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抹黑节
节日
抹黑节在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锡伯等少数民族中都有,他们分别称为“抹黑日”、“黑灰日”或“抹黑节”,时间在正月十六。他们都认为正月十五是年节结束的界点,这天“天神归界”,人间的新生活从正月十六开始。十六的清晨,早起的老人给尚未起床的儿孙脑门上抹一点锅底黑灰。随后,青年人走出家门以抹黑的方式互相祝福。他们认为这一天不把脸抹黑,那么一年就不吉利。抹黑在这里成为佑护生灵的节庆礼仪。
简介
民俗含义
尚黑习俗,在民间主要遗存在人生礼仪与节日庆典等民俗模式之中。脸面可以说是人体的第一部位,珍重脸面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露脸”与“丢脸”就成为关乎个人或群体荣誉的大事。“抹黑”的主要身体部位在人的面部,朝脸上抹黑在民间传统中表达的是一种善意的祝愿,是给人们的脸上添彩。“抹黑”这一具体习俗起于何时,殊难考定,但它源于黑色魔力应该说是没有问题的,黑色在这里代表的是喜庆的色彩。在鄂东英山谁家添了贵子,谁家的长辈就成了“抹黑”的对象,这种抹黑行为在那儿称为“打喜”,主人被抹了大花脸,还高兴地给人倒糖茶。鄂东在魏晋时曾有大批蛮人迁入,号称五水蛮,五水蛮为巴人廪君之后,巴人属戎羌系统,所以说鄂东“抹黑”风习有着非常古老的渊源。
在戎羌故地甘肃天水、青海大通的婚俗仪式中有“闹公婆”的习俗,“闹”的主要内容就是在公爹脸上抹锅墨子,以祝福取乐(《青海风俗简志》,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山东无棣婚礼中“闹婆婆”,客人朝婆婆脸上抹锅底灰,婆婆高兴,抹得越多,说明越有人缘(《山东民俗》,山东友谊书社,1988)。河南驻马店也有同样的抹黑习俗。
在人生礼仪中尤其是在婚礼中为什么要给男方家庭的成员而不是当事人脸上“抹黑”,这也是一个惹人思索的有趣的民俗景观,除了一般性的热闹与祝福外,它另有隐义,那就是祈请一种家族的生殖力量,以求子孙繁衍。在以家族为基础的社会,婚姻不仅仅是新婚夫妇之间的私事,它关乎家族的存续,所以公婆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抹黑对象。此外一则民族志资料也生动说明了这一点,在瑶族除夕夜“跳堂舞”中,男的打起长鼓到另一房族去跳,这房族的姑娘就用锅灰抹黑男人的脸,抹得越黑越吉利,象征这个房族人丁的兴旺,暗示着家族强盛(《中国象征词典》第195页,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
表现形式
“抹黑”在节庆习俗中亦有着生动表现,在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锡伯等少数民族中都有抹黑节,他们分别称为“抹黑日”、“黑灰日”或“抹黑节”,时间在正月十六。他们都认为正月十五是年节结束的界点,这天“天神归界”,人间的新生活从正月十六开始。十六的清晨,早起的老人给尚未起床的儿孙脑门上抹一点锅底黑灰。随后,青年人走出家门以抹黑的方式互相祝福。他们认为这一天不把脸抹黑,那么一年就不吉利(《黑龙江少数民族风俗》,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抹黑在这里成为佑护生灵的节庆礼仪。
锡伯族抹黑节
简介
