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尾土拨鼠是啮齿目松鼠科爬行动物,黑尾草原犬鼠。体长大约三四十厘米,肩高10多厘米,身体长大而肥壮,头部短而阔;颈部粗短,耳朵短小。体毛主要为灰褐色;腹部为灰黄色;尾巴末端为黑色。寿命8年。
黑尾土拨鼠体长28—35厘米,尾长6—10厘米,体重500—1500克。身体长大而肥壮,头部短而阔。颈部粗短,耳朵短小。体毛主要为灰褐色。腹部为灰黄色。
尾巴末端为
黑色。
黑尾土拨鼠白天活动,善于挖掘洞穴,以草本植物为食。它们的洞穴能根据自然地形分成若干个区,仿佛是一个“城镇”。一个群体通常约占地2公顷,这是“城镇”的一个基本单位。同一集群中的成员共用一条特别建造的地道,领域里的食物也是共享的。
黑尾土拨鼠打洞时,用前肢将土挖掘,然后后肢将扒松的干土踢出穴外。进口处四周有一圈堆高敲实的泥土,形成防洪堤。穴口下90厘米深处有个守卫室,是它们遇到危险时退避躲藏的地方。从这里有几条岔道通向居住室、贮藏室,主巢往往设在地穴的尽头处,铺有草垫。
黑尾土拨鼠在洞穴外彼此相遇时,必须辨认一番。除了用眼来辨别,更常用的方式是整理皮毛、游戏和“接吻”。所谓接吻,实际上是一种嗅觉和触觉的交流,双方嘴碰嘴,还龇牙咧嘴,仿佛准备打架似的。一旦入侵的黑尾土拨鼠在尖锐牙齿相向的时候,通常都会逃避退却,而同属一群的成员却安然留下。
黑尾土拨鼠相邻的集群虽然常有边界之争,它们都会利用大叫或者像狗那样吠声,来宣布它们的“领域权”。幼仔常常由于好奇心,跳出洞外去探望,侵入其他群体的领域,最初会被容忍,可是一旦它们发育成熟,再入侵别的群体领域时,就会被领主用恐吓方式把它们赶走。在遇到危险时,接壤的黑尾土拨鼠群体却“有难同当”,合作防范从天空扑来的鹰隼,以及在地上或地下潜近侵袭的獾、鼬、郊狼和猫科动物等。当一只
黑尾草原犬鼠发觉危险的迹象时,发出一连串像小狗般的叫声。如果危险越大,叫声越急促。这些信号传遍“鼠城”,大家争先恐后地躲进地道。邻近的各个集群也都对此做出反应。
黑尾土拨鼠就以这样的方式保持着一种“社会性”结构,“城镇”的居民几乎平均分布,一代代地传下去。它的生机总是旺盛的,充分显示其社会组织的优越性。黑尾土拨鼠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不同的时期选择不同的牧草取食,干旱时会迅速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食物有西方的小麦草,野牛草,莎草,俄罗斯蓟(猪毛菜碱),仙人掌,滨藜属和山艾树(蒿属)等。
分布于加拿大,墨西哥,美国。这主要是一个大平原物种,通过北美洲的西部和中部大平原,从萨斯喀彻温省南部至加拿大(法国河谷)的蒙大拿州南部,德克萨斯州西部,新墨西哥州,亚利桑那州东南部,在美国沙漠草原和索诺拉州东北部,墨西哥北部。而从亚利桑那州东南部,新墨西哥州西南部,该物种在当地许多区域内的已灭绝。
黑尾土拨鼠的繁殖量,怀孕率,产仔数,幼仔的成长速度和存活年龄,都取决于当年的食物丰盛与否。在繁殖季节开始后,一个小圈子通常是由1名成年雄鼠,3至4只成年雌鼠,和几只一岁龄的雌雄鼠组成。
黑尾土拨鼠和大多数啮齿动物不同,每只雌鼠只产一窝幼仔,每胎产2个以上的仔。虽然这样,群内数目仍然在增加,因此,就要防止过于挤迫的灾祸,逐渐保持“城镇”相当的数量。这时候,一个集群中的某些成员,就外迁到“城镇”以外的地区去,组成新的集群,把洞穴留给固守原地的同伴。有时,一个集群繁殖过多,而邻近一个集群生育不多,就不需外迁,去“并吞”一部分“城镇”。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ver 3.1 2009年濒危物种——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