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潭米粉是出自湖北省
天门市黄潭镇的特色名吃,以汤鲜、味浓、细滑爽口等著称,是天门人推荐的早餐首选。武汉市
户部巷也有糊汤粉,但是吃到口里全是
胡椒粉,和天门市的黄潭米粉味道大相径庭。
制作流程
黄潭米粉无论在选材还是技巧方面要求都比较高,出师学成并能独立开店的都是能吃苦耐劳,有坚强毅力的人。
黄潭米粉原始的方法是纯手工制作,制作需30多道工艺,历时10天左右完成,每道工序考究,制作比较复杂。其中对大米的选择尤为重要,大米质量的好坏与米粉成粉质量基本无关,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材料是选用被称为“鱼米之乡”的
天门本地产的一种大米压制而成,汤也是以秘方熬制的“
糊汤”(糊hù,四声),主要酱料为“籽酱”,黄潭米粉也被称为“传统粉”“
糊汤粉”、“
糊汤米粉”。
黄潭米粉上面会扑上一层做好的
鳝鱼干,在当地被称为“鳝鱼
臊子”,撒上葱花,翠绿的葱花、雪白的粉丝加上美味可口的鳝鱼臊子,实则为人间美味。
吃法
今天的天门人嗦一碗黄潭米粉的时候,还要加入鸡蛋、炒米和油条,酥脆的食物吸收了浓郁的汤汁,在唇齿中散发鳝鱼和鸡蛋的鲜香,这份灵魂伴侣式的吃法,据说是由余文成在黄潭创办的“余义盛”米粉馆中“万事如意”四件套流传而来。吃的时候用
油条或天门特产“
锅奎”蘸汤,也有一种特别的面食叫“牙滋
锅盔”配合着吃,味道别具特色,唇齿留香。
饮食文化
历史渊源
“天门以西十里,黄潭镇也,盛产米粉。”300多年前,明末著名孝子梅公的母亲生病,不思饮食,日渐消瘦,梅公心疼母亲,因此苦思良策,终制成鳝鱼米粉孝敬母亲,主料籼米健脾润肺,鳝鱼则富含蛋白质,母亲吃过米粉,没过多久就恢复了健康。一碗热气腾腾的古法黄潭米粉,历经30道工序,耗时10天方能完成,其色洁白如玉,其形纤细如青丝,其味鲜美香醇,时间的淬炼和匠人的打磨成就了这一碗街头巷尾的艺术,素有黄潭米粉甲天门之说。
《黄潭米粉赋》
天门以西十里,黄潭镇也,盛产米粉。陆子有云: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水好则粉好,粉好乃味鲜。无论黄发垂髫,皆爱食之。世人怒赞:食家之绝唱。
黄潭粉不似常德粉之圆润,亦不及长沙粉之扁平,细长,糊状,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则太白,施则太赤,加少许鳝丝,增味亦益色。
嗟夫,一碗下肚,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凡间俗事,与我何干!
荣誉传承
2019年11月,黄潭米粉入选《中国楚菜大典》;2022年6月“天门黄潭米粉师傅”被认定为湖北省重点劳务品牌;2022年12月黄潭米粉传承人获得湖北省“创新达人”称号;2023年11月,黄潭米粉入选“天门好品牌”。这些荣誉意味着,黄潭米粉已经成为黄潭镇饮食文化的靓丽名片。
2023年7月,谍战剧《
潜行者》在CCTV1、CCTV8和腾讯视频开播,宣传海报上的“黄潭米粉店”在剧中便是共产党地下联络点,暗藏了多少玄机。
为推动黄潭米粉踏出打破地域限制的步伐,黄潭镇将发展黄潭米粉作为和美乡村农旅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内容,从产品标准化、发展规模化、生产现代化、品牌知名化、营销网络化入手,着力打造传统特色美食一条街,建设了黄潭米粉展示馆和体验店,促进劳务品牌转化为文化品牌和技术品牌,推动形成区域性行业集群,促进黄潭经济社会发展。
2024年11月,天门黄潭米粉制作技艺入选湖北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