锡伯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其祖先是古代鲜卑人,居住在我国东北。锡伯族的一部分,在清朝迁徙到新疆。如今,生活在辽宁的锡伯族人民,其生活习惯和民间礼俗,都颇具特色。 抹黑节是新疆锡伯族(满人后裔)的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六的清晨,这种节日便开始了。据传说,这天“五谷之神”要下凡巡视,人们互相往脸上抹黑,是为了祈求五谷之神不要把黑穗病传到人间,以确保小麦的丰收,保佑百姓平安。所以这一天,人们起的特别早,把晚间准备的抹黑布(抹锅底的黑灰)或毡片带上,大家你追我赶的上 街往脸上抹黑,相互观望,笑声不止,十分有趣。也有成群结伙挨家串户去抹黑的;有的早上还未来得及起床 ,就被抹的一脸黑的。见到老年人也不放过,不过要先请安,后跪施礼,再向老人额头上抹一小点黑,被抹上 黑是吉祥的象征,可以避免灾难,得到幸福。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抹黑”已渐渐被废除,“抹黑节”变成 男女青年的一种娱乐性活动。
习俗
人们清晨早早起来,年轻人就成群结队,手里拿着准备好的浸了清油、沾上锅底烟的“库肚苦”(布或毡片),挨家挨户走,只要一遇上人,不分男女,捉住就往脸上抹。那些还没起床的人,也会被人掀开了被子,抹个一团漆黑。锡伯族普遍尊敬老人。这一天如果遇见老人,必须先请安后下跪,在得到老人的允许后才能半跪着给老人抹一点点黑,或者由老人自己抹。按风俗,谁在这一天里不往脸上抹黑,这一年他就会不吉利。据民间的传说,抹黑节的用意是请求五谷之神免除庄稼的黑穗病,保证大丰收。
节日传说
锡伯族过抹黑节由来已久。据说很久以前,住在一条小河边的一户勤劳夫妇救了一只负伤的燕子。等燕子伤好后,这对老年夫妇便把它放回了大自然。过了不久,这只燕子给这对老年夫妇衔来一粒饱满晶亮的小麦种子。他们就把种子埋在院里,让其发芽成长。到秋天,这颗种子长成的禾苗每一节上都长满了沉甸甸的穗,一粒种子竟收了一斗。第二年,这一斗种子竟收了十斗。喜讯传开,远近邻舍都纷纷来借种。从此,锡伯人开始种小麦了。 巡天神知道这件事后,派他的神犬告谕大家,往后人吃面粉,狗喂麸皮。有年春节,有个年轻媳妇把烙糊了的发面饼子喂了狗。这下巡天神大怒,施神法把所有的小麦都变成了黑丹。全村人集体向巡天神祈求,请他恕罪。他们表示宁肯往自己脸上抹黑,也不愿让小麦变黑。巡天神被锡伯人的诚心所感动,收回了神法。但他临走时,用手从麦根向上一捋,挤走了所有节上的穗子,只留了顶上的一穗。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种的小麦只有一只穗子的原由。 因为每逢正月十六日,正是巡天神来视察的日子,所以一到这天,锡伯人不等天亮就纷纷出门,往彼此脸上抹黑,好让巡天神看见他们的诚心,免去小麦的黑穗病。这就是今天锡伯族抹黑节的来历。
达斡尔族抹黑节
简介
正月十六日是一年一度的达斡尔族传统节日“阔德格·乌都日”。 阔德格·乌都日”汉语意思是“抹黑节”。据传说,每年农历正月十六这天,“五谷之神”要下凡巡视,人们互相往脸上抹黑,是为了祈求“五谷之神”不要把黑穗病传到人间,使小麦丰收,百姓平安。按照达斡尔族的风俗,这一天族里的长者都要早早起来,给每个族人的额上抹上一个黑点。年轻人手涂抹油的锅底黑灰,争相涂抹在对方脸上,以此互相取笑逗乐。因此,这天早晨,少男少女们的面孔,常被抹得黑油油的。达斡尔人认为,这种抹黑娱乐,象征着吉祥、好事不断。
习俗
随着身着艳丽民族服饰的达斡尔姑娘跳起的民族舞蹈《打酸奶》,“抹黑节”活动开始了。姑娘优美的舞姿引来一阵阵喝彩,高亢的歌声让大家陶醉。可是在欣赏了两台舞蹈、一首歌曲后,记者纳了闷:“怎么还不见人们互相抹黑呢?”精彩的节目当然留在后面。跳着达斡尔族传统祝酒舞蹈《哈肯买》的舞者们此时走下了舞台,融入了观众,向观众发出了共舞的邀请。正当记者盛情难却要随着姑娘们的舞蹈端起酒杯时,低头赫然发现舞者们手中的道具酒碗里居然盛着的是黑漆漆的锅底灰!还没等记者反应过来,额头便被蜻蜓点水般的印上了一个黑点。显然,作为客人,姑娘对记者是手下留情的,记者只听见身后一个浑厚男声惊讶地大喊“噢呦!”,一名达斡尔族汉子的脸上就被抹得一片乌黑。 当大家伙儿明白了怎么回事,最初的几声惊讶很快变成了连绵不绝的欢笑。