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为霖(1689-1756),字雨苍,号鹤坪,四川巴县(今
重庆)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工书法,善诗文。
幼聪慧,九岁能文,十一岁入县学,康熙四十四年(1705)十七岁中举人,次年联捷进士。初官
云南太和知县,后升石屏知州、广东肇庆府同知、
潮州府知府。在任所惩奸邪、均徭役,兴学设教,政绩卓著。后为流言诽谤去官。潮人追思,立
祠以祀。
乾隆元年(1736)召见起用,坚辞,请终养返里,奉母家居二十年。
工书法,善诗文,与同邑周开丰、忠州陈龙崖、平都易半山等结诗社于东川,极诗酒酬唱之乐。晚年好静,居九龙滩别业以终。著有《荫松堂诗集》、《橐驼集》、《读诗管见》、《本韵》等。《四库全书存目》录有其著述。《
四川通志》、《锦里新编》、《巴县志》有传。
龙为霖下车伊始,即有修堤之举。先是他沿梅、韩江来潮途中,观“
韩江自大埔三河而下,势若建瓴,北门当其冲,常受水患,古作障水堤以御之,岁久多圮,田庐淹没”,故到任即兴工修筑,使水循故道,州人得以安居乐业。
郡城有大憝(《明史·刑法志》:巨恶大憝,案如山积),煽诱无赖,横行乡里多年,殃及邻县,官府竟莫奈其何。两广总督
鄂尔达知龙为霖廉能,因密札委其清理。以“忠义顺逆”相激励,遂将其星夜押解至省城正法,其胁从者则分别情状,从宽发落。数十年之社会毒瘤,不动声息间,一朝溃破,官民遂获安枕,比邻县邑亦受其福庇,黎民无不拍手称快。
在打击奸恶之同时,龙为霖亦倾心于文教。他见
陆秀夫祠南有破墙旧垣,仅存一门,匾书“昌黎书院”,为之“怆然心动”。书院破败如是。龙为霖决心“沿而扩之”,他亲自设计格局,又细核施工经费,委海阳县令龚松林“督工选材,卜日营建”。时仅半载,书院焕然一新:前为重门,题“
韩山书院”,升阶为讲堂,后有楼,左右为山长居。诸生习业所用物咸备。于上建魁星之阁。大门前有巨池,立“乞佩亭”凭之。水色山光,各极其趣。
因史沿革,书院名实错位。龙为霖乃更“昌黎”为“韩山”,城南书院复旧名“城南”。并扩大生员名额,改善生员待遇。“进十一属(潮州十一县)之秀者而受业”,“学士百数十人月给膏火”。
龙为霖延聘海阳进士翁廷资主讲,又聘杜肯亭为教谕,每逢
月试,为霖必携同僚亲往。时则公馀独往,亲为诸生授课。每当讲评,师生会聚一堂,“酒食前列,有旌有赏”,“闻风来学者...学舍至不能容,于陆祠增修,一时声播全粤。”
雍正十二年,龙为霖遭谤去官。适逢
乾隆登基,乃召见起用,但为霖坚辞,获准后星驰回渝,备极孝思。家居二十年,与知己数人极诗酒唱酬之乐。有《荫松堂诗集》、《读史管见》、《本韵》等。龙为霖工书法,游于二王、颜鲁公、虞、欧、颠、素之间,尤善指书。
龙为霖曾偶于羊城民家见韩愈手书《
白鹦鹉赋》,遂购归摹石,勒于陆祠东壁。抗日战争期间,日寇曾欲偷运该碑回国。时至今日,《白鹦鹉赋》碑已历三百余年,成为潮州一大人文故实和旅游亮点。