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拾遗昕裴秀才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是唐代诗人
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前四句写了深秋之意,秋深寒重,更有空堂,对一点孤灯;其后两句言及诗人自己平日的修行状态,即独自参禅打坐,兼学道家;最后两句点题,写黎昕、裴迪二友的到访,于诗人有陶渊明载酒之欢。全诗毫无惯有之凄苦意,纵是秋夜淅沥,也难耐勃发之意趣,字里行间,一番悠然。
作品原文
黎拾遗昕裴秀才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1
促织鸣已急2,轻衣行向重3。
寒灯坐高馆4,秋雨闻疏钟5。
白法调狂象6,玄言问老龙7。
何人顾蓬径8,空愧求羊踪9。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黎拾遗昕(xīn):即黎昕,其人不详拾遣,官名,有左右拾遗,专掌讽谏。裴(péi)秀才迪:即裴迪,诗人,王维的好友,与王维唱和较多。见过:来访。
2.促织:即蟋蟀,也叫蛐蛐儿。
3.轻衣:单衣。行:将,将要。向:底本注:“刘本作‘尚’。”重(chóng):重衣。
4.高馆:高大的馆舍。
5.疏钟:稀疏的钟声。
6.白法:释家以恶法为黑法,以善法为白法。狂象:比喻妄心狂迷,《涅槃经》卷三十一曰:“心轻躁动转,难捉难调。驰骋奔逸,如大恶象。”
7.玄言:深奥玄妙的言论,指探讨老庄玄理的谈论。老龙:传说中的圣者老龙吉。《庄子·知北游》:“婀荷与神农同学于老龙吉。”
8.顾:光顾。蓬径:长满野草的小路。
9.求羊:求仲、羊仲。据《
群辅录》载:“求仲、羊仲不知何许人,以治车为业,逃避名声。其时蒋无卿离兖州,还杜陵,以荆林塞门,家中有三径而不出,只有求仲、羊仲二人与之交游,时人谓之二伸。”此处以二仲代指黎昕、裴迪二人。
白话译文
深秋中蟋蟀的鸣声已经急促了,着单衣已感寒意而即将添衣。
寒雨孤灯坐落于高大的馆舍,一阵稀疏的钟声透空来。
以佛法调理自己,灭除诸妄心恶念,又探讨老庄玄理的谈论,兼学道家之言。
黎昕、裴迪二友眷顾我的隐居处,我自己只觉得心里有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作于王维辋川隐居时。《唐才子传》载:“维别墅在蓝田县南辆川,亭馆相望。尝自写其景物奇胜,日与文士丘丹、裴迪、崔兴宗游览诗,琴自乐。”王维、裴迪之交,始于终南山,时约于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于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秋季的一个雨夜,诗人正在房中独自参禅打坐,潜心向佛,这时两位友人来访之,故有此作。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此诗与《
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意境相仿而更为浑成。此应缘于一者“夏日”,一者“秋夜”。而人生之年岁、境界似亦是“夏日”“秋夜”之别。故而心意尤为安稳,气象分外沉浑。深秋、虫鸣、凄雨、空堂、寒灯,此俱伤感之境象,自为抒愁感伤之良时。然此诗毫无惯有之凄苦意,颇为难得。概此晚挚友见访,兴会高论之余,兴致仍是盎然。由是纵是秋夜淅沥,也难耐勃发之意趣。字里行间,因之有此一番悠然。因亲情中缺失人生重要一环,故而王维于友朋之道甚为倾心,诗中与友朋唱和、同游,抒发相亲、相慕之作者众多。由是不难知晓,于此凄风苦雨之际,生性纤敏之王维,竟能如此安稳,狂象得以调伏、静心以问玄。黎昕、裴迪“见过”,于王维有陶渊明载酒之欢。
此诗开篇,有意描摹深秋之意,秋已深、寒已重、雨已侵,更有空堂,对一点孤灯。然而此际忽然一声疏钟透空传来,点晴处正在于此。由是作者瞬时感悟,豁然一切,白法已调狂象,玄言已问哲人。此诗除沉稳之意趣外,另一别致处即在此“玄言”。诗佛并非是侍僧,终有“士子”之心。虽倾心于禅,但并未一心于禅,中国古代“士子”的明哲处即在兼包并蓄,无论何方神圣,于吾有用即为吾用。或被讥为心志不专,然人生之要义本在“护生”,志专而害生、妨生者亦有何义。所以“士子”此举最为温润、最有亲情。由于同是“士子”,王维此处佛、道并用,释、老并观,如十八般兵刃逐一对治,终于此凄风苦雨之际,调伏之悠然自得。最后一“空愧”语,自是惯常之以退为进之法。此一番自得之情,已是无言自喻耳。
名家点评
清代文学家张谦宜:(“寒灯”二句)写意画令人想出妙景。(《茧斋诗谈》卷五)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铁民:(“白法”二句)可见诗人是佛、道并修的。(《王维新论》)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
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
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
王右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