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泥涌峡
香港岛正中部,聂高信山和渣甸山之间峡谷
黄泥涌峡的命名沿自从黄泥涌峡一带形成的溪流所流下来的是黄色泥水,故称其为黄泥涌。位于香港岛正中部,聂高信山和渣甸山之间。它是5条道路的汇合处,位置相当险要,在香港仔隧道未通车前,是香港岛东部连接南部的要道。
概念
黄泥涌峡的命名沿自从黄泥涌峡一带形成的溪流所流下来的是黄色泥水,故称其为黄泥涌。
简介
黄泥涌峡是香港的一个峡谷,位于香港岛正中部,聂高信山和渣甸山之间。它是5条道路的汇合处,位置相当险要,在香港仔隧道未通车前,是香港岛东部连接南部的要道。
历史沿革
黄泥涌峡的命名沿自从黄泥涌峡一带形成的溪流所流下来的是黄色泥水,故称其为黄泥涌,后来该溪流被改建成宝灵顿运河(鹅颈涧),现时已填成暗渠。随着溪流而下的山峡口地方被称为黄泥涌谷,即今天的跑马地
1930年代初期,英军意识到日军可能会攻占香港,加上黄泥涌峡在军事上的重要性,所以兴建了大规模的防御工事,包括皇家炮兵第5AA高射炮阵地、榴弹炮炮台以及多个机枪堡等。1941年12月8日香港保卫战爆发,而日军于12月18日成功抢滩香港岛北角,12月19日已抵达黄泥涌峡。当时英军第3义勇军步兵连第7、8、9排,少量苏格兰营及加拿大温尼伯榴弹兵部队D连,为扼守这个通往香港岛南部的要道以及黄泥涌水塘,与日军爆发激战。虽然英军的顽强防守使日军有600多人伤亡使义勇军第3连成为抗战英雄,但日军于12月23日终于成功占领黄泥涌峡及水塘,断绝了香港岛的供水。由于英军已经无险可守,加上香港另一主要山峡湾仔峡于12月25日亦失守,惟有选择投降,结束了香港保卫战,并开始了香港日治时期。
黄泥涌水塘
建在黄泥涌峡的黄泥涌水塘于1899年建成,为香港的第三个水塘。水塘有一弧形的水坝,高50呎、长270呎。但由于水塘储水量小(2,700万加仑)及维修费高昂的原因,该水塘在1978年停止运作。后改建成现时的黄泥涌水塘公园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5 21:55
目录
概述
概念
简介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