不管你是穿着艳丽民族服装的达族群众,还是一身正装的尊贵客人,此刻每个人都变成了“包公”。女人们团结起来,追得男人们满场乱窜,只要被抓到了就摁在凳子上抹得满脸乌黑。男人们不甘束手就擒,用手指再蹭上脸上的黑灰,抽空反抹一道。这天,脸越黑的人越是得意,因为祝福他的人也最多。即便是老年人,在这天同样会“被黑”,只是这时娃娃们可不敢撒野,得先向长者施礼请安,然后才能向老人额头抹一小黑点。镜子里的老人脸黑心乐和,个个笑得开心。 直到几碗黑灰都变成了人们脸上的欢笑和祝福,活动才告一段落。品尝着用稷子米面拌以糖和牛油压成的“瓦特糕”和用发酵的稷子米面揉好后卷成8字形用油炸成的“希日格乐”,达族特色民族食品让记者既开了眼界又饱了口福。“我们小时候都是拿锅灰拌上牛油,或是拿生土豆一切两半,趁湿在煮饭用的大铁锅底像研墨一样使劲磨一会儿,这样抹在脸上又黑又亮,几天都洗不掉。”脸被画成花和尚的梅里斯达族学会理事长陶贵水告诉记者。 “‘抹黑节’可不只是热闹,对达斡尔人来说其传统意义也十分重要。在达斡尔传统中,正月十五才是一年的终结,相当于除夕,新生活是从正月十六开始的,这一天相当于农历新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都住上楼房,现在民间已经很少有狂欢式的抹黑了,但达斡尔人还会在‘抹黑节’这一天相聚,互致问候、祝福,为家人、朋友象征性地在额头上点上一个黑点。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同胞们都太平无事、幸福安康。”
鄂伦春族抹黑节
正月十六这天,鄂伦春人用锅底灰抹在脸上,据说可以驱妖避邪、保平安。
这天,不论男女老少,两手抹上锅底灰,走家串户相互抹脸。鄂伦春人是乐观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也表现在话语的幽默与豁达,他们在深山密林中,会用很多方式排遣那种孤寂,他们也在寻找着各种快乐,像春祭、秋祭、祭太阳神、祭月亮神等,他们也会欢度一些节日,但这些节日大都与宗教有关,抹黑节就是其中一种。
各家大人孩子把锅底灰用水或油搅拌,见到人就往脸上涂抹,这是为了赶鬼怯邪,鬼见到人脸黑就害怕被吓跑了。这天一大早,人们想尽各种办法把别人的脸抹黑,而想办法不让别人抹到,于是就形成了相互追逐、相互嬉戏的热闹祥和场面。
抹黑通常都是在平辈人之间进行。为了增加节日的气氛,有时也象征性的抹一抹长辈,但在抹黑之前先向长辈下跪磕头,先征得长辈同意后才象征性的往长辈的脸上抹一点黑,否则是不允许的,因为他们十分讲究尊老爱幼。这天部落里很热闹,大家也都很快乐,逐渐使这项活动变成了节日。
抹脸时也有禁忌:子女不能给父亲抹,大伯子与弟媳之间不能相互涂抹之外。
彝族的抹黑节
广西隆林、西林一带的彝族,在农历新年或过节时,凡有姑表兄妹关系的男女青年,都在双手上带着锅烟煤,遇见时双方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抹黑,以示深情和祝贺。除此以外,即使没有姑表亲属关系,但族规允许互相可以婚配的人,也可以互相抹黑。来参加过节的客人及外民族的来宾,也会受到抹黑脸的接待,以示欢迎和祝福。
蒙古族抹黑节
“抹黑节”是松辽地区从事农业的蒙古族人的节日,时间也在正月十六日,其意为正月十五日新年结束就进入“黑月”,即将备耕务农。据说是因为庄稼出现“黑穗病”, 为了避免减产,人们便以抹黑的形式向天神祈祷。抹黑的仪式一般在正月十六日太阳出山之前。青年人用葱头或白菜帮子沾油擦上锅底灰,三五成群地走邻串舍,向称呼嫂子的妇女和年轻媳妇脸上抹黑,有的老人也为孩子抹额头。外人往自己家媳妇脸上抹黑,老年人认为非常吉祥。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9 15:49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