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有一个读书人善于作画,画了一幅鼠图,送给县令。县令起初不懂得爱惜它,把这幅画随意地挂在墙上。每天早晨经过挂画的地方,那幅画总是落在地上,挂几次落几次。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有一天黎明时候,县令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跳起来追赶那幅
鼠画。于是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许多的猫,没有一只猫不是这样。于是县令才知道这幅画上的老鼠画得逼真。
4. 一轴:画用轴装,一轴就是一幅的意思。轴,此指装裱成卷轴的画。
(2)词的活用,就是一个词本来具有一定的
语法功能和作用,是属于某一词类的,而不兼其他类,但是在具体
语言环境一幅挂在墙上的画,为什么“屡悬屡坠”呢?原来是猫错误地把图画中的老鼠当成了真正的老鼠去捕捉,才弄落到地上的。当县令举起
画轴的时候,那
猫又“踉跄逐之”。不止是这只猫是这样,而且“以试
群猫,莫不然者”。作者从头到尾始终没有对图画本身作一句直接的议论评说,只是借助猫的错觉来烘托映衬。猫的眼睛是何等锐利灵敏,然而猫居然多次把图画中的老鼠当成真鼠,由此可见,
鼠画得是何等逼真精妙,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效果很好。我们在作文描写刻画人物、事物的时候,不妨学习作者这种侧面烘托的
写作手法,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我们笔下的人物、事物更加生动形象。
曾敏行(1118—1175) ,
南宋吉州
庐陵吉水(今属江西)人,字达臣,号独醒道人、浮云居士、归愚老人。与
胡铨、
杨万里、
谢谔相友善。年甫二十,以病废,不能仕进,遂专意学问。亦工画
草虫。敏行所著文《
独醒杂志》,其子三聘编为十卷,杨万里为之序。卒于
宋孝宗淳熙二年。
古者有亡书,无亡言。南人
之言,
孔子取之。夏谚之言,
晏子诵焉。而孔子非南人,晏子非夏人也。南北异地,夏周殊时,而其言犹传,未必垂之
策书也,口传焉而已矣。故秦人之火能及漆简,而不能及
伏生之口。然则言与书孰坚乎哉?虽然,言则怪矣,而言者有在亡也,言者亡则言亦有时而不坚也。书又可废乎。书存则人诵,人诵则言存,言存则书可亡而不亡矣,书与言其交相存者欤。 庐陵浮云居士曾达臣,少刻意于问学,慨然有志于当世,非素隐者也。尝与当世之士商略古今文章,
前代之豪杰,知光武不任功臣,而知其有大事得论谏。知武侯终身无成,而知
司马仲达实非其对。知
邓禹之师无敌,而知其短于驭众。知
孙权之兵不勤远略,而知其度
力之所能。若夫以
兵车为活城,以纸鸢为本于兵器,谈者初笑之,中折之,卒服之。古之人固有生不用于时,而没则有传于后,夫岂必皆以功名之卓著哉!一行之淑,一言之臧,而
传者多矣,其不传者亦不少也,岂有司之者欤?抑有幸不幸欤?抑其后世之传不传,亦如当时之用不用,皆出于适然欤?是未可知也。若达臣之志而不用世,是可叹也。既不用世,岂遂不传世欤?达臣既没,吾得其书,所谓《
独醒杂志》十卷。于其子三聘,盖人物之淑慝,议论之予夺,事功之成败,其载之无谀笔也。下至谑浪之语,细琐之汇,可喜可笑可骇可悲咸在焉。是皆近世贤士大夫之言,或州里故 老之所传也,盖有予之所见闻者矣,亦有予之所不知者矣。以予所见闻者无不信,知予之所不知者无不信也。后之览者,岂无取于此书乎? 郭熙乙巳十月十七日诚斋野客
杨万里序。
侧面描写文中东安人士的画技超群,其
鼠画栩栩如生,形态逼真。文中却没一句话直接介绍或描绘画面上的老鼠,事实上即使介绍或描绘了,也很可能是平庸之笔,因为难于写得形神皆备。作者巧妙地避开难点,大写其猫,说猫见了轴上的鼠画“踉跄逐之”,“踉跄”两字,极力描写猫的急于追逐,而猫的急不可待又正说明鼠画逼真,把猫儿的错觉写得愈活,就愈能烘托出鼠画的活灵活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