黥,汉语二级字,拼音qíng,黥,又称
墨刑,其法是以刀刻凿人面(体)再用墨涂在刀伤创口上,使其永不褪色。1.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后亦施于士兵以防逃跑:~首。2.在人体上刺文字或图案并涂上墨。
3、又如:黥首刖足(刻额染墨,截断双脚);黥布(英布,汉高祖的大将、功臣。因犯罪被黥面);黥首(汉代刑法之一。其法在罪人额上刻字染墨);黥面(在脸上刺字涂墨);黥徒(受黥刑的犯人。引申泛指囚徒,罪犯)。
〔古文〕《唐韵》《
集韵》《
韵会》《正韵》渠京切,音擎。《说文》黑??在面。《荀子·正论篇》墨黥。《注》以墨涅其面而已。或曰墨黥,当为墨幪。以墨巾蒙其头而已。《书·吕》爰始淫为劓刵椓黥。《疏》黥面,卽墨也。《周礼·秋官·司》墨罪五百。《注》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 又姓。汉有黥布,初姓英,咎繇之後。布以小时有人相云当??而王,故姓黥以厌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