3061万元,建筑业收入9.4万元。 第三产业1962年,建立供销社代销店1处,又建起粉坊、油坊、豆腐坊,都规模不大,收入微薄。改革开放后,党支部带领群众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办起了电气焊部、理发店、商店等。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80人,总收入44.4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16.7万元,服务业收入4.7万元,商饮业收入23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清末、民初时,本村有骆泽南执教的文润书馆。1942年解放后,设初级小学,教师3人,学生60人。1978年新建小学校,教师8人,学生160人。之后,学校设施逐步配套,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自建国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专院校者52人。 村重视科技教育,多次聘请专家讲课或派人外出学习参观。到2002年,本村有农艺师职称的3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100公斤左右,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粮。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5年,人均粮食250公斤,全村收入32万元。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1500元,有运输车辆15辆,摩托车86辆,电话240部,彩电500台,电冰箱88台,洗衣机20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破烂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居住面积不足6平方米。1989年,村统一规划街道,规划民房建设。1999年,投资5万元,对全村3条主要街道进行了整修。街两边水沟由水泥石料浆砌,长达2500多米。街道由凹凸不平,污水坑、垃圾堆到处都是,变成了大街整齐,路面平整。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38年,骆本荣在北城阳村由王镜溪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1943年1月成立党支部,黄春山任党支部书记。党支部组织群众进行反奸、反特、反恶霸斗争,全村青壮年全部参加了支前队(约150多名),随军参加了万第讨赵(保原)战斗。1949年,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20名。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6个,党员58名。建国后曾任党支部书记的有黄仕俊、黄道熙、黄传松、黄传书、骆文淀、黄兰熙、李福庆、黄占喜、黄山希。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大队管理委员会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曾任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黄传固、骆本忠、黄和熙、黄仕俊、骆秉堂、黄传松、黄成熙、黄占喜等。1999年5月,黄殿堂当选为首任直选村委会主任。2002年11月,骆衍治任主任。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黄家村.山东省情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1-05-04 21:53
目录
概述
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