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芸(1916—1942),原名景隆,曾用名黄雨凝、黄景,笔名激流,广东梅县
梅城西街(今梅江区城西办事处黄泥墩)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梅县中心县委宣传部长、中共饶埔丰县委书记、中共大埔县委书记、“南委”联络员等职。1942年牺牲于
大埔。
人物生平
黄芸,梅城西区黄泥墩人。出身于店员工人家庭。从小受革命先辈思想熏陶,喜看进步书籍,12岁参加共产主义儿童团,13岁因家贫辍学,先在梅城当学徒,后随其父去印尼,在裁缝店当学徒。
1934年回梅。次年秋,在梅县民众教育馆任助理员,团结一批进步青年,进行抗日救亡运动,组织“海燕剧社”、“强民体育会”、“梅县民众歌咏团”等进步团体,为唤起民众,团结抗日,作了大量的宣传鼓动工作。1937年2月,黄芸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同年6月,被梅县县政府拘留17天,出狱后,受党组织之命,在城东潮塘学校以教书职业为掩护,继续进行活动,积极动员青年学生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同年12月,任梅县中心县委宣传部长,与黎邦、王芝祥等在梅县各中小学师生、店员、职工中发展中共党员,组建中小学党支部、行业支部,为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
1938年,黄芸以梅县抗日游击根据地代表身份参加福建龙岩白沙干部训练班学习,结束后仍回梅县中心县委任宣传部长。同年8月,到兴宁找李戈伦联系工作,途经径心时,被当地国民党乡警逮捕,解押兴宁监狱,经组织营救出狱后,调大埔县委工作。1939年8月、9月间,任中共饶埔丰县委组织部长。12月任县委书记。1940年春,恢复中共大埔县委,任书记。
1941年春,任埔南县委书记。5月、6月间中共改委员制为特派员制,黄芸调“南委”任联络员,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下,他不顾个人安危,经常奔走于基层指导工作。是年12月13日,黄芸往埔南,从湖寮路过双坑口时,遇国民党政府军队,来不及绕道而不幸遭捕。次日,被押往大埔,途经湖寮,正逢圩日,他慷慨激昂地向群众高呼:“人民大众团结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投降派!最后胜利属于人民!”的口号。黄芸被捕后,中共地方组织多方进行营救。均未成功。在狱中,他虽受尽各种酷刑,但坚强不屈,始终未吐露党的机密。1942年1月21日晚就义于大埔茶阳狮子口,时年26岁。
主要事迹
黄芸从小喜看进步书籍,12岁参加共产主义儿童团。19岁在梅城民众教育馆任肋理员,团结一批进步青年,进行抗日救亡运动,组织“海燕剧社”“强民体育会”“梅州民众歌咏团”等进步团体,为唤起民众,团结抗日,作了大量的宣传鼓动工作。1937年21岁的黄芸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同年6月,被梅县国民党政府拘留17天,出狱后,受党组织之命,在城东潮塘学校以教书职业为掩护,继续进行活动,积极动员青年学生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同年12月,任梅县区中心区委宣传部长,与黎邦(黎戈锋)、王芰祥(王平)等在梅州各中小学师生、店员、职工中发展中共党员,组建中小学党支部、行业支部,为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
1938年,黄芸以梅州抗日游击根据地代表身份,参加福建龙岩白沙干部训练学习,结束后仍回梅县区中心区委任宣传部长;同年8年,到兴宁找李戈伦联系工作,途经径心时,被当地国民党乡警逮捕,解押兴宁监狱,经组织营救出狱后,调大埔县委工作。翌年八九月间,任中共饶埔丰县委组织部长,12月任县委书记。1940年春,恢复中共大埔县委,出任书记。
