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部恶性肿瘤
病理名称
在我国是多发肿瘤之一,广东省发病率最高,其次是广西、湖南、福建等省。东南亚各国发病率也高,总之黄种人发病率高。年龄在40~60岁之间。男多于女。病因未明。遗传、病毒因素(特别是EB病毒)、环境因素(多与亚硝胺和多环烃类有关)等可能为致病原因。由于鼻咽部位置隐蔽,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误诊和漏诊。常见症状有鼻出血,特别是晨间向后吸鼻时涕带血。或有鼻堵及咽鼓管阻塞症状。病人可有分泌性中耳炎听力下降颈部淋巴结肿大常为首发症状。如侵犯颅神经,则有头痛等症状。晚期可有肝、肾、颅内、骨等处转移。
病因及相应疾病
1、EB病毒
现如今认为,EB病毒和鼻咽癌关系密切:(1)从鼻咽癌组织中可分离出带EB病毒的类淋巴母细胞株,分离阳性率为68.7%,这些细胞株均带有EB病毒抗原,少数可在电镜下找到EB病毒颗粒;(2)鼻咽癌患者体内不仅存在高滴度EB病毒抗体,而且其抗体水平随病情发展而变化;(3)IgA抗体对鼻咽癌具有比其它抗体高的特异性;(4)鼻咽癌低分化和未分化者的EB病毒核抗原(EBNA)检测为100%阳性,而头颈部其它肿瘤全部为阴性。
2、环境因素
现如今,已有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环境因素对鼻咽癌的发生、发展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认为居住环境中烟的暴露、腌制食品的过多摄入与鼻咽癌发生相关;多食蔬菜、水果为保护因素。
3、遗传因素
近年来,有关鼻咽癌的分子机制研究为揭示鼻咽癌的病因提供了重要线索。鼻咽癌是许多微效累加基因和某些环境因素等共同作用引起的多基因遗传疾病
(1)鼻咽癌的染色体异常
鼻咽癌组织的染色体多为非整倍体,包括多倍体亚二倍体。其结构突变以易位、缺失和重排多见。
(2)鼻咽癌中癌基因的改变
鼻咽癌癌基因的改变,如ras、C-myc、Ha-ras、bcl-2等。
(3)鼻咽癌肿瘤抑制基因的改变
有关鼻咽癌肿瘤抑制基因的改变,如p53、VHL、pRb2p130、Rb、p16MTS1、p21WAF-1CIP-1等。
鉴别诊断
1、询问有无家族史
2、多在30~50岁发病,男多于女。
3、患者如有回吸血涕、自觉口内有血腥味、擤涕带血及一侧颈上部淋巴结肿大等,应疑及本病。
4、有颈淋巴结转移灶、血涕、头痛耳鸣耳聋鼻塞颅神经损害,并以第5、6、9、11颅神经为常见,有时出现第2、3、4及第7、10颅神经损害表现,常伴一侧卡他性中耳炎症状。
5、颅底骨质破坏较常见。
6、后鼻孔镜检查可在咽隐窝鼻咽顶及鼻咽后壁,发现菜花状、结节或溃疡新生物
7、鼻咽部活检可确定诊断,高度可疑时应多次活检。
8、需要时做颅底、胸部及有关骨骼X线照片及CT检查
9、有条件可做血清免疫学有关试验和检查。
治疗原则
放射治疗是无远处转移鼻咽癌首选和主要的治疗方法。单纯放疗对早期鼻咽癌有良好的控制,近年临床研究结果逐渐支持以同步放化疗作为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方式
对放疗、化疗不敏感或放疗后复发的鼻咽部肿瘤,临床上可行手术治疗
放射疗法:为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如深X线、60钴或加速器治疗。也可做咽腔内镭治疗。
手术疗法:对鼻咽腔原发癌或颈淋巴转移癌的放射治疗后局限性残余病灶或复发灶,可考虑手术切除。
化学疗法:抗癌药物治疗,常用于晚期全身疗法,可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常有药物有氮芥环磷酰胺氟尿嘧啶噻替哌争光霉素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28 16:10
目录
概述
病因及相应疾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