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三棱
香蒲科黑三棱属植物
黑三棱(学名:Sparganium stoloniferum (Buch.-Ham. ex Graebn.) Buch.-Ham. ex Juz.)是香蒲科、黑三棱属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块茎膨大,比茎粗2-3倍,或更粗;根状茎粗壮。茎直立,粗壮,高0.7-1.2米,或更高,挺水。叶片具中脉,上部扁平,下部背面呈龙骨状凸起,或呈三棱形。圆锥花序开展,长20-60厘米,具3-7个侧枝,每个侧枝上着生7-11个雄性头状花序和1-2个雌性头状花序,果实长6-9毫米,倒圆锥形,上部通常膨大呈冠状,具棱,褐色。花果期5-10月。分布于阿富汗、朝鲜、日本、中亚地区、西伯利亚及远东其他地区、中国、美国和加拿大。黑三棱通常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湖泊、河沟、沼泽、水塘边浅水处,仅在中国西藏见于3600米高山水域中。
形态特征
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块茎膨大,比茎粗2-3倍,或更粗;根状茎粗壮。茎直立,粗壮,高0.7-1.2米,或更高,挺水。叶片长(20-)40-90厘米,宽0.7-16厘米,具中脉,上部扁平,下部背面呈龙骨状凸起,或呈三棱形,基部鞘状。
圆锥花序开展,长20-60厘米,具3-7个侧枝,每个侧枝上着生7-11个雄性头状花序和1-2个雌性头状花序,主轴顶端通常具3-5个雄性头状花序,或更多,无雌性头状花序;花期雄性头状花序呈球形,直径约10毫米;雄花花被片匙形,膜质,先端浅裂,早落,花丝长约3毫米,丝状,弯曲,褐色,花药近倒圆锥形,长约1-1.2毫米,宽约0.5毫米;雌花花被长5-7毫米,宽约1-1.5毫米,着生于子房基部,宿存,柱头分叉或否,长约3-4毫米,向上渐尖,花柱长约1.5毫米,子房无柄。果实长6-9毫米,倒圆锥形,上部通常膨大呈冠状,具棱,褐色。花果期5-10月。
该种植株高大,粗壮;且有大型圆锥花序,主轴无雌性头状花序;果实大,具棱,易于区别。
生长环境
黑三棱通常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湖泊、河沟、沼泽、水塘边浅水处,仅在中国西藏见于3600米高山水域中。黑三棱喜湿润气候,耐寒,不怕酷热,适应性强,以含腐殖质丰富的壤土为宜。
分布范围
黑三棱分布于阿富汗、朝鲜、日本、中亚地区、西伯利亚及远东其他地区、中国、美国和加拿大。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新疆、江苏、江西、湖北、云南等省区。
生长习性
黑三棱植株完全淹没于水中14天对植株存活影响不明显;但超过14天后,其生存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存活率显著下降;到第28天时,水下10厘米和50厘米的植株存活率为30%左右,水下20厘米的植株存活率则达到62.5%。植株完全淹没于水时,活性的升高有利于植株对不利环境的抵抗;但酶活性长时间维持在60微克/分钟以上植株的正常代谢活动受到严重的胁迫,7天内植株就会大量死亡。
繁殖方法
黑三棱用块茎繁殖。冬季收获的块茎,浇透水,放于客土中贮藏,翌春用贮存的块茎或临时挖取的块茎为繁殖材料,按30厘米开穴、深约10厘米,每穴平放块茎2-3个,栽后浇灌清水,经常保持有水。保持水深15-20厘米,待苗高20-25厘米左右时即可移栽。
栽培技术
移栽:移栽地于早春将地块施肥,耙平。栽前将苗床灌水,拔出幼苗,随拔随栽于放净水的大田中,株行距可按15-20厘米×30厘米浅栽于泥中。肥沃土地可适当加大株行距,栽后灌水6-8厘米深。
浇水:栽后2个月内必须有充足的水量,其后可时有时断,以利晒田提高地温,促进生长,但水深不能没顶,以免造成苗株死亡。
施肥:返青后可每666.7平方米施人粪尿或饼肥50千克,尿素10千克,施肥时排水,仅留浅水撒施。3个月后可酌情再施1次。
拔草扶正:早期拔除杂草。7-8月易发生倒伏,要及时剪顶扶正,并防止家畜家禽危害。
采收加工:地上茎枯黄时即可采收,挖前10-15天排水晾地。割去地上茎叶,留10-15厘米茬,用锹挖或拔出,根茎用三棱叶盖好,以防风干,晒千不易去皮。刀刮去皮,将毛根里皮刮至呈粉白色处为度。晒干,晒时不可让雨水露水淋湿,以免变质。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黑三棱是中国常用的中药,即“三棱”,以其块根人药、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等功效。主治气血凝滞,经闭,产后淤血腹痛,饮食积滞,跌打损伤等病症。
经济观赏:黑三棱是黑三棱科中重要经济植物;亦用于花卉观赏。
参考资料
黑三棱.中国自然标本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5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