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榆林城,其重要标志就是“北台南塔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明清建筑古迹。“北台南塔”是指城北的“长城第一台”———镇北台和城南的凌霄塔。
鼓楼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有,去过的鼓楼大城市里的诸如西安北京南京、中小城市比如大同银川聊城临汾,榆林属于后者,规模不大,但是风味醇厚。位于陕西最北端的榆林,是一座典型的西北城市,然后,和大多数的城市一样,古建筑在上个世纪的“破城”运动中,大多被破坏或者拆除,当人们真正意识到,古建筑才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时,很多城市已经同质化了,千篇一律的现代建筑,让我们找不到城市本来的特色。榆林的鼓楼,就是在近几年重新恢复的古建,包括文昌阁、凯歌楼、鼓楼这3座古楼,同时对北大街南大街进行了改造,保护和恢复了老建筑和民居,再现了明清时候建筑风貌。虽然鼓楼已经不再具备当初修建它时候的功能,但是鼓楼代表着城市的一种积淀。走在古街上,看到人们对于老祖先留下来的古建,经历了建、拆,再建这样的过程,其实心里还是觉得很无奈,如同北京的外城墙一样,如果不是大多在上个世纪被拆毁殆尽,如今的北京城墙,不知道又会吸引来自多少世界各地的游客。走在榆林的这条老街上,心中还是感到一丝欣慰,至少,人们已经慢慢意识到了,古人留下的东西,不仅仅是老物件,而是一种精神和一种传统,更是一种真实的财富!
二郎山,俗称西山,位于神木县城西1公里的窟野河与芹河交汇处,因其山上有二郎庙延名。文人墨客视其貌似驼峰,又多称“驼峰山”。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武宗皇帝巡行驻跸,赐名“笔架山”。二郎山巍峨峻秀,挺拨险要,东西石壁陡峭,松柏挺立,前后两峰凸起,中稍低凹,两峰中断处原建有一木桥,游人攀蹑而过,名“断续桥”。李自成行宫在米脂县城北的盘龙山上。相传为古代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公元1606至1646年)回乡省亲而建的行宫,造型古雅,气势壮观。
米脂县博物馆设在行宫内,馆内陈列本县出土的东汉画像石和其它历史文物。白云山庙位于佳县城南5公里的白云山,东距黄河西岸约1公里。据《州志》云,白云山因峰顶常有白云缭绕,故名。山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直抵黄河西岸,依山建庙,故名白云山庙,也称白云观。
榆林地处陕西最北端,夏季比起关中地区要凉爽不少,是避暑的好地方,此时除了游览各种文物古迹之外,更可以去“沙海明珠”红碱淖戏水。秋季则温度适中,凉风送爽,可尽赏黄土高坡的天高云淡。不过榆林早晚温差较大,需准备御寒衣物。 榆林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温差变化大。榆林处于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之间的过渡地带,沙化风蚀和水土流失严重,因此榆林的风沙很大,尤其是春季,常有扬沙天气。夏秋两季最适合去旅游。
1958年将十二县并为榆林(横山)、神木(府谷)、靖边、定边、绥德(吴堡、清涧、子洲)、米脂(佳县)六县。1961年所并各县恢复原制。1968年将
榆林专员公署改为
榆林地区革命委员会,为一级政权机构。1979年改为
榆林地区行政公署,为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1988年9月2日,榆林县改为县级榆林市。2000年7月1日,榆林地区行政公署撤销、设立地级榆林市,原县级榆林市改为榆阳区。榆林秧歌是一种开放性艺术表现形式。说它居于开放性,是因为榆林秧歌像生长在黄土地上的毛头柳一样随处都可以生长。院落里、碱畔上、大路间都是秧歌表演的好场所。榆林秧歌的另一个特点是与喜庆结伴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