1941年春,黄芸任埔南县委书记。五六月间改委员制为特派员制,调“南委”任联络员,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下,他不顾个人安危,经常奔走于基层指导工作。是年12月13日,黄芸往埔南,从湖寮路过双坑口时,遇国民党政府军队,来不及绕道的他不幸遭捕。次日,被押往大埔,途经湖寮,正逢圩日,他慷慨激昂地向群众高呼:“人民大众团结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投降派!最后胜利属于人民!”的口号。黄芸被捕后,中共地方组织多方进行营救,均未成功。在狱中,他受尽各种酷刑,但坚强不屈,始终未吐露党的机密。1942年1月21日晚,就义于大埔茶阳狮子口,时年26岁。
“为国捐生革裹尸,春秋祭祀表仪隆;大书看取祠门上,忠烈横排两字碑”。梁伯聪在其《梅县风土二百咏》中为忠烈祠所撰的内容,恰如其分地抒发了后辈们对杨广存、黄芸等先烈的追思与缅怀。
何永年回忆黄芸被捕前经历,写到:
黄芸同志,是1941年冬的一天被国民党大埔县同仁区虎南乡乡长何平拘捕,于1942年春的一个深夜被国民党县政府秘密押解至县城(茶阳)狮子口枪杀而光荣牺牲。
当时,我们并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何平是把他当作共产党员进行审讯的。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获恐他的名字叫黄芸,牺牲前任中共大埔县委书记、埔南县委书记、中共南委机关联络干部。黄芸被捕那年,我正好在虎南乡公所对面的明德学校小学五年级念书。黄芸被捕后,学生象潮水一样涌向乡公所,大家都在议论他是怎样被捕的。据说,当时他是路过双坑朝湖寮方向而去,何平是从家里朝乡公所而来,两人在湖双公路上相遇。何平个子很高大,身穿国民党的军服,头戴军帽,脚上缠着脚绑,俨然是一名现役军人。对此,黄芸可能有所警惕, 行至厕所突然停了下来,走进了路旁的厕所。何平好像早已获知黄芸要路过双坑一样,窥测黄荟的动静,发现黄芸在里面吃东西,何平不由分说便把黄芸抓到了乡公所,绑在一条石柱上。当我们去看他的时候,何平正在那里审问他,硬说他是共产党,厕所里吃的不是食物,是共产党的秘密文件,要黄芸招供,黄芸始终不予理会。等到何平走开之后,他便引吭歌唱:“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何平用鞭子鞭打他,企图进行逼供,他也没有动摇,表现出一种非凡的毅力和令人敬佩的英雄本色。
当天午后,在学校寄膳的同学又一起拥到乡公所去,黄芸问我们会不会唱延水谣,我们说,不会。他说,我教你们唱好不好。我们就异口同声地说:好。于是乡公所便响起了:
“延水浊,延水清,
情郎哥哥去当兵。
当兵呀要当抗日军,
不是好铁不打钉。
拿起锄头好种田,
拿起枪杆上火线,
救国有名声。……”
居住在乡公所周围的同学,听见乡公所里面的歌声都跑来了,把乡公所挤得水泄不通,乡公所一时成了黄芸宣传抗日救亡的阵地,直至学楼敲响了入学钟,同学们才逐渐离去。
当天下午,双坑突然来了一支国民党军队,在乡公所周围歇息。团长是操北方白音的大胡子,满脸横肉,他凶神恶煞地手执皮鞭,边打边审问黄芸,企图进行逼供,以向上邀功。黄芸照样置之不理,一言不发,有时还报以轻蔑的大笑。团长一无所获,只好溜之大吉。之后,黄芸被押解到县城(茶阳)投入监狱,直至被秘密杀害。
亲属成员
黄芸出身于店员工人家庭。
外曾祖父:杨瑛,清朝举人。
父亲:黄浩兴,是店员工人。
舅父:
杨广存,是革命烈士,梅县早期的共产党员之一。
母亲:
杨微仪,是梅城地下交通员,从1930年到1949年的近二十年间,奔走在梅州各县,联络于粤闽赣周边各个秘密交通点。
弟弟:黄渊隆
人物故居
黄芸故居敦睦堂建于1804年,三堂二横杠结构,堂式屋,上堂二层建筑,占地面积350平方米。现